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己(中国历史君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01

人物简介

雍己,姓子名伷,是中国商朝的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在位12年,荒废政事,商朝开始衰落。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弟太戊继任。《太平御览》引《史记》说雍己在位12年。

历史记载

《史记》云:“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商朝从汤至雍己即位前一百多年,由于坚持节用宽民、以德治商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但是,长期的和平安稳,也助长了商王室的不思进取。《史记》说,至雍己即位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可见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商王室的权利有所削弱。

政治政策

商王雍己时期,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内服是商王雍己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商王雍己时期,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商王雍己时期,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情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卜辞和金文所见商朝的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

社会制度

商王雍己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的。他们在交换中夺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了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百姓”指的就是这一阶级。他们整天沉迷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隶们的死活。商王雍己时期,奴隶主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的。在商代,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称“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称“牧竖”或“隶圉”;奴隶主家内的奴隶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被奴隶主成批地赶到农田里去种地、放牧,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可以随意的把奴隶关进监狱,施以重刑杀害。商王雍己时期,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经济状况

商王雍己时期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商王雍己时期,商代使用的农具,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商王雍己时期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商王雍己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

商朝帝王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汤在位30年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仲壬在位4年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太甲在位33年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沃丁在位29年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太庚在位25年太庚,太甲子,沃丁弟。小甲在位36年小甲,太庚子。雍己在位12年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商朝武士太戊在位75年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仲丁在位11年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外壬在位15年外壬,仲丁弟,太戊子。河亶甲在位9年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祖乙在位19年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祖辛在位16年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沃甲在位20年沃甲,祖乙子,祖辛弟。祖丁在位32年祖丁,祖辛子。南庚在位29年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阳甲在位7年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盘庚在位28年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 治,文化中心。小辛在位21年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小乙在位21年小乙,祖丁子,小辛弟。武丁在位59年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祖庚在位7年祖庚,武丁子。祖甲在位33年祖甲,武丁子,祖庚弟。廪辛在位6年廪辛,祖甲子。庚丁在位6年庚丁,祖甲子,廪辛弟。武乙在位4年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太丁在位3年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帝乙在位37年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商纣在位33年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丞王将相

商朝(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外丙    外丙,商代天子,商开国君主汤之子,汤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为王,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传位其弟仲壬。  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说名挚),尹为官名。一说名挚。今莘县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务农。传说他为了见到商汤,遂使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汤死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即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汤规,横行无道,被伊尹放之于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今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汤的法令。3年后,迎回太甲复位。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3代元老。伊尹于公元前1713年卒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南),享年百岁(另说伊尹放逐太甲后,篡位自立,太甲潜回,将其杀死)。据莘县旧志记载:“莘之北门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传伊尹躬耕处也。”又载: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东昌府知府程光珠访求古迹,亲书“莘亭伊尹耕处”6个大字,题曰:“尧舜之道,畎亩之中,圣作物睹,龙虎云风。”令知县刘萧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县城北单庙乡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县古有伊尹庙,“伊庙清风”为旧时“莘县八景”之一,历代地方志乘多有记载和题咏。伊尹以鼎烹说汤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妖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仲壬   仲壬亦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仲壬是商汤之子,外丙之弟,《史记》称他在位四年后去世。兄太丁之子太甲继位。    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详,为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於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了《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其表现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居住,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宫,见祖父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确实不像话,便暗暗内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遵守法制,与人为善。    三年后,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十分高兴,便带领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亳都,还政於他。从此,太甲以自己过去的失足为鉴,早朝晏罢,勤政爱民。遵守汤制定的法律,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也逐渐繁荣起来,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更加高兴,特地写了一篇《太甲训》的文章来赞扬他,称他为太宗。    另有一说是在仲壬死后,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后,太甲潜回都城,杀死伊尹后复位。    太甲在位23年后病死。  沃丁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继父太甲即位,传说在位29年。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逝。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太庚   太庚,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说为太庚之子)继位。    小甲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7位君王。一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说17年)。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     雍己    商代天子,为商朝第8位国王,为商王小甲之弟,商王太戊之兄。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在位12年,荒废政事,商朝开始衰落。死后由弟太戊继位。   太戊   商第9位国王,姓子。汤五世孙。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

