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侯爵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7:45

人物生平

萨德侯爵,是历史上最受争议的色情文学作家之一,被称为情色小说鼻祖。他出身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贵族世家,其父萨德伯爵一生寄身军旅与外交生涯,经年在外,是名风流韵事不断、且寻欢对象男女不拘的浪荡者。萨德在五岁到十岁期间被送往普罗旺斯由担任修道院院长的叔叔萨德神父负责教养。他这位博学、与伏尔泰熟识的叔叔也是个玩世不恭、声名狼籍的浪荡者,虽身为神职人员却公然与一对母女同居,并曾于一七六二年因败德之名而锒铛入狱。在萨德十岁左右时,其母因心灰意冷,毅然抛夫弃子隐居修道院,既缺乏母亲的关爱调教,又在父亲和叔叔放荡行径的耳濡目染下,萨德很快沾染上当时贵族浪荡的习性,吃喝嫖赌无所不来,他甚至曾与父亲共享同一名情妇。有学者认为萨德后来作品中有明显敌视母亲、女人的倾向,可能与他从小缺乏母爱且自认被母亲遗弃,后来又遭岳母诬陷入狱有关。年轻的萨德日渐沉迷纵情逸乐,其父警觉到要拯救这个一无是处的“小流氓”的办法,便是尽快帮他物色个老婆,于是1763年萨德在父命难违的情况下,不情愿地与一位法官千金完婚。而婚后的萨德未曾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短短几年间先后因为一连串丑闻进出监狱多次。后来他与自己的小姨子相偕私奔到意大利,此举让先前对他反常行径一再隐忍、甚至设法帮他说项脱罪的岳母忍无可忍,利用家族特权,不经审判即将其监禁。1768年,年仅三十八岁的萨德便因为诱骗并鞭打一位找工作的女人而入狱两个月,从此与社会隔阂,只能从自我建构的想象世界中获取慰藉。从1801年开始,萨德因同类行为多次入狱,并在受押于巴黎市区的巴士底监狱期间,在1785年的7月22日开始动笔书写《索多玛一百二十天》,历时三十七天;法国大革命后,他曾一度出狱,却在1801年因自己的作品出版而再次入狱。1803年,他被诊断为“性疯狂”,转囚至精神病院。直至1814年萨德七十四岁病死狱中为止,因淫乱、性虐待、强暴、鸡奸等罪名,他在监狱、疗养院中前前后后总共度过了将近二十八个寒暑。他的作品手稿由于有伤风化而大部分被毁于狱中,留传下来的作品不足他的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

人物评价

“世上最随心所欲的文学作品终于在监狱中诞生,在监禁的恐惧中诞生。” ──Maurice Lever《萨德大传》“他入狱之前是个普通人,出狱时却已成为伟大的作家了。”——西蒙‧波娃《我们要不要烧掉萨德?》“在萨德的世界里,性是没有任何规范的,有的话也仅服从于其自身本质的内在法则,此一法则除了其自身之外不承认任何其它法则,它只听命于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者。”——米歇尔·福柯“阅读萨德,我向来即由此获得极大的乐趣,我并不认同于一般人所说的,认为萨德是个无聊的作家……在我们(法国)的文学当中,真正能够带给我极大之阅读欢娱,并且会想不断去重读的,除普鲁斯特之外,就数萨德一人,他们两人各站我们文学世界的两极。”——罗兰·巴特《访谈录》二十世纪之前的萨德,整整有一百年的时间都是活在地下,他的作品始终因为宣扬性暴力、性虐待以及违反伦常的哲学,都是处于不见天日的状况下被传阅,至于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世人只把他当作一个淫秽的色情作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性心理学家哈夫洛克·霭理士曾经称萨德的作品为“十八世纪的性变态百科全书”。时序进入了二十世纪之后,由于以阿波利奈尔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的兴起,加上时代的进步,许多禁忌在慢慢解套,萨德渐渐浮上台面。在法国,研究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蔚为风潮,许多讨论文章和专著及传记纷纷出笼。1960年之后,当他的作品被全面解禁,莫里斯·布朗肖和乔治·巴塔耶以及罗兰·巴特等人为萨德著书立说。