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宋理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理宗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开禧元年正月癸亥日(1205年1月26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家中。赵与莒原来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他是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但宋帝位一向并非由赵德昭这一脉后人继承,至赵与莒父亲赵希瓐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赵希瓐在世时并没有任何封爵,只当过山阴县当地的小官,生活与平民无异。
赵与莒七岁时,父赵希瓐逝世,生母全氏(慈宪夫人)带着他及弟赵与芮返回娘家,三母子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全保长)家寄居,一直到赵与莒十六岁。
赵扩因八名亲生子皆幼年夭,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继承沂王王位,而史弥远将此任务交了其幕僚余天锡。余天锡途经绍兴遇着大雨,在全保长家中避雨,于是认识了赵与莒兄弟。余天锡知他们为赵氏宗族,也觉得兄弟二人行为得体,认为是合适人选继承沂王,故向史弥远推荐。史弥远接两兄弟往临安亲自考量,也认为兄长赵与莒为继承沂王的合适人选,故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将赵与莒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
联蒙灭金
南宋中后期,蒙古在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又一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然而,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金朝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赵昀最终还是作出了决策。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上报中央,当朝大臣大多表示赞同,认为此举可以报靖康之耻,只有赵范不同意,主张应借鉴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训。一直胸怀中兴大志的理宗把这看作是建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让史嵩之遣使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则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归还给宋朝,但双方并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为后来留下了巨大的后患。
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也派使者前来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说:“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意思是支援金朝实际上也是帮助宋朝自己保家卫国。理宗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理宗任命史嵩之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主持灭金事宜。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十月,史嵩之命京湖兵马钤辖孟珙统兵二万,与蒙军联合围攻蔡州。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而死。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金国灭亡。
端平入洛
端平元年(1234年)三月,理宗派人前往河南拜谒北宋皇陵,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不久,赵昀将金哀宗的遗骨奉于太庙,告慰徽、钦二帝在天之灵。
宋蒙联手灭金时,并未就灭金后河南的归属作出明确规定。金亡以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赵范节制江淮军马以为策应,正式下诏出兵河南。不久,全子才收复南京归德府。随后向开封进发,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全子才占领开封后,后方没有及时运来粮草,以至全子才无法继续进军,贻误了战机。半个月后,赵葵又兵分两路,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继续向洛阳进军。宋军到达洛阳,遭到蒙军伏击,损失惨重,狼狈撤回。留守东京的赵葵、全子才看到战机已失,加上粮饷不继,率军南归。其他地区的宋军也全线败退,南宋君臣恢复故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端平入洛”的失败,使南宋损失惨重,数万精兵死于战火,投入的大量物资付诸流水,南宋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更重要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进攻南宋的借口,宋蒙战争自此全面爆发。朝野上下对于出兵河南的失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议论纷纷,而对这种局面,理宗也不得不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以安定人心。