历史故事

这个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不勤于国政,整天只图享乐。在他继位第七年时,王宫的庭院里长了一棵桑树,长棵桑树没什么奇怪,奇怪的是这棵桑树下又长出了一棵楮树,七天的时间里就疯长了,长得很大。这本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换现在也不作为怪,人类生的怪物都多更何况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时候人还没有植物学知识,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这个少年国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计是伊尹的后代书上没有考证)就说:臣听说妖怪胜不过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这太戊一听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国。而这种不是正常生长的共生树木,长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枯死。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治国以德压妖的结果,就更相信了。据古书上记载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商中宗陵为商代第九代王太戊的陵墓,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5公里,商中宗陵是我国古老皇陵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商王陵。汉代建陵,唐代续修,宋太祖开宝七年复修,明、清多次修葺增建。商中宗陵坐北面南,占地百亩,围墙筑高墙,前后分区,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前区为陵墓区,后区为祭祀区,中间甬道为中轴线,直通拜殿,甬道东为太戊陵,西为嫔妃墓,历代王朝祭祀不绝。陵内宋开宝七年(公元947年)所立《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高耸雄伟,通高7.2米,宽1.6米,厚0.59米,由翰林梁同翰撰写,碑有铭有序,雕刻精湛,字迹清晰,笔法变化多端,妙趣横生,刀工娴熟,骨刀坚凝,堪称一绝。商中宗陵是以陵寝陵园、碑碣为特色,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寻根祭祀之圣地。   伊陟   伊陟,商朝大臣。据说是伊尹的儿子。商王太戊在位时,伊陟被任命为相国。太戊因为对都城亳生长的妖树“祥桑榖”感到恐慌,就问伊陟这是怎么回事。伊陟说:“我听说妖是惧怕德政的,难道是因为您的德政有不足吗?我劝您还是多修些德政吧。”太戊听从了他的建言,修德政,最后“祥桑”果然枯死了。

