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之(音乐家)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5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9年1月12日,李焕之出生于中国香港,少年时代在厦门度过,从小接触广东、福建的民间音乐,并在基督教会唱诗班习唱圣咏、习奏风琴。他早年在厦门双十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和铜管乐队,使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在泉州培元中学念高中。

音乐经历

1935年,李焕之为郭沫若的诗作《牧羊哀歌》谱曲,由此走上音乐道路。

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学习和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香港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战青年社,投入抗日文艺活动,与蒲风等诗人联合创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保卫祖国》等。

1938年8月,到达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跟随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

建国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艺术团指导。

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

20世纪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颂》《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1957年,李焕之带领并执棒指挥的北京青年民歌合唱团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荣获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58年10月,李焕之参加首都文化界慰问团来到阔别22年的厦门前线,心情非常激动。海防前线军民的英雄气概激励他创作了《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的合唱《社会主义好》在全国广为传唱。李焕之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和声配器的管乐总谱。

1960年,李焕之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进入不惑之年的李焕之,创作的激情如江河汹涌,新作源源而出。

1981年,李焕之作为中国作曲家的首席代表,赴中国香港出席“亚洲作曲家大会与音乐节”。他根据古琴曲《离骚》为素材,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在开幕式上首演,受到亚洲各国音乐界人士的交口称赞。在这次大会上,李焕之还作了《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概述》的报告。

1983年6月,李焕之和我国音乐界知名人士来泉州、厦门采集有关祖国统一的音乐题材。

1984年7月29日,他创作的《开始曲》寄到了厦门电台,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

1986年9月29日,创作的音调轻快、色彩鲜明、抒情优美的《开始曲》在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1987年初,李焕之应中国香港中乐团之约,创作了为箜族、大合唱与民族管弦乐协奏的《箜簇引》;4月,在中国香港中乐团首演,轰动香江。

1987年,中国音协成立了《当代中国》丛书音乐卷编辑部,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李焕之担任主编。他的工作作风十分深入细致,全书共60余万字,一些难度高、问题复杂的章节,他都反复修改,对文稿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表述和改动甚为精妙,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政治智慧和深厚笔力绝难达此境界。

1989年,厦门与北京音乐界共同筹划拍摄一部歌颂鹭岛儿女为主题的电视音乐片《白鹭女神之歌》,由厦门歌词作家朱家麒先行写出一组声乐套曲的歌词(共9首)。邀请李焕之和夫人李群分别为主题歌《白鹭女神之歌》和儿童歌曲《快乐的小白鹭》谱曲,两位老人欣然应允。

1997年,李焕之为中国香港诗人王一桃的歌词《香港回归曲》谱曲。

1999年,患晚期癌症并双耳失聪的李焕之,坚持用最后的生命和心血完成了单乐章民族管弦乐《大地之诗》。

人物逝世

2000年3月19日,李焕之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主要作品

合唱指挥

作品:《黄河》

备注:大合唱

时间:革命战争时期


作品:歌剧

时间:《白毛女》


作品:《春节组曲》

备注:管弦乐

时间:1956年


作品:《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

时间:


作品:《牧羊哀歌》(郭沫若词)

时间:


作品:《黄花曲》(蒋光慈词)(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

时间:


作品:《天风海涛》

时间:


作品:大地之诗

时间:1999年


作品:《厦门自唱》(燕风词)

备注:

时间:


作品:《保卫祖国》(克锋词)

备注:

时间:


作品:《青年颁》

备注:歌曲

时间:


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

时间:


作品:《社会主义好》

时间:


作品:《生产忙》

时间:


作品:《茶山谣》

时间:


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

时间:


作品:《苏武》

备注:古琴弦歌合唱

时间:


作品:《胡笳吟》

备注:民歌合唱套曲

时间:


作品:《汨罗江幻想曲》

备注:古筝协奏曲

时间:


作品:《高山流水》

时间:


作品:《异国之秋》

备注:独幕歌剧

时间:


作品:

备注:

时间:


电影作曲

时间:1961年

电影名称:《暴风骤雨》


时间:1960年

电影名称:《春暖花开》


时间:1959年

电影名称:《风从东方来》


文字著述

undefined:《怎样学习作曲》(又名《歌曲创作讲座》)


undefined:《民族民间音乐散论》


undefined:


古代音乐遗产

鉴于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遗产极其丰富,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它们进行挖掘、整理并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精神而又保持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传统的作品,几十年一直是李焕之关注并为之勤奋探索的领域。20世纪50年代他改编的中国民歌合唱曲《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后他又改编创作了古琴弦歌合唱《苏武》,首创“古曲新唱”。1984年又完成了琴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琴伴奏的琴歌女声合唱《子夜四时歌》,大鼓、钢琴伴奏的男声合唱《秦王破阵乐》等。

在民族器乐曲领域他也积极实践。1980年,根据琴曲《离骚》创作了筝于民族乐队协奏曲《汨罗河幻想曲》。1983年,以琴曲《高山》《流水》为素材创作了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1985年,又创作了大型民乐合奏曲及民族管弦乐协奏的大型作品,将古代歌曲合唱与以古曲为基础的民族器乐创作进行了综合性的尝试。

春节组曲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全曲分四个乐章:

李焕之指挥音工团合唱

第一乐章“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

第二乐章“情歌”,象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

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第一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与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中演变出来的。它们时而象朋友的谈心,时而又象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这里,作者根据当年延安的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

第四乐章“灯会”,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艺人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虽然已经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这个连绵不断的特色。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这里选用的是民族管弦乐的改编版本。

音乐论文选集

主题:音乐(2)、文集(65)

时间:1966年

出版社:北京音乐出版社

作品名称:《音乐论文选集》


书法作品

作品:题写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名称

时间:-


荣誉记录

人物关系

李焕之的父亲是李孙修,母亲郑惠珍,台北人。李焕之的妻子是厦门同乡作曲家李群。1942年6月,两人在延安结婚。李群与李焕之一道,也是多产的歌曲作曲家。

人物评价

《李焕之:中国新音乐杰出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在纪念李焕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王安国:回看焕之一生的音乐活动,可说是贯穿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整个20世纪。他在近现代和当代中国音乐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第一个阶段是共和国成立前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是投身革命洪流、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为迎接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诞生而战斗的列兵和号手。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处于探索期的27年,他是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和平幸福生活的热情讴歌者。第三个阶段,十年浩劫结束,中国踏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不同文艺观念和音乐思潮交汇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焕之是引领中国音乐创作正确发展方向的主帅。在这三个阶段中,焕之呕心沥血创作的众多艺术精品,业已融入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宝库。而他在事关音乐事业发展道路的是非问题面前,表现出来的坦荡胸襟、崇高境界,勇于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的人格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却是焕之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社会影响

抗战胜利后李焕之曾担任过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很快进入音乐领域的领导层,1985年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直至1999年卸任。除贺绿汀当过名誉主席外,历届中国音协主席总共只有三人——李焕之的前任一直是吕骥,继任是傅庚辰。这三人包括李焕之在内没有以“古典音乐”或中国民乐创作为主的,只有李焕之还有少量“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形式的杰作,“严肃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人物纪念

2005年,厦门音乐广场竖起一座李维杞制作的李焕之雕像,以“乐思如潮,心静如水”为主题,塑造了刚刚从海边散步归来的李焕之——双腿交叉斜倚坐在礁石上,微笑凝望远方,感受着“天风海涛”的韵律。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