群奸乱政
理宗执政后期,厌倦朝政,追逐声色,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贾似道。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每日沉湎在诗酒之中,同时开始追求奢侈豪华,在临安大兴土木,造佛寺道观祈祝长寿,建楼榭亭阁专供游幸。
阎贵妃是理宗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姿色妖媚,初封婉容。淳祐九年(1249年)九月,理宗封阎氏为妃并对她赏赐无数。阎贵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理宗不惜动用国库,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为其修功德寺,闹得百姓不得安宁。这座功德寺前后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费极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还要富丽堂皇。
就在这些人擅权用事之际,有人在朝门上大书八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暗指阎贵妃、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四人弄权乱政。这一标语是对理宗的当头棒喝,警告他如再宠用奸佞,国家命运将不堪设想。
理宗恼火地指示临安府追查,但一无所获。他也感受到朝野对自己放纵奸佞的强烈不满,采取了一些措施。宝祐五年(1257年),马天骥执政仅八个月,就被理宗罢免。次年,蒙古全面侵宋,丁大全隐匿军情不报,致使边防全线吃紧。开庆元年(1259年),有人再次上书指斥丁大全与董宋臣祸国殃民,理宗将丁大全罢相,并于景定三年(1262年),改流海岛途中,丁大全被押解的将官挤落水中溺死。阎贵妃则在景定元年(1260年)病死。惟独对董宋臣,理宗百般回护,先将其调离閤门,藉以平息舆论,不久就让他官复原职。其后,董宋臣一直在理宗的庇护下,他比理宗早死几个月,理宗特赠节度使,表达对这个奴才的宠爱。
病重去世
赵昀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赵昀病逝,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遗诏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咸淳元年(1265年)三月,葬于会稽府永穆陵。
咸淳二年(1266年),上谥号为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
根据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载,朝臣最初曾拟定“景”、“淳”、“成”、“允”、“礼”五字为备选庙号,最后定位“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哀宗拟的谥号相同,便更名为“理宗”。后世认为根据理宗崇尚理学的实际出发,如此谐音也是名实相符。
赵昀只有一个儿子赵维,但其在出生数月后就去世了,后来就再也没有生下儿子,只得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理宗在位时,权相史弥远共擅权二十五年,南宋日渐衰落。理宗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或“端平淳祐更化”,政治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罢黜史党
史弥远死后,理宗唯恐引起政治地震,一方面对史弥远曲加维护,另一方面对其党羽绝不宽贷,罢黜了梁成大、李知孝、莫泽、袁韶等人。
慎择宰相
理宗纠正了宁宗朝以来权臣独相的局面,谨慎简选宰相,使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纵观理宗端平、嘉熙、淳祐之际的宰执,除郑清之与史嵩之的评价,尚有争议,其他宰相与执政,大都一时之选,较孚人望。
亲擢台谏
史弥远专政,台谏成为权相的控制朝政的工具。史弥远死后,理宗宣布“收倒持旁落之权,聿更大化,择特立独行之士,亲擢紧官”,把擢任台谏权攥在手中。这一时期,他任命台谏四十余人,知名的有洪咨夔、李宗勉、李韶、谢方叔、江万里、程元凤、李昴英等,大多立朝正直,议论恺切,使端平更化中的台谏风采成为南宋晚期最后一抹余晖。
澄清吏治
宋光宗、宋宁宗之后,吏治大坏,及至理宗亲政,更是贪浊成风,贿赂公行。理宗亲自撰制《审刑铭》、《训廉铭》等,把道德宣传与法律约束结合起来,规定官员犯赃与谋杀、故杀、放火列为同罪,贪赃移作他用者籍没其家,推行吏部考功条法,惩办了一批赃吏。
官吏冗滥是吏治腐败的又一现象,往往六七人盯住一个候补官缺,即消耗国家财政,又影响行政效率,更造成跑官行贿。理宗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取消堂除陋规
堂除是权臣专政下的政治陋规,也为内降恩泽滥授美差留下了后门。理宗将堂除之阙还给吏部后,有效抑制了内降恩泽。
二、减少官吏权摄
所谓权摄就是不够任职资格者代理为官,官员队伍因而膨胀。理宗规定,内地如缺州县官,必须由现任官出阙。出任两任通判者其中一任必须到两广四川等偏远地区任职,确保那里官缺不再权摄。
