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善欢(昆虫学家)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1:43

人物评价

赵善欢先生积极筹建实验室,对华南水稻主要害虫三化螟进行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对我国杀虫植物进行调查,开展化学分析、毒力测定和防治试验,发展了我国植物性杀虫剂科学,开辟防治害虫的新途径。他率先提出“杀虫剂田间毒理学”学术观点,发展了昆虫毒理学理论。主要作品赵善欢先生认为:“做学问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是了解国际先进科技成果,一头是熟悉国内生产实际”。他在工作中教学严格、计划严谨。主要代表作有:《昆虫毒理学原理》(英文版)(1992)、《昆虫学研究论文集》(1994)(汇集了他60年来科研成果的精华)。他是我国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人物生平

赵善欢,农业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首先引进高效杀虫植物——印楝,对推动我国植物性杀虫剂的工作作出了贡献;他对水稻害虫防治的研究也取得突出成就。少年时期赵善欢在少年时期就喜欢观赏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尤其对各种各样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家乡读完中学后,便到广州就读于文华英文补习学校,毕业时各项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投身生物科学鉴于当时虫灾严重,农作物连年歉收,民不聊生,赵善欢乃投身于生物科学。1929年,年仅15岁的赵善欢进入了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专门部。他埋头学习,课余不是上图书馆就是到野外捉虫制作昆虫标本。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很快就博得了许多名教授如水稻专家丁颖、植物学家陈焕镛、土壤学家邓植仪和昆虫学家尤其伟等教授的赏识。到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定向培养时,丁颖和尤其伟都争着要带他。由于赵善欢从小就对昆虫世界充满兴趣,最后决定跟尤其伟教授学习昆虫专业。同时,他感到研究昆虫要结合生产实际。在南方,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而每年受三化螟的危害,损失严重。因此,他在研究其它昆虫的同时,每星期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和丁颖教授一起从市区赶到石牌稻作试验场,开展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试验。赵善欢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稻瘿蚊的发生及其为害过程,就是他在石牌稻作试验场首先发现的,并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这种害虫的为害规律,写出了有价值的论文。前往康奈尔大学1933年,赵善欢从农业专门部毕业,留校担任昆虫学助教。1934年,他深入广东十多个县,跋涉数千里,耗时两月余,广泛调查各地农作物的主要虫害,写出了《广东虫害初步调查报告》。尤其伟对此十分赞赏,为之写了序言,作为研究报告在刊物上发表。1935年,中山大学农学院选派几位教师赴美留学,赵善欢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被选送美国俄勒冈农业大学深造。由于赵善欢在国内只是农业专门部毕业,未获得学士学位,按校方规定,必须补习两年课程,先取得学士学位,才能攻读硕士学位。但是,赵善欢以惊人的毅力,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两年的全部课程,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1936年秋,赵善欢前往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途中,取道加州南部到当时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河边镇分校柑桔试验场进行了短期的实习。在这里他学到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柑桔害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进入康奈尔大学以后,他除了努力学好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许多基础课程,尤其对由学校请校外知名学者作的学术报告会感兴趣。赵善欢几乎每次必到,这对他后来的学术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康奈尔大学具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这对赵善欢有极大的吸引力。他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每当师生离校欢度假日的时候,他总是留下来照看实验室。这样,既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又可挣点钱买书。他认为这样的节假日过得最有意义。赵善欢进入康奈尔大学后勤奋学习,仅一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他又利用暑假时间,专程到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从当时美国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和动物生态学家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回校后,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惰性物质的毒理及其对昆虫作用的研究》以及其他几篇论文,先后在美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响,至今国外还有研究者在他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1939年,他受聘兼任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尽管待遇丰厚,生活舒适,但面对国内抗日战争激起,报效祖国的热忱使赵善欢毅然辞去康奈尔大学职务,携带大批专业书刊,取道香港回到战乱中迁至云南澄江的中山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当时教学条件十分困难,他借助于渊博的知识和勤奋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年被晋升为教授,这时他年仅26岁,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年轻教授之一。回国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善欢同时被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台湾大学农学院借聘为教授,并被台湾省农业试验所聘任为应用动物系主任。他先到台湾,为台湾农业试验所应用动物系及台湾大学农学院举办农药讲座。当他看到丰富多彩的各式昆虫标本,爱不释手,工作格外认真。不久工作告一段落,他又奔赴北平,为刚复校的北京大学生物系及农学院分别开设昆虫生理学、昆虫毒理学等课程。赵善欢讲课非常认真,讲课前都要看不少参考书,写出详细的讲义,尽量将最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1948年应中山大学的要求,他结束借聘回到中山大学继续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善欢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副院长。并再次被借调到北京,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昆虫毒理研究室的工作。出访苏联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农学院与岭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赵善欢被任命为副院长,协助丁颖院长工作。这时他正值年富力强,除了繁忙的行政工作外,还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自学俄语。1957年,他出访苏联,进行合作科研、考察及讲学。一年后,他已能用俄文撰写科学论文,并在苏联有关刊物上发表。访苏回来后,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还千方百计抽空从事教学,筹建各类实验室,如现在的生物物理研究室就是他从苏联回国后与陆发熹共同创建的,并亲自担任该室的主任,培养出了一批核物理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人才。鞠躬尽瘁20世纪60年代初,赵善欢主持举办全国植物化学保护师资培训班,亲自编写教材和讲授,还常常深入实验室指导学员实验,并让参加培训班的老师每人都进行一项科研工作。这样,不但提高了这批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现在这批人大部分都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在各个大学里发挥着骨干作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赵善欢和全国许多著名专家一样倍受摧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他坚信,总有一天科学还会重放光芒。即便在学院农场劳动时,他还注意观察水稻虫害发生的动态,亲自施药治虫和调查药效。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精神上的折磨,使他疲惫不堪,但晚上还仍然坚持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摘录文献直至深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赵善欢被任命为华南农学院院长,再一次挑起了重担。他除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外,还担任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79年,他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参加了第九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并回到阔别40余年的母校康奈尔大学讲学。近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应邀出国作短期考察、讲学或参加国际专业会议,以掌握国际上学科的新动向,努力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成就显著1983年冬,赵善欢退出学校领导班子,担任顾问,但仍致力于培养博士研究生和承担科研攻关课题的工作。他主持的“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利用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得到了国际上有关专家的重视。1986年,赵善欢应联邦德国基森大学(Giessen University)的邀请,前往肯尼亚参加国际植物性杀虫剂(印楝)会议,并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他在会上所作的研究报告,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赵善欢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广东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常务委员。

