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
基本内容
孙云(1876~1941),天津 北仓人,字梦仙,爱国女诗人。世以油房为业,积资雄厚。八国联军入侵天津, 北仓惨遭洗劫,家产十之七八被毁,弟仲华亦被法军击伤,不治而亡。其兄 孙洪伊,清末著名宪政运动领袖,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追随中山先生。二次革命失败, 袁世凯密电天津警察厅长 杨以德缉拿洪伊,杨派探长丁振芝去妹夫罗朝汉家抓捕,因事先已藏匿相关证据,一无所获。 洪伊兄妹幼从刘士瀛启蒙,后受业于 滦州名儒、中法战争中爱国志士蒋冶亭,饱读经史;并与蒋冶亭合办天津河东中学,蒋任校长,孙为董事长。冶亭老无所依,遂接至家中颐养天年。 孙云后嫁 罗朝汉。罗、孙两家原为至亲,后结连理,卜居老城府署街罗家胡同,孙云《津第落成》“家居 潞水春潮上,里对津门小市中”,即指此。 孙云以画闻名,擅花卉翎毛,宗恽南田,尤擅摹前人旧作。又工诗,“不以琢饰为工”。 罗朝汉好友、著名翻译家林纾(琴南)高度评价孙云诗作:“每读……辄为倾倒”,“其诗境之妙,乃为闺秀中之所无”。 孙云生活的年代,内忧外患,国难当头,自幼造就了她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19岁那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孙云大恸,写出《闻台湾失守有感》,中有“军国何关儿女事?深闺犹抱杞人忧”。“北洋门户亡天险,不独澎湖委去轻”句,可见当时这位少女的思想已日臻成熟。后来,她来到三岔河口望海楼,触景生情,“登楼东望疑无地,触目伤心忆昔年……吁,嗟呼!怒涛千丈冲天起,何时涤尽和戎耻”。爱国情怀,溢于言表。1920年直皖战起,皖系失败, 北洋政府为奉系控制,目睹形势,她提笔写诗:“上公执政国会散,将军兵进芦沟岸;长辛店里烟烽急,边防军至旌旗变。”寥寥数语,生动记录下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1924年,孙云自刊《梦仙诗稿》一卷,又《梦仙诗画稿续集》一卷。《梦仙诗稿》收孙云诗248首,前有画作12幅,书法家 郑孝胥及林纾题签并序,蒋兰畲序;“续集”为 末代皇帝溥仪之师 陈宝琛题签。 罗朝汉、孙云均工绘画写生,夫唱妇随,诗画联璧,伉俪情深。传世作品常题有“云章梦仙合笔仿古”,“梦仙写花鸟,云章写竹石”,“云章写兰竹,梦仙补花卉”,“云章写竹石,梦仙写菊花”,印鉴有“ 罗朝汉印”、“孙云画印”、“读易楼合画印”,闲章有“陶写性情”、“游戏”、“闺中诗画”、“延年”、“云中白鹤”、“闲来常为花写照”、“四时诗兴”、“笔补造化”、“弄花香满衣”等。育三女二子:长女罗真如,次女罗沛如,亦从蒋冶亭学诗,从林纾学古文,均工诗画,三女婉如,夭亡;子罗泽霖、罗沛霖。 长子罗沛霖为中国工程院创始人,两院院士,著有《罗沛霖文集》。长媳 杨敏如,民初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杨毓璋女,晚清浙江巡警道杨士燮孙女, 直隶总督 杨士骧侄孙女,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之妹、杨苡之姐,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词学名家,著有《唐宋词百首选注》、《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