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宝麟(昆虫学家)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1:43

人物生平

1928年,12岁时随当时在东吴大学生物系任教的二哥陆近仁到苏州,就读于实验小学。夏季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他在中学时期就喜欢生物学科。每逢假日,他常到苏州、常熟一带的山林田野采集昆虫标本。他学习努力,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并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大学时期陆宝麟学习更为努力。在三年级时获Beta Beta Beta学会荣誉。1937年秋,正当第四学年开始之时,日本侵华的炮火蔓延到苏沪,东吴大学迁往浙江吴兴。冬季,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学校被迫撤离。陆宝麟随二哥以及刘承钊教授等辗转经安徽、江西、湖北到达成都。为使学业不致中断,乃借读于华西大学生物学系。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4年,早在东吴大学读书时,他受刘承钊、陆近仁等教授的熏陶,养成了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立志毕业之后要从事生物科学研究。从华西大学毕业后,他留校担任生物学系的标本采集员,参加了峨眉山及西康境内的标本采集工作。1939 年秋,他考取了当时迁在昆明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学系。在刘崇乐教授指导下攻读昆虫学,进行水生昆虫生态学的研究。1941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即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职,从此开始了对蚊虫的研究。当时滇西南地区疟疾流行极为严重,而研究媒介按蚊的生态学和控制,正是控制疟疾的重要途径。陆宝麟对昆明的按蚊进行了3年的调查,并证明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var sinensis)是当地疟疾的媒介。但当时战事频繁,研究经费拮据,蚊虫研究工作难以进一步开展。他只得先后在湖北医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1949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的3所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陆宝麟转入北京农业大学担任讲师,1951年晋升为副教授。在各校任教期间,他授课的内容遍及普通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医学昆虫学等。他从事这些专业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他日后的科学研究很有帮助。1951年,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使用细菌武器。陆宝麟奉命参加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组织的研究组,出席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国际科学委员会作证,与许多知名中国科学家一道,向国际友人论证了美国空投昆虫进行细菌战的事实。此后,他调到刚组建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寄生虫学系昆虫室工作,专门从事蚊虫的研究。1952至1958年陆宝麟调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研究室副主任,由于工作成绩显著、领导经验丰富,他于1961年被任命为医学昆虫研究室主任,晋升为研究员。1963至1969年及1979至1985年,两度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他参加了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大规模的抗疟和抗丝虫病的防治工作以及恙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调查,他负责及指导传播媒介的调查和研究。从1974年起他受中国科学院的委托,主持中国蚊类区系的研究,主编《中国蚊科志》。十余年来他指导有关单位开展中国蚊虫的综合控制研究;又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主持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综合控制以及“稻田滋生蚊虫的综合控制”两项全国性协作课题。在这些研究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此外,他又主持了“海南岛埃及伊蚊综合控制研究”课题。陆宝麟曾先后应邀赴瑞士、意大利、法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泰国、美国等国家,出席国际会议或访问,介绍中国医学昆虫研究的成就,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1980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委。198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院士),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世界卫生组、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环境治理控制媒介联合小组(PEEM)成员。1982~1987年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疟媒介生物学和控制专题委员会委员、蚊虫控制组组长;1987年后任中国昆虫学会名誉理事,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89年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预防医学咨询组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和控制学会名誉委员。又是《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杂志》等5种期刊的编委或顾问。此外,他还是英国皇家热带并暨卫生学会、美国昆虫学会、美国蚊虫控制协会等组织的成员。2004年4月9日,陆宝麟在北京病逝。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荣誉表彰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评价

陆宝麟一生来坚持不懈地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蚊虫的分类区系、生态习性、传病关系以及蚊虫的综合治理等。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蚊科昆虫分类的研究和媒介蚊虫的治理实践。陆宝麟不但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思维敏捷,作风严谨,在科研中重视实践,特别强调现场工作。在培养人才方面,他也主张高标准,严要求,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