水稻研究

早期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赵善欢就开始了对华南水稻害虫,尤其是三化螟、稻瘿蚊、铁甲虫等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研究。1932年在广州石碑稻作试验场开展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试验,并首先发现稻瘿蚊的发生及其为害过程。1942年在获得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写出《广州三化螟研究》。这篇论文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带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善欢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珠江三角洲沙田区,反复试验和调查研究,根据三化螟的越冬习性、生理特点以及广东稻作生产实际,阐明了三化螟多发型与水稻栽培制度的关系,提出了稻田三化螟集团分布的论点。为害虫调查取样、田间试验设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根据广东稻作生产实际,提出早春浸田治螟的技术措施,在广东大面积推广,收到了很好效果。1950年起,赵善欢对化学防治三化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10余种有机农药进行了药效和作用机理试验,成功地摸索出乐果与西维因混用可作为三化螟杀卵剂。研究的规律赵善欢对稻瘿蚊的发生规律、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等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的综合防治方法理论。经过将近10年的试验,筛选出呋喃丹等10多种内吸杀虫剂,用于水稻根区,可以防治三化螟等水稻害虫。他还提出在晚稻秧苗期施用一次呋喃丹即可控制稻瘿蚊为害。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其中有关稻瘿蚊的研究成果,获得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杀虫剂研究

早期调查赵善欢早年曾对我国西南各省的杀虫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作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其中一些植物进行了对各种农作物害虫的毒力测定和防治试验。20世纪50年代,他又对华南杀虫植物中鱼藤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收集了不同地区的许多品种加以栽培繁殖,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和毒力测定。从中发现了鱼藤酮含量最高(13.5%)的是产于我国海南岛的黄文江鱼藤。在此基础上,他用鱼藤根粉对蔬菜、茶树害虫进行防治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了较好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又带领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进一步发掘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宝库,对楝科等40余种杀虫植物进行防治农业害虫的试验以及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鉴定。通过对害虫毒理机制的研究,发现产于我国的川楝、苦楝等楝科植物对水稻三化螟、稻瘿蚊、粘虫、斜纹夜蛾、玉米螟等多种农业害虫具有内吸毒杀、忌避、拒食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作用。由于植物性杀虫剂不仅对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而且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害虫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研究成果已受到许多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主要精力赵善欢对发展植物性杀虫剂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在加强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广泛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合作。在国内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生物系、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等10余个单位协作;在国外与美国、联邦德国、印度、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有关机构协作,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新进展。为了使科研工作有一个基地,他对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的发展,花费了不少心血。他每次出差都十分注意收集各种杀虫植物。甚至连出国访问、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紧张日程中也从不放过机会,就是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也要想方设法抽空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所的植物标本园去了解、索取有关杀虫植物。每当找到一种新的杀虫植物,他总是十分高兴,一回学校,未进家门,就直奔杀虫植物标本园,嘱咐工人立即将带回的植物种好后,才放心离去。为了引进一种高效杀虫植物——印楝,赵善欢与中青年同志不辞辛劳,不怕麻烦,通过国外同行,多次从非洲将印楝种引进我国,经过多方努力,已使印楝在我国海南省引种成功,现正逐步推广种植。