罗兰·巴特在其《访谈录》一书中甚至拿他和普鲁斯特相提并论,在他看来,阅读萨德和阅读普鲁斯特一样,其所带来的欢娱感是无与伦比的;罗兰‧巴特称之为“萨德神话”。1990年的《七星文库》开始陆续出版他的小说作品全集,正式宣告了萨德作为古典作家的地位。1991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伟尔出版《萨德大传》,该书至今被公认为写得最好也是最详实的一本萨德的个人传记,这本八百页篇幅的传记巨细靡遗记载了萨德一生所有的行径,包括他的家世、色情犯罪纪录、监狱生涯以及他那惊人的创作现象。这本传记比之前的一些传记更准确也更具可读性的地方是,其作者能够取得萨德后代家族手中所拥有的珍贵一手资料,比如许多从未面世的书信档案数据。后来的学者把主动的虐待症,也就是喜欢虐待别人,命名为萨德现象(Sadism),即施虐症。并将其与奥地利作家马索克两人的名字合为“sadomasochism”一词,简称为SM,中文即指性虐待症,李银河称之为虐恋。写作风格十八世纪是欧洲的启蒙运动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开始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神权和君权,将一切诉诸理性;同时,十八世纪也是西方放荡思想的黄金时代,有关色情文学的创作达到鼎盛。在这个年代成长的萨德躬逢其盛,藉此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西洋情色文学史》指出,从当时留传下来并被肯定为上乘的色情文学作品,除萨德一人之外委实不多。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他们所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一书中,认为萨德的作品见证了康德所说的“不依赖他人指引而达到认知”的哲学事实,即萨德解除了对中产阶级的思想上的严酷束缚。早在第一次入狱之前,萨德就已经和当时一些贵族圈的朋友(包括他的父亲和他的神父叔叔)不时地动笔在涂涂写写了,他当时以作家自居却并未得到承认;但在他第二次入狱的十二年间,通过与妻子的大量书信往返,萨德动笔写下《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真正建立了自己突出的写作风格:他开始懂得运用独树一帜的语言去塑造自己的特色。长期的极度孤独和大量的阅读(据说他在狱中拥有多达六百册图书的个人图书室)使他的文风偏向成熟稳重。罗兰‧巴特在《萨德、傅立叶、罗耀拉》一书中这样写道:“正是由于处在一种极度的孤独之中,令他感到恐惧,然后由恐惧转变为欲望,对他来说,这样的欲望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想要写作的欲望,这样的欲望配上一种可怕而无法压抑的语言的力量,写作就成为可能,他要说出心中压抑的一切。”显然《索多玛一百二十天》正是此情境下的产物,萨德之所以被肯定为伟大的风格作家也正是从这一本作品开始。他在极度孤独的百无聊赖之中,运用非凡的想象和语言,创造了一个非凡的和匪夷所思的色情世界,他只活在自己所创造的语言当中,生命的各种冒险都已消失,一切都已被语言的符号取而代之。在萨德看来,任何个人的意愿与行为对于自然的进程来说都是一钱不值,只有生命的延续才有意义,而生命是如何活动的——对自然而言毫无意义,对自然界有意义的只是物质世界的更新。谋杀、战争或是致人死命的暴力都可以服务于自然的这个目标,因为它们只是加速了物质的更新而已。慈悲、善意或其它一切美德都是不自然的,因为它帮助弱者延长了它本应存活的时间,从而减缓了自然的更新过程,所以按照美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哲学的角度看是荒谬的,除非这种美德可以成为取胜的手段,或是这样做能带来快感。萨德认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自然界到处都是罪恶。美德并不真实,善与美德都是无望的努力,终将遭到失败和毁灭。而人的罪恶却为人带来财富、快乐和权力,罪恶使人成为强者。“在我们的同类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的行为令人震惊,遭人蔑视…但若对他们仅仅施以惩罚或说教根本无济于事,因为他们那些古怪性情的萌发常常不由自主,在这一点你我皆然,无论智愚,无论出身贵贱高低 …愚人反对我,说我所描绘出的那些人是恶魔。