三、控制取士人数
从端平到淳祐的六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取士约四百五十人,比起理宗宝祐以后七次科举取士每举平均约六百人来,大约少取四分之一,也应是减少冗官的措施之一。
四、严格升迁制度
为了抑制侥幸得官和越级提升,理宗规定:在朝的宰执、台谏、侍从以及在外的监司、帅守不得徇私荐举;未历州县官者不得入朝为郎官,已经在朝为郎官者必须补上这一任。
军事成就
端平入洛失败后,蒙古南下侵宋,双方互有胜负,战争处于相持状态。理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军事整顿,充实四川、京湖、两淮三大战场的边防,选拔并任用了孟珙、余玠、赵葵、杜杲、王坚、张珏、吕文德等抗蒙名将,使得淳祐年间对蒙战争取得明显起色。淳祐二年(1242年),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这为后来的合州钓鱼城防御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经济成就
理宗亲政后,财政上面临物价飞涨、国库空虚两大问题。前者主要是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后者主要是端平入洛的军费开支与应付冗官的行政花销。回应前者的主要措施是停止发行新币,适当回收旧币,严禁伪造楮币。应对后者的主要措施是严格会计制度,实行节用方针。
理学
社会成就
慈幼局于淳祐七年(1247年)创立于临安。宝祐四年(1256年),在临安慈幼局运作成熟之后,理宗下诏要求天下各州建立慈幼局。慈幼局设立之后,至少在京城临安,已实现了理宗的愿望。
慈幼局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孤儿院。国家要对没有亲人养育的弃婴、孤儿给予救济,使他们避免死于非命,这是一项古老的制度安排。“慈幼”最早可见于《周礼》。到宋代时对孤幼的救济呈现制度化、普遍化、专业化的特征,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人物关系
父母生父:荣王赵希瓐生母:慈宪夫人全氏养父:宋宁宗赵扩养母:恭圣皇后杨桂枝后妃谢道清:谢深甫之孙女贾贵妃:贾涉女,贾似道姊阎贵妃子女赵缉,追封永王,谥号冲安。赵绎,追封昭王,谥号冲纯。赵维,母不详。嘉熙二年(1238年)九月生,十一月甲寅夭折,追封祁王,谥号冲昭。周汉国端孝公主,封瑞国公主,改升国公主。母贾贵妃。后嫁恭圣皇后侄孙杨镇。终年二十二岁。
轶事典故
出生异象据传赵昀出生前一天晚上,荣王梦见一个穿戴紫衣金帽之人来拜访。等醒来时,夜漏十刻没到,室中五彩灿烂,赤光照天,如日正中。赵昀出生三天后,家人听到屋外面有车马声,急忙赶出来看,什么也没看见。他小时候曾经白天睡觉,别人忽然看见他身上隐隐出现龙鳞。巧对权臣史弥远把持朝政,独断专行,他的党羽几乎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重要职位。尽管史弥远权势熏天,仍然不断有忠义之士不畏权势,上书指斥其专权擅政。绍定四年(1231年)三月春祭,史弥远与赵昀一起喝酒闲聊,试探地说:“臣闻近日劾臣者甚多,陛下不可偏信矣!”赵昀幽默地说:“朕知道,姑置。卿犹记先皇章圣帝时旧京闹蝗灾乎?幸得江南无虞,朕稍安。”章圣帝即宋真宗,当时河南一代蝗灾确实严重。史弥远听理宗这么说,立刻就放心了。理宗提及蝗灾,可谓一语双关,安抚史弥远,暗示自己与史弥远是拴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蝗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否定史弥远就等于否定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不治,赵昀终于脱离了史弥远的挟持而得以亲政。召妓入宫赵昀晚年喜好女色,三宫六院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私欲。善于奉迎的内侍董宋臣看到了,便在一次元宵佳节,董宋臣为赵昀找来临安名妓唐安安。而唐安安姿色艳美,能歌善舞。赵昀一见非常喜爱,便把她留在宫里,日夜宠幸。唐安安仗着赵昀的宠爱,过起了豪奢的生活。唐安安家中的用具上到妆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帐幔茵褥,也都是绫罗锦绣;珍奇宝玩,更是不计其数。除了唐安安之外,赵昀还经常召一些歌妓舞女进宫。起居郎牟子才上书劝诫赵昀:“此举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赵昀却让人转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损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为例劝告赵昀,赵昀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诏改建阳据明嘉靖《建阳县志》载:南宋景定元年(1261年),建阳县唐石里(今黄坑镇)出现有十五穗头之奇稻。赵昀闻讯“大悦”,便诏改建阳县为嘉禾县。赵昀亲自为建阳诏改县名,可以看出他对建阳这个自古盛产稻米之乡的嘉许和期望。