理论观点

昆虫毒理学赵善欢在昆虫毒理学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60—1965年,他领导华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组10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对荔枝蝽象的发生为害规律、自然抗药性特点、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筛选出以敌百虫、敌敌畏等为代表的数种最佳药剂,并针对荔枝蝽象自然抗药性的特点,以此虫生理上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适时进行化学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项防治措施在华南地区推广20多年,由于用药合理,至今仍为广大荔枝产区所采用。近年来,他又指导博士研究生,对荔枝蝽象的自然抗药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高了一步。这不但丰富了昆虫毒理学的内容,而且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了重要作用。早年观点赵善欢植根他早年从事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和多年对三化螟、荔枝蝽象等害虫防治的丰富经验,1961年,在中国昆虫学会学术讨论会上,他在论文《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中,首先提出了“昆虫田间毒理学”的观点,把昆虫毒理学和生态学紧密结合起来。他指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田间,来自生产实际。因此,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应当着眼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协调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关系,注意保护好害虫的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敌。他这一观点为农药的制造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赵善欢通过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研究国际上昆虫毒理学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认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除了必须与昆虫生态学相结合,还要充分运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毒理学的理论及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来进行,才能有所突破,从而发展了他原来的昆虫田间毒理学观点。20世纪80年代来,赵善欢又提出了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作为第三代杀虫剂的新观点,与美国昆虫学家提出的有所不同,他的论文在第11届国际植物保护会议上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个人贡献

带师范围半个多世纪以来,赵善欢除了从未间断过科学研究外,还一直活跃在大学讲台上,为培养人才奉献自己的才智,如今他的学生、研究生遍布全国,有些远在大洋彼岸,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赵善欢年逾古稀时仍壮心不已,依然活跃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他带有近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主持几项重要的科研课题,为着他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昆虫学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正是一代老科学家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写照。辞世时间1999年12月2日8时30分,赵善欢院士患脑血管疾病在广州与世长辞,享年85岁。他悄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从事了60多年的农业昆虫和昆虫毒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离开了他热爱与关心的学生们。一年后,由赵老师的生前好友和学生集资建造的赵善欢院士铜像座落在由他亲自开拓建立的、陪伴他度过40多个春秋的杀虫植物园中。半身铜像1.5米高,直立在刻有“赵善欢院士”五字的大理石基座上,面对着1号楼大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开创了他的事业的这块土地,关注着继续他的事业的人们。

人物简历

1914年8月16日 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县。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专门部。1933—1935年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1935—1939年在美国留学;1936年在俄勒冈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7年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9—1946年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1946—1947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应用动物系主任。1947—1948年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8—1949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1950—1952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副院长。1952—1999年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顾问,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1999年12月2日逝世于广州。