假如用我们传统的惯常方式来看,他们的确是恶魔…但他们是‘自然’为实现其法则而筹划出的工具。自然赋予他们野蛮与血腥的性格,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萨德认为残忍的快乐是完全自然的,而社会却是阻碍自然发展进程的一个不自然的结构。自然不在乎被叫做“邪恶”的个体,它用仁爱的目光看待战争、迫害与专制。自然没有财产,因此偷盗不是犯罪。在谋杀和自然死亡之间也没有任何区别,只是生命的分子重新组合而已。在二十世纪萨德渐渐浮出水面之后,一时间对其作品的看法形成为不同极端的两派:一派视之为无聊胡闹,不可理喻,比如当时的法国总统蓬皮杜。这一派人认为萨德不厌其烦地在小说作品中描写变态性行为,尤其是“恋屁狂”和“嗜粪癖”等“下流行为”,实在令人倒胃至极,《索多玛一百二十天》一书通篇读来,正是离不开这类淫秽行为的刻划描写,不但背弃道德也违反了人性。但另一派人并不这样看萨德,比如评论家克洛索斯基就把萨德看成是个“绝对的作家”,认为他这样的作家以一种革新精神和独特风格,创造了一个异想天开而带有结构性质的封闭系统。克洛索斯基把这样的世界称之为“萨德种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固然一切以色情为依归,但必须越过色情的层次去看这个世界的一切。“萨德种系”的世界是个无政府的、相对也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伦理道德或甚至法律的禁制也都不复存在,我们仿佛回归到一个原始状态的心理学层次,一切都是赤裸的、都可以被允许的,这好比精神分析领域里有关潜意识作用漫无节制的发挥,任所欲为,不但是天马行空,甚至完全没有界限。评论家莫里斯·布朗肖和乔治·巴塔耶的“违禁”创作观念,他们把萨德看成是文学创作的“违禁者”。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人能够像萨德那样大胆闯越理性的法则,完全以个人的尖锐情欲和暴力倾向为准则,不理会理性的束缚,不顾道德法律的干预,一切只为了个人欲望之宣泄,并不服从“享乐原则”之规范;萨德以疯人姿态,肆无忌惮闯越了世俗的“禁区”,继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没有人能管制的自给自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一切只听命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这个主宰者就是萨德本人,而他的行事律则就是:反其道而行。巴塔耶就说过,萨德世界的中心,其至高权力的要求乃在于展现否定的力量,即反其道而行。而在罗兰‧巴特所看来,萨德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有关他的“绝对”和“违禁”的部分,当然更不会是色情,而是有关他那独树一帜的语言所塑造而成的结构世界,他认为这样的结构世界在相当程度上很类同于《圣经》中的世界,同样都是充满符码而有待解构的复杂世界。萨德长年在监狱中透过不眠不休的奋力写作,透过对语言的巧妙掌握和运用,创造了一个极精彩的小说结构世界,这当然也是一个别树一格的色情结构世界,其中的象征是色情的象征,同时也是修辞学的象征,就某个角度看萨德也可说是有关情色象征的伟大修辞学家。因此,罗兰‧巴特在其《萨德、傅立叶、罗耀拉》一书中即如此说,萨德和傅立叶及罗耀拉一样,他们都不约而同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系统,他们的作品都结合了原创性的符号而展现了不同凡响的独特意义,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热情(傅立叶)、情色象征(萨德)及宗教精神(罗耀拉)的最颠峰境界。萨德的色情世界显然是反象征主义的,若非得在他身上披上象征主义色彩,即所谓的“萨德主义”。但不能否认的是,有关萨德的神话无疑拓展了世人看萨德的色情小说的视野,萨德的世界如果抽离了色情的部分固然就不能成立,但萨德真正吸引人的地方绝不是色情。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