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东
个人档案
姓名:衣向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 国籍:中国 朝代:现代 籍贯:山东栖霞 民族:汉族 身份:作家
简介
衣向东1964年生于山东栖霞市,1982年12月应征入伍,是地地道道的胶东人。衣向东自幼喜欢文学,王愿坚、魏巍、曲波,一位又一位军旅作家成了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英雄;《百合花》、《七根火柴》、《林海雪原》等军旅作品成为他心目中最为华丽的典章。于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觉得要当大作家就应该去当兵,课本上那些作家大多都是从部队出来的”。于是,高中刚毕业的他一脚踏进军营就“再不愿出来”。迄今已有25年军龄的衣向东仍然在“老老实实写军队,写基层”,写他那些可爱可亲、平平凡凡的战友们、军嫂们。 而作为衣向东故乡的胶东大地,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无疑为衣向东的这种艺术选择提供了条件。尽管他说:“虽然我听了很多胶东抗战的故事,但从来没写,写的都是当代军人、尤其是边远哨所的故事。”但同时,他又指出:“应该说我所有的创作都与我的家乡有关。”“家乡的民风民俗,尤其是那种纯朴的人性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半个世纪以前,东北大森林里一群胶东汉子纵横驰骋、矫健勇猛的身影通过曲波的一部《林海雪原》深深印上了人们的心头,而就在时代变换,我们再也找不到像《林海雪原》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透过茫茫迷蒙,我们突然发现了一道星光,那就是衣向东,那就是衣向东笔下那些普普通通但又无比伟大的新时代军人形象。
钟情写人物
他离开家乡24年,但乡音依旧——“栖霞口音是最难改的”他的小说,转载率获奖率极高,他特别钟情于写小人物。 他创作的《牟氏庄园》,被称为第二部《红楼梦》,已经拍成电视剧。 衣向东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老家在栖霞市翠屏街道釜甄村。他的作品很多,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篇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牟氏庄园》。作为一个栖霞人,记者时常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自豪。也因为是老乡的缘故,记者采访衣向东没有费一点周折。 2007年1月30日晚记者拨通了他的手机,自报家门后,也许是听到记者一口“栖霞”味,这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忙告诉我北京家里的住宅电话,“手机快没电了,你打家里来吧!” 电话里,衣向东那地道的栖霞话,一下拉近了北京和烟台的距离,和他聊天,让记者感到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拉家常。衣向东生于1964年,1982年到北京当兵,我很奇怪,问他,那么小就离开了老家,乡音就那么难改么? 老衣重重地干咳了一声:“难改,栖霞口音是最难改的。”
作品介绍
自199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正门哨》至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过滤的阳光》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牟氏庄园》,长篇报告文学《首都卫士》等。同时还编写了《我们的连队》、《东西南北兵》等多部电视剧。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写过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出版过15本书。
代表作有
中篇小说: 《吹满风的山谷》、《阳光漂白的河床》、《过滤的阳光》、《老营盘》、《初三初四看月亮》、《我们的战友遍天下》、《女出租车司机》、《孩子快跑》、《电影哦电影》、《塔楼十九层》、《女人不是篮子里的菜》、《爱情西街》。 短篇小说: 《正门哨》、《就告诉你一个人》、《我必须说出事实真相》、《红路标》、《走过的地方》、《小镇邮递员》、《棉花被子》、《老房子》等。 长篇小说: 《牟氏庄园》、《在阳光下晾晒》、《一路兵歌》。 长篇报告文学: 《震区警察的记忆》。 获过奖项: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第二届北京市政府奖、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金盾文艺一等奖、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