主要论著

农业昆虫学赵善欢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植物化学保护赵善欢主编.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植物化学保护赵善欢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广东虫害初步调查报告赵善欢.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昆虫专刊第1号,1934:1—62.5 Shin—Foon Chiu.A preliminary study of gryllotal pinae(Orthoptera)of canton part 1 external morphology.Lingnan Science Journal,1993,12(4):547—554.6 赵善欢.广州三化螟的天敌及该虫在世界各国的天敌名录.昆虫与植病,1937,5(22):442.7 Shin—Foon Chiu.Toxicity studies of socalled "intert" materials with the rice and weevil and the granary weevil.J.Econ Entomol,1939,32(6):810—821.8 Shin—Foon Chiu and Roy Hansberry.Presentation of time-dosage-mortality data by three-dimensional graphs.J.Econ.Entomol,1940,33(1):139—141.9 Shin—Foon Chiu.Insecticidal action of 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J.Econ.Entomol,1942,35(1):80—82.10 赵善欢.广州三化螟虫研究.福建农业,1942,3(1—2):1—68.11 赵善欢.三化螟防治试验的初步报告.农业学报,1952,3(1):25—38.12 赵善欢,何学洸.水稻铁甲虫药剂防治试验.昆虫学报,1952,2(2):103—112.13 赵善欢,谢尊逸.华南鱼藤的分析及毒力试验.昆虫学报,1952,2(1):1—18.14 赵善欢,谢尊逸.鱼藤——应该推广繁殖的国产杀虫植物.科学通报,1952,3(5):324—326.15 赵善欢.春季稻田浸水可以防治三化螟虫.中国农报,1955,4:1—26.16 赵善欢等.珠江三角洲春季浸水治螟试验及调查报告.农业学报,1955,6(1):77—80.17 赵善欢等.各种药剂对茶毛虫幼虫毒力试验及其残余毒效对茶叶品质之影响的研究.昆虫学报,1956,6(4):485—497.18 赵善欢,尹汝湛.新发现的两种水稻螟虫.农业科学通讯,1956,12:708—711.19 Чжао щaH—xyahb (赵善欢).Хроника и инфорция Обиуее cocroяниеэнтмолгии В Кити ивКитае.Эоологическии журнал.1959,37(7):1110—1110.20 赵善欢.苏联的昆虫生态学及杀虫药剂的研究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1 赵善欢,刘绍德.原子能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华南农学院学报,1959(2):1—8.22 赵善欢,尹汝湛.甘蔗螟虫研究概况.昆虫学集刊,1959:181—192.23 赵善欢,尹汝湛.中国水稻螟虫的几个问题.昆虫学集刊,1959:171—181.24 赵善欢.我国主要水稻害虫的研究与防治.中国植物保护科学,1959:110—118.25 赵善欢.田间温湿度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61(6):1—8.26 Чжао щah—xyahb (赵善欢).Деррис Б южном Ките.Вectник ceлско хоэяиствннои науки.l958:117—119.27 赵善欢.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科学,1962(3):1—9.28 赵善欢.农业害虫化学防治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植物保护学报,1962,1(4):351—364.29 赵善欢等.应用敌百虫防治荔枝蝽象的大田试验.植物保护学报,1964,3(2):123—130.30 赵善欢等.乐果及其他杀虫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1965(1):29—34.31 赵善欢.水稻螟虫化学防治的几个问题.广东农业科学,1975(6):32.32 赵善欢,薛德榕.水稻根区施药防治害虫的试验研究.农药工业,1977(4):52.33 赵善欢.应用辐射不育防治害虫的新进展.核技术,1979(1):1—14.34 赵善欢,龚坤元,刘维德.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第四章)化学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8一102.35 赵善欢,黄彰欣.农药的毒性、残留与合理使用.广东农业科学,1979(1):1—8.36 赵善欢,仇序佳.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及其他生长调节剂对农林害虫防治试验的进展·昆虫毒理学最近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51—67.37 赵善欢等.根区施药的原理及其在水稻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2):1—32.38 赵善欢.昆虫不育科学技术最近的一些进展.广东农业科学,1980(3):4—6.39 赵善欢等.根区施药试验研究的新进展.植物保护学报,1981,8(4):275—284.40 赵善欢,张兴.植物质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的拒食及内吸毒力试验.中国农业科学,1982(2):55—62.41 赵善欢等.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植物保护学报,1982,9(4):271—278.42 赵善欢等.几种楝科植物种核油对褐稻虱的拒食作用试验.昆虫学报,1983,26(1):1—9.43 赵善欢.植物质杀虫剂最近研究的成果.农药,1983(6):28—29.44 Shin-Foon Chiu.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ice insects in China.Bulletin of the esa,fal1.,1984,pp:41—46.45 赵善欢等.楝科物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学报,1985,28(4):450—453.46 赵善欢,张兴.植物自身控制害虫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5,6(2):79—89.47 Shin-Foon Chiu.Experiments on root—zone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insect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insects in China.Insectsci.Applic.,1985,6(1):1—5.48 Shin-Foon Chiu et al.Growth—disrupting effects of azadirachtin on the larvae of the asiatic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Entomologie,1985,99(3):276—284.49 赵善欢,陈文奎.介绍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转移机制及作用方式的新理论.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7(3):5—15.50 赵善欢.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进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6,9(2):120—124.51 赵善欢等.楝科植物油及种核粉抽提物对稻瘿蚊产卵忌避作用及防治试验.昆虫学报,1986,29(2):221—224.52 赵善欢,陈文奎.关于荔枝及龙眼害虫防治的建议.广东农业科学,1986,6:45—46.53 赵善欢,张兴.植物性物质川楝素的研究概况.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2):57—67.54 赵善欢.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最近研究及应用进展.森林病虫通讯,1988(1):43—44.55 赵善欢.天然产品的研究与害虫防治新途径的探索.植物保护,1988,14(5):38—39.56 赵善欢.防治松突圆蚧的几点建议.森林病虫通讯,1988(4):33—34.57 赵善欢等.印楝引种试验初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10(2):34—39.58 Shin-Foon Chiu.Studies on plants as a source of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for crop protection.J.appl.entomol,1989(107):185—192.59 Shin-foon Chiu.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otanical insecticides in China in insecticides of plant origin.Edited by Arnason J.t.et al.1989,pp.69—77.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