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义(著名画家)
人物生平
方从义善画,又兼工诗文、书法。其画初师董源、巨然、米芾,又学赵孟頫、高克恭之法。他的画风格潇洒,笔致跌岩,意境苍茫,无尘俗之气,以幽为其画特色。他善画云山墨戏,笔下的景色多是冷寞,幽闭,尘俗绝少的地方:高山奇峰,深谷幽涧,古树老屋,野水孤舟,给人以深沉、奇特和悲壮之感。他早年的画严谨,晚年不拘于形,用笔奔放,满含激情。传世不多,人以礼求之,始为出其一二。尝言:“太行、居庸天下之岩险,其雄杰奇丽,皆古之名画,余所顾见者今皆见之,而有以慊吾志,充吾操,吾非若世俗者区区而至也。”盖学仙之颖然者,由无形而有形,虽有形终归无形,画能如是,其至矣乎?《图绘宝鉴》录其作品有四十余件,现官方藏品有六件,私人收藏尚有多件:《山阴云雪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云山图》藏上海博物馆,《白云深处图》藏上海博物馆,《武夷放棹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高亭图》、《神岳琼林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人认为他的画有点“外道”,所以尽管其画格极高,艺术造诣精深,却因为过于不重形似,故影响不如黄公望,倪瓒等人。
主要作品
神岳琼林图
【名称】元 方从义 神岳琼林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浅设色。纵120.3厘米,横5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岳琼林图》是方从义传世作品中较大的一幅。图的上方群峰高耸,山下则溪流委婉,小桥连岸,杂树茂密,村舍隐现。层叠而上的山峰,皴以长披麻皴,圆厚流畅,犹董、巨法,而山石的密集的苔点及丛树的密密点叶,则透现米氏遗韵,但已见干笔,点中带擦,更现苍莽。与同时代的王蒙晚年的连勾带皴、带点、带擦,异曲而同工。图中山石用淡墨层层积染,墨气厚重而质感极强。元画的纸本“干笔皴擦”的笔墨特色,在图中得以酣畅淋漓的展现。而方从义用笔之畅快,点厾之洒脱,如其善于章草,画面充满了跌宕的动感,明显地区别于“元四家”之从容静穆。图中有他以章草题款:“岁在旃蒙大荒落三月十一日,鬼谷山人方方壶为南溟真人作神岳琼林图”。知乃1366年作。
武夷放棹图
【名称】元 方从义 武夷放棹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74.4cm,横27.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画的是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右首自题“武夷放棹”4字隶书,左面又题云“敬堇愈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幸达之。至正已亥冬,方方壶寓乌石山识”,钤白文“方壶清隐”一印。本幅钤“卞令之鉴定”、“石渠宝笈”、“陈仁涛”、“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心赏”、“金匮宝藏陈氏仁涛”、“乾隆鉴赏”、“谭”“敬”(方连珠)、“徐安”、“古黔陈少石考藏名迹”、“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式古堂书画”等鉴藏印15方。
山阴云雪图
【名称】元 方从义 山阴云雪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62.6厘米,横25.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山峰突起于云间,山腰云霭弥漫,山脚丛树流泉。画家以墨染出山石,复加皴点,留白表示萦绕的云霭和尚未消融的积雪。书法简逸,属米氏云山一系。自识“山阴云雪”、“金门羽客方方壶仿高尚书,为芹美学士作于沧州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