董乐山
个人简介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1957年被划为右派。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文革后出版有《译余废墨》等散文随笔集。有四卷本《董乐山文集》。
个人经历
1924年11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从事染料生意的商贾之家,排行老三。先后在私塾、教会小学和教会中学读书。1937年,转到上海租界里上海光华大学附中继续学业。1940年,作为上海光华附中全校学生的二十一名学生代表之一,反对学校悬挂伪国旗并反对学校向汪伪政权“登记”,迫使校方未去“登记”,他因此被“勒令学”(变相开除),并上了黑名单。1942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修英国文学,受教于莎士比亚专家王文显教授、欧洲戏剧专家姚克教授以及专授新闻写作的彭望荃教授等学者。不到20岁的他,便以“麦耶”为笔名,蜚声上海戏剧评论界。他的第一首诗就被《大美晚报》副刊主编柯灵看中并刊出。1946年毕业后,在上海《东南日报》任助理编辑,后又考取了美国新闻处,工作了半年。1947年,脱离组织。1949年全国解放,没有随他的朋友们离开上海,而是留下来希望在新中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1950年初,考取了南下上海招聘翻译的新华社外文部。1956年,新华社成立翻译部,董乐山担任业务秘书。除了完成繁忙的翻译和定稿任务外,还编写了几万字的《新闻翻译手册》。在《参考消息》工作了八年。《参考消息》的报头题字,也是经他再三斟酌选定鲁迅先生的手迹,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直沿用至2017年。1956年,在帮助党整风的号召下,提出了让干部稍有一定程度的择业自由的意见,1957年夏天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唐山去“劳改”。1961年被改正,回到新华社,身份却仍属“摘帽右派”。与其他几位好友开始《第三帝国的兴亡》的翻译工作,该书1963年首次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内部发行,此后多次再版。该书确立了董在翻译界的地位,被一些大学的英文系当作翻译教学的范文。1971年在河南明港的“五七干校”,因搬运重物疲劳过度从拖拉机上摔下而使左臂折断。1976年后,应三联书店之邀,翻译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传记《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1978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陈适五在外文出版局主持一本《国外作品选译》,专门刊登“某些有参考价值而篇幅过长或性质不合的材料,供领导及其他同志参考”,向董乐山约稿,他选择了《1984》。1979年获得改正。1979年4~7月,《1984》在《国外作品选译》分三期刊登,这是《1984》同中国读者的第一次见面。1980年,董乐山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从事美国文化研究。主编出版了《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词典》。合校了流行一时的《光荣和梦想》,单独校完了《美国志》、《美国新闻史》等书。1982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卢斯基金会访问教授,负责接待他的是爱德华·耿教授,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抗战时期文学活动的学者,写过一部专著《不受欢迎的缪斯》,其中评述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活动时就引述了许多董当年所写的剧评。1985年,《1984》正式以书籍形式出版,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便是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前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奥威尔的《1984》。1994年与杨宪益、沙博理、赵萝蕤、李文俊同获“中美文学交流奖”。1999年1月16日,董乐山拒绝了最后抢救,静静地在北京一家医院去世。骨灰被家人安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临近太平洋的一个山岗上的陵园里。骨灰安放处坐东朝西,面对太平洋遥望中国。2001年,四卷本、140余万字的《董乐山文集》出版,李辉主编。文集收集了从他40年代以“麦耶”为笔名写的那些回忆、剧评、小说,一直到晚年写的杂文、随笔、时评。这套可称纯纪念性质的书只印了2000套。
所获荣誉
《一九八四》获1985年广东地区翻译一等奖,《傅征业教授的颠倒世界》获1980年《文汇报》小说征文一等奖,《赛珍珠与林语堂》、《拂去历史的尘埃》分别获1993年广东报刊散文一等奖、1995年中美文学交流奖。
翻译作品
董乐山一生译作颇丰,写希特勒的崛起和灭亡的《第三帝国的兴亡》、记录1944年8月解放巴黎全过程的报告文学《巴黎烧了吗?》、斯诺在陕北的记录《西行漫记》、实录1932-1972年美国社会变迁的《光荣与梦想》、东欧作家阿瑟·库思勒描写红色恐怖的小说《中午的黑暗》、关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普及读物《古典学》、观照人文主义源流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美国报人斯通对民主与自由的矛盾的思考《苏格拉底的审判》、传播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卡赞扎基斯惊世骇俗的精神拷问《基督最后的诱惑》、以荒诞笔触嘲讽现实的黑色幽默小说《冠军早餐/囚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