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7:23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

,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 《美文》杂志主编。

创作经历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

、《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73年,发表作品《一双袜子》。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讲述主人公金狗几次人生的大起落。

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讲述刘成和珍子因互相吸引而相爱的故事。

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的生活来展开叙述。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

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高老庄》,讲述主人公子路、西夏一路行来所见所闻。11月,出版回忆录《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 。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将神话、民间传说、风俗、历史旧事、现实、人与动物、城市与乡村等等融合。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病相报告》,以两位主人公的一生来演绎一个爱情故事。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表达了对农民的一贯关注。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表达对社会历史感悟。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8年1月,贾平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7月,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2019年4月20日,贾平凹凭借《贾平凹灵性散文》获得第2届三毛散文奖大奖。

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

2021年9月19日在,参演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中国上映。12月16日,获第一坊金逸奖艺术贡献奖。

主要作品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出版社《商州》1987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浮躁》1987年作家出版社《妊娠》1988年作家出版社《废都》1993年北京出版社《白夜》1995年华夏出版社《土门》199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高老庄》1998年太白文艺出版社《怀念狼》2000年作家出版社《病相报告》200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秦腔》2005年作家出版社《白夜》2007年中国社会出版社《高兴》2007年作家出版社《古炉》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带灯》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山本》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暂坐》2020年《酱豆》2020年

中短篇小说集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出版社《兵娃》197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姊妹本纪》1979年安徽人民出版社《早晨的歌》197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山地笔记》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野火集》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小月前本》1984年花城出版社《腊月·正月》1985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天狗》1986年作家出版社《故里》1987年中原农民出版社《晚唱》198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冰炭集》198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太白》1991年四川文艺出版社《龙卷风》199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人极》199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逛山》199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黑氏》1993年作家出版社《鬼城》1994年中原农民出版社《商州:说不尽的故事》(1—4卷)1995年版华夏出版社《制造声音》1998年作家出版社《观我》1998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喝酒》1998年陕西旅游出版社《下棋》1998年陕西旅游出版社《远山野情》2001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商州人·男人篇》200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商州人·女人篇》200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听来的故事》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饺子馆》2002年新世界出版社《阿尔萨斯》200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美穴地》2003年蓝天出版社《梅花》2004年群众出版社《瘪家沟》2005年中国三峡出版社《远山野情》2005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匪事》2005年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饺子馆》2012年新华出版社《美穴地》2012年作家出版社《美穴地》2013年花城出版社《看人》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散文作品

回忆录

电影作品

荣誉记录

获奖时间奖项获奖作品备注2021-12-16第一坊金逸奖艺术贡献奖----获奖2018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极花》获奖2012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天气》获奖2011施耐庵文学奖《古炉》 获奖2008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秦腔》获奖2006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秦腔》获奖2005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奖1997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废都》获奖1989全国优秀散文奖《爱的踪迹》获奖1987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获奖1984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获奖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奖

创作特点

散文特点

首先,贾平凹散文塑造出一个大写的智者——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故此,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有阮籍气或贾岛气,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待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

其次,贾平凹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境界是贾平凹散文创作刻意追求的个性化的艺术品性,它体现了贾平凹融内情与外景所达到的艺术造诣。中国古代为文最讲究境界,王国维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阅读贾平凹的散文,人们都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这就是贾平凹笔下的艺术境界。对此。贾平凹有着明确的认识。他在谈论散文的力度硬度时说:“不是说些慷慨激昂之词,要有个人对宇宙人生的感应。”在他看来,散文重在有境界,这是散文力度之所在。而这种境界决非随意习来,是作者多年刻意修养追寻才能得到。

关注现实

贾平凹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大多都是描写现实的,如《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土门》讲述了一个村庄城市化的过程,对城市当中腐朽的生存方式和乡村的保守心态进行了双重批判;《高老庄》讲述了大学教授高子路回到高老庄与往昔故人之间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体现了乡村的封闭守旧和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白夜》以主人公夜郎无以附着的精神游荡为主线,表现了作为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态;《秦腔》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刻写了乡土中国的变迁,伴随对现实关注的是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

关注个体

关怀个体生存,叩问个体人生,是贾平凹小说的重要主题。无论金狗、成义,还是高子路、黑氏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身上都浸透了贾平凹对人性的探究、对个体生存的意义及实现途径的思考。在书写形式上,为了更好地探究各色人等的精神命运和存在境遇,他往往从生活出发,采用了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执着地追寻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为个体生存探寻着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

传统思想

贾平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作家,受儒道释的影响较多,他自己将之融入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体悟中。贾平凹将儒家文化伦理观念的核心“仁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还将家庭伦理道德与人物的日常行为、思想自然贴合。贾平凹的小说还常用道家的眼光来阐述哲理,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新奇别致的艺术世界。如《古堡》中的麝,《远山野情》中太岁的象征,《山坳》中的狐狸,《浮躁》中金狗出生时的预兆、金狗胸前墨针的“看山狗”图像、金狗与小水的名讳等,都暗含《周易》文化的密码,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意蕴。他将这些意象与农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符合乡土中国的实际,也表达了作者形而上的思考。

土地情结

贾平凹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结,他在小说中反复张扬的主题之一就是土地是农民的生命,是农民的生存支柱。如大部分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如才才、山山、仁厚村人都是以土地为生的忠厚农民,他们在土地上精心耕耘,精心收获。金狗离开了乡土,最后又回到了乡土,土地情结是他斩不断的根。作为商州文化传承者与人文精神开拓者,贾平凹在很大程度上因袭着对土地的深沉感情。

人物评价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光明网评)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茅盾文学奖授奖辞评)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中国新闻网评)

相关报道

2018年10月7日,文汇讲堂主办了题为《让世界认识贾平凹》的讲座。五位文学界的重量级嘉宾——德国著名汉学家、作家、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顾彬,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众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郜元宝,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与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更深入、更多元地探讨,畅谈了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观点和方法。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