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祚
人物生平
王凤祚13岁起先后拜名师学习雕刻花板及塑佛、脱胎技艺,17岁开始独立谋生。22岁,拜访朱子常,开始学习黄杨木雕。1927年前往台湾基隆,在平阳人胡瑞锦雕花店雕刻佛像及黄杨木雕,两年后因大哥病故返乡,开始以黄杨木雕为主要手艺谋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杨木雕艺人。1950年王凤祚应温州市文化局的邀请,到温州市中山公园创作根雕景观。随着树根不同的形状,小树根朝上的雕出形态各异的猴子,大树根朝下就雕成岩石。特别是王凤祚还在这里完成了一件大型的工农兵群雕,整个作品近4米高,这不仅是温州千百年来第一次树立劳动人民的形象,也使王凤祚的创作实力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解放后,为保护中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了美院民间艺人研究组。1953年,王凤祚应邀正式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工作,和王凤祚一同到杭州的,还有他的同乡——乐清艺术名家陈鹤亭、南式仁。在美院工作期间,王凤祚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代表作《苏武牧羊》及《毕升》(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等。王凤祚在中央美院任教,使得乐清黄杨木雕在杭州落地生根,并蓬勃发展起来。人才培养王凤祚不仅艺术创作成就丰硕,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木雕艺术人才,形成了一个以王凤祚为代表的木雕艺术学派。长子王笃纯为王凤祚木雕艺术的第二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其代表作有早年创作的《橘子丰收》和后来创作的黄杨木根雕《两岸同根》等。次子王笃芳,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中国根艺美术大师,1994年被授予“浙江省根雕名家”称号,代表作有《簪花仕女》、《开坡观砚》、《达摩踏波》、《屈子问天》等。三子王笃生,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专攻佛教造佛艺术,代表作有黄杨木雕《菩萨》、《净瓶观音》、《释迦牟尼》等。四子王笃清,代表作有《包青天》、《千手观音》等。长女王和英,代表作有《牧羊女》、《丝绸之路》、《瑶歌》等。孙子王艺,孙女王京为王氏第三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王京的代表作有黄杨树根雕《东郭先生与狼》等。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王艺的代表作有黄杨树根雕《傣族姑娘》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笃才是王凤祚的侄子,代表作有《三猴戏大象》、《赶潮》等。郑胜宁是王凤祚的二女婿,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中国根艺美术大师,1994年被授予“浙江省根雕名家”称号,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代表作有《鱼蓝观音》、《达摩面壁》等。
木雕作品
20世纪50年代,他创作的《苏武牧羊》和《牛郎织女》木雕作品,在华东地区和全国的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上展出,获得极高的评价。《苏武牧羊》还被送往莫斯科参加国际展览,作品为列宁格蕾勒博物馆所收藏。50年代后期创作的大型黄杨木雕《毕升》立像,高2米多,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融中西技法于一炉,不失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特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长期在馆内陈列。古稀之年创作的《柳枝观音》、《释迦牟尼》等杰作,皆为中国工艺术美术馆所收藏。
主要成就
1993年,浙江省文化厅授予王凤祚首批“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创作特点
王凤祚的木雕艺术在审美和造型方面,吸取了现代西方雕塑的比例、解剖和处理手法,在人物形象的精度上,融中西技法于一体,造型生动、准确、传神、简练,极富艺术感染力,代表着中国现代民间木雕艺术的高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