骷髅碗元朝时,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赵昀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拖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赵昀头颅割下,并制作成饮器,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赵昀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赵昀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赵昀的头颅,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次年,又将赵昀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十一·本纪第四十一》《宋史·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宋史·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宋史·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宋史·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宋史全文》:四十一年之间,日恒月升,谨终如始。
《宋史》:“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贤相相继。理宗四十年之间,若李宗勉、崔与之、吴潜之贤,皆弗究于用;而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窃弄威福,与相始终。治效之不及庆历、嘉祐,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夹攻之策,及函守绪遗骨,俘宰臣天纲,归献庙社,亦可以刷会稽之耻,复齐襄之仇矣。顾乃贪地弃盟,入洛之师,事衅随起,兵连祸结,境土日蹙。郝经来使,似道讳言其纳币请和,蒙蔽抑塞,拘留不报,自速灭亡。吁,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虽然,宋嘉定以来,正邪贸乱,国是靡定,自帝继统,首黜王安石孔庙从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书》,丕变士习,视前朝奸党之碑、伪学之禁,岂不大有径庭也哉!身当季运,弗获大效,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庙号曰‘理’,其殆庶乎!”
历代评价
马廷鸾:①远几仁祖,视民若保。②时和屡格,敌难坐消。
李东有:理宗四十年在御,一坏于(史)嵩之,再坏于(丁)大全,三坏于(贾)似道也。相之坏国如此哉!
孙承恩:允矣贤德,俨然儒绅。表章正学,崇重关闽。虚名独存,实践未有。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李贽:理宗是个得失相半之主。
张溥:理宗少慕道学,尊崇濂闽,以义制欲,明训克闻,而倦勤志荡,佚豫 无节,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
王夫之:①故理宗虽闇,早岁之设施,犹有可观者。②理宗无君人之才,而犹有君人之度。
爱新觉罗·玄烨:天下之大,待理于一人断,宜读书明理,使万几洞察于中,可以当前立决,自然权不下移。若中无定见,不得不委任臣下,渐致乾纲解弛,太阿旁落,鲜有不败者,如宋理宗可以为鉴。
蔡东藩:宋廷非无贤将相,如杜范、吴潜、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余玠、马光祖、向土璧、王坚等,皆将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内乱,急起而修政治,整军实,勉图安攘,尚不为迟;乃嬖艳妃,暱腐竖,宠贵戚,引奸邪,即当承平之世,尚惧危亡,况强敌压境,触机立发,而可若是之颟顸乎?杜范殁矣,孟珙逝矣,内外已乏一贤将相;至谢方叔进而余玠蒙谗,丁大全用而董槐被逐,仅有二三材士以扶危局,反欲尽排去之,理宗之不知理国若此,几何而不沦胥也。然则淳宝之际,亡形已成,不过因蒙古大统,尚未遽集,故尚有合州之蹉跌,及蒙古君臣之沦谢耳。理宗之不为亡国主,幸哉!
刘子健:南宋虽然没有暴君,而从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证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于酒色,并未改善当时的政局。
林天蔚:理宗非有能之君,浸淫于逸乐。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于史弥远,中期委政于郑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于贾似道。清之在位,颇引用正人,故端平间,贤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并见进用,时称端平更化,以比元祐。
邹元初:但(赵)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于政事,崇尚道学,虚谈经筵性命,只图偏安,无复国之大志,因之权移奸臣,朝政日非。
黄宪重:(端平更化)俨然中兴景象。
张金岭:宋理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历史地位十分特殊的儒君,在对儒学的崇倡方面,完全可以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并驾齐驱。自理宗朝,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后,历元、明、清迄于近代,统治中国思想界六七百年,影响深远。
艺术形象
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2003年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蟋蟀宰相》王刚2006年电视剧《大宋提刑官2》陶泽如2012年电视剧《造王者》敖嘉年以上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