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制作人(职业)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36

职业简介

在唱片工业里,音乐制作人(RecordProducer,亦称“唱片制作人”、“专辑制作人”)是个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塑造角色。他的任务包括控制录音工程的排程、训练和指导新的音乐家、组织调度制作预算和资源、监督录音的过程、进行混音以及母带后制的工作。就某些方面而言,音乐制作人就像导演,他的任务是制作、设计制作出符合整个专辑风格的歌曲,不同的是,专辑制作人很少负责筹措经费,而是被一些拥有资金的人给雇用(通常是唱片出版公司或歌手本身)。20世纪下半叶开始,音乐制作人也开始从事一些更广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由于音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对音乐制作人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苛刻,除了要能够做出足够好的音乐,还要有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来指导唱片的词曲作者、编曲师、录音师、混音师,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节唱片的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历史演变

当音乐人摆脱传统的产业体系而创立商业化的音乐工作室时,新一代的具有创业精神的制作人——很多本身就是之前的唱片公司的雇员——得以建立一个在参与音乐制作过程中,更直接和复杂的的新角色。在唱片工业的发展的同时,录像带的出现、独立电视公司的创立,例如德西路电视公司与1950年代的巨星露西尔·鲍尔(LucilleBall)和她的丈夫德西·阿南兹(DesiArnaz),都使得电视工业也在同时产生了急遽的变动。制作人通常一手包办所有的职务,包括选择和安排曲目、监督录音过程,甚至参与创作。独立的音乐制作公司飞快地在流行音乐界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制作人很快地便成了歌手和唱片公司间重要的仲介:他们与新的歌手签约、进行录音,然后为其取得出版的许可,并出版、宣传和贩卖。其中最优秀的例子就是知名英国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Martin),他在EMI唱片公司担任制作人和新人发掘经理(A&R[2]manager)多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一位非常成功的独立制作人。制作披头士正式专辑12张。由于上述种种改变,音乐制作人开始在个人事业与流行音乐界中发挥强烈的影响力。菲尔·史佩克特(PhilSpector)是个重要的例子。由他制作的朗奈特合唱团(TheRonettes)、水晶合唱团(TheCrystals)、达琳·洛芙(DarleneLove)、正义兄弟合唱团(TheRighteousBrothers)与巴黎姊妹合唱团(TheParisSisters)确立了猫王与披头四(1958年至1964年)间的界线。另外,史佩克特使用的音墙(WallofSound)[3]制作技术在其年代之后仍继续被使用。有的制作人也变成了“实质上”的“唱片艺术家”,他们为不知名的歌手录制唱片,并通常以假名发行。由唐·克许那(DonKirshner)制作的虚拟乐团高射炮合唱团(TheArchies)、丹尼·杰森(DannyJason)发行的乔希和猫(Josie&ThePussycats)就是个例子。杰夫·拜瑞(JeffBarry)和安迪·金(AndyKim)同样也是参与高射炮合唱团的“唱片艺术家”。而在日本,自1960年代以来,此类人物主要是负责音乐产业中商业的一环,例如资金与物流的调度,并不多涉于音乐本身的创作。但1990年代小室哲哉的出现,对日本音乐制作人的角色掀起了重大变革。小室使得音乐制作人的影响力由商业层面跨足到支配音乐本体层面,至今,日本的音乐制作人仍占了唱片工业很重大的地位。从小室哲哉的音乐热潮退烧以来,淳君的早安家族势力席卷日本歌坛,包含歌手的培养、育成,淳君的声势已经超越了被称为“音乐教父”的小室哲哉,从奥田民生、小林武史、小室哲哉这“三巨头”制作人的手中,夺下日本歌坛NO.1音乐制作人的头衔。

职业要求

敏锐地熟悉各种乐器表现能力及乐器演奏法,具有良好的乐感(对音乐节奏所刻画的音乐风格的把握)。对曲式、音乐段落结构的优化组合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具备乐理、基础和声、中外名曲的赏析能力。有良好的作曲、配器(编曲)能力。会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对市场的需求和导向有准确的把握。对歌手风格和作品的风格掌握并表现到位。

职业状况

在中国,提起音乐制作人,还是很神秘的角色,很多人并不清楚他们的工作与职能,由于中国音乐地域发展不平衡,在港澳台地区,音乐人的分工较细,大陆地区,近几年的发展,成长起一批中坚制作人,音乐制作人的工作范畴广泛定义,一般来说,是以人为本量,进行市场定位,词曲创作、编曲、录音、混音、母带,然后包装歌手、市场投放,这些工作可以由制作人来完成,或者按工作特长细分下去,但一般来说,制作人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并且有良好的音乐制作水准,及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对音乐的前瞻性,这里,编曲亦称音乐制作,但编曲师不等同于音乐制作人,但音乐制作人一定会很精准的编曲,总的来说,“音乐制作人”起步于音乐制作工作,但广泛目的是艺术与商业的共赢。由于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旧的音乐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音乐越来越泛滥,低俗化,制作质量低、投资小,也是困扰音乐制作人们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世界音乐的迅猛发展,国内的音乐制作人们也在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色音乐发展的道路,“中国风”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中国的音乐家们也极力追赶世界音乐发展的脚步,创新与发展是音乐家们共同探索的问题。由于内地音乐行业的不景气,很多音乐制作人也制作自己,幕后、台前切换,已不是新鲜事。但制作人的角色变得岌岌可危,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只重收割,不管播种。首先是原创力量的苍白导致人才断档,作品阙如;其次,一轮又一轮选秀节目将音乐沦为娱乐,混淆了年轻人的成功观和大众的审美观。原创性的探索与发展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战战兢兢缺乏新意,内地电视秀主导音乐标杆的畸形状态里,在高密度的时段内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取得广告商的欢心,老歌翻唱是他们能选择最保险,成本最低的道路,那么这对原创音乐与音乐制作人行业是一种“回锅肉”式的抹杀。音乐行业的根源是词曲作者创作的作品,但可悲的是他们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是处于最末端。数字音乐的发展,传统靠CD生存的音乐制作人们越来来越艰难,内地版权管理的失败,音乐制作人们的生活处境并不乐观,新生代音乐制作人也大多是多面手,集创作、演唱、制作、演奏为一身的制作人越来越多,中国地区制作人有很明显的向“独立音乐制作人”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在世界其他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已有很完善的音乐管理体系,“独立音乐制作人”相比中国内地地区较少,打击盗版、完善版权管理体制、建立版权盈利标准、进行音乐版权机构改革,已成大中华区音乐家们对于中国内地音乐发展的迫切心声!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