相关文献

钟鼎铭识三代钟鼎彝器存于今者,其间款识,唯“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语,差可辨认,余皆茫昧不可读,谈者以为古文质朴固如此,予窃有疑焉。商、周文章,见于《诗》、《书》,三《盘》五《诰》,虽桔曲赘牙,尚可精求其义,他皆但然明白,如与人言。臼武王《丹书》诸铭外,其见于经传者,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正考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怄,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鬻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桌氏量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祭射侯辞曰:“惟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卫礼至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孔悝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嗜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扶风美阳鼎铭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此诸铭未尝不粲然,何为传于今者,艰涩无绪乃尔。汉去周未远,武、宣以来,郡国每获一鼎,至于荐告宗庙,群臣上寿。窦宪出征,南单于遗以古鼎,容五斗,其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宪乃上之,盖以其难得故也。今世去汉千年,而器宝之出不可胜计,又为不可晓已。武帝获汾阴脽上鼎,无款识,而备礼迎享,宣帝获美阳鼎,下群臣议,张敞乃以有款识之故细之,又何也?  牺尊象尊《周礼》司尊彝:“裸用鸡彝、鸟彝,其朝献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汉儒注曰:“鸡彝、乌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凰。或曰:以象骨饰尊。又云:献音娑,有婆姿之义。”惟王肃云:“牺、象二尊,并全牛、象之形,而凿背为尊。”陆德明释《周礼》献尊之献,音素何反。而于《左氏传》“牺象不出门”,释牺为许宜反,又素何反。予按今世所存故物,《宣和博古图》所写,牺尊纯为牛形,象尊纯为象形,而尊在背,正合王肃之说。然则牺字只当读如本音,郑司农诸人所云,殊与古制不类。则知目所未睹而臆为之说者,何止此哉!又今所用爵,除太常礼器之外,郡县至以木刻一雀,别置杯于背以承酒,不复有两柱、三足、只耳、侈口之状,向在福州见之,尤为可笑也。  再书博古图予昔年因得汉匜,读《博古图》,尝载其序述可笑者数事于《随笔》,近复尽观之,其谬妄不可殚举。当政和、宣和间,蔡京为政,禁士大夫不得读史,而《春秋三传》,真束高阁,故其所引用,绝为乖盾。今一切记之于下,以示好事君子与我同志者。商之癸鼎,只一“癸”字,释之曰:“汤之父主癸也。”父癸尊之说亦然。至父癸匜,则又以为齐癸公之子。乙鼎铭有“乙毛”两字,释之曰:“商有天乙、祖乙、小乙、武乙,太丁之子乙,今铭‘乙,,则太丁之子也。”父己鼎曰:“父己者,雍己也。继雍己者乃其弟太戊,岂非继其后者乃为之子邪?”至父己尊,则直云“雍己之子太戊为其父作”。予按以十干为名,商人无贵贱皆同,而必以为君,所谓“癸”即父癸,“己”即雍己,是六七百年中更无一人同之者矣。商公非鼎铭只一字曰“非”,释之曰:“据《史记》有非子者,为周孝王主马,其去商远甚。惟公刘五世孙曰公非,考其时当为公非也。”夫以一“非”字,而必强推古人以证之,可谓无理。周益鼎曰:“《春秋》文公六年有梁氏益,昭公六年有文公益,未知孰是?”予按《左传》文八年所纪,乃梁益耳,而杞文公名益姑。周丝驹父鼎曰:“《左传》有驹伯,为却克军佐,驹其姓也。此曰驹父,其同驹伯为姓邪?”予按《左传》,驹伯者却锜也,锜乃克之子。是时却氏三卿,锜曰驹伯,犨(chu)曰苦成叔,至曰温季,皆其食采邑名耳,岂得以为姓哉?叔液鼎曰:“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于经传,惟周八士有叔夜,岂其族欤?”夫伯仲叔季,为兄弟之称,古人皆然,而必指为叔夜之族,是以“叔”为氏也。周州卣曰:“‘州’出于来国,后以‘州’为氏。在晋则大夫州绰,在卫则大夫州吁,其为氏则一耳。”予按来国之名无所著见,而州吁乃卫公子,正不读《春秋》,岂不知《卫诗。国风》乎?遂以为氏,尤可晒也。周高克尊曰:“高克者,不见于他传,惟周末卫文公时,有高克将兵,疑克者乃斯人,盖卫物也。”予按元铭文但云“伯克”,初无“高”字,高克《郑•清人》之诗,儿童能诵之,乃以为卫文公时,又言周末,此书局学士,盖不曾读《毛诗》也。周毁敦曰:“铭云伯和父,和者卫武公也。武公平戎有功,故周平王命之为公。”予按一时列国,虽子男之微,未有不称公者,安得平王独命卫武之事?周慧季鬲曰:“慧与惠通,《春秋》有惠伯、惠叔,虢姜敦有惠仲,而此鬲名之为惠季,岂非惠为氏,而伯仲叔季者乃其序邪?”予按惠伯、惠叔,正与庄伯、戴伯、平仲、敬仲、武叔、穆叔、成季相类,皆上为谥而下为字,乌得以为氏哉?齐侯铸钟铭云:“咸有九州,处禹之都。”释之曰:“齐之封域,有临淄、东莱、北海、高密、,胶东、泰山、乐安、济南;平原,盖九州也。”予按铭语正谓禹九州耳,今所指言郡名,周世未有,岂得便以为州乎?宋公韵钟铭曰:“宋公成之■钟。”释之曰:“宋自微子有国二十世,而有共公固成,又一世而有平公成,又七世而有剔公成,未知孰是?”予按宋共公名,《史记》以为瑕,《春秋》以为固,初无曰“固成”者。且父既名“成”,而其子复名之可乎?剔成君为弟偃所逐,亦非名“成”也。周云雷磬曰:“《春秋》鲁饥,臧文仲以玉馨告籴于齐。”按经所书,但云“臧孙辰告籴于齐”。《左传》:亦无玉磬之说。汉定陶鼎曰:“汉初有天下,以定:陶之地封彭越为梁王,越既叛命,乃以封高祖之子恢,是为定陶共王。”予按恢正封梁王,后徙赵。所谓定陶共王者,元帝之子、哀帝之父名康者也。  碌碌七字今人用碌碌字,本出《老子》云:“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孙愐《唐韵》引此句及王弼别本以为■■,然又为录录、娽娽、鹿鹿、陆陆、禄禄凡七字。《史记》“毛遂云:‘公等录录,因人成事。’”《唐韵》以为娽娽。《汉书•萧何赞》云:“录录未有奇节。”颜师古注:“录录犹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马援传》:“今更共陆陆。”《庄子•渔父篇》:“禄禄而受变于俗。”后生或不尽知。  占测天星国朝星官历翁之伎,殊愧汉、唐,故其占测荒茫,几于可笑。偶读《四朝史•天文志》云:“元祐八年十月戊申,星出东壁西,慢流至羽林军没。主擢用文士,贤臣在位。”“绍圣元年二月丙午,星出壁东,慢流入浊没。主天下文章士登用,贤臣在位。”“元符元年六月癸巳,星出室,至壁东没。主文士入国,贤臣用。”“二年二月癸卯,星出灵台,北行至轩辕没。主贤臣在位,天子有子孙之喜。”按是时宣仁上仙,国是丕变,一时正人以次窜斥,章子厚在相位,蔡卞辅之,所谓四星之占,岂不可笑也!子孙之说,盖阴谄刘后云。  政和宫室自汉以来,宫室土木之盛,如汉武之甘泉、建章,陈后主之临春、结绮,隋杨帝之洛阳、江都,唐明皇之华清、连昌,已载史策。国朝祥符中,奸臣导谀,为玉情昭应、会灵、祥源诸宫,议者固以崇侈劳费为戒,然未有若政和蔡京所为也。京既固位,窃国政,招大珰童贯;杨戬、贾详、蓝从熙、何诉五人,分任其事。于是始作延福宫,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崑玉、群玉七殿,东边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葆、铅英、云锦、兰薰、摘金十五阁,西边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秾华、绿绮、瑶碧、清音、秋香、丛玉、扶玉、绛云、亦十五阁。又叠石为山,建明春阁、其高十一丈,宴春阁广十二丈、凿圆池为海,横四百尺,纵二百六十六尺。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以数千计。五人者各自为制度、不相沿袭,争以华靡相夸胜,故名”延福五位”。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弹记。徽宗初亦喜之,已而悟其过,有厌恶语,由是力役稍息。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注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陷卫士。  僧官试卿唐代宗以胡僧不空为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予已论之矣。自其后习以为常,至本朝尚尔。元丰三年,详定官制所言,译经僧官,有授试光禄鸿胪卿、少卿者,请自今试卿者,改赐三藏大法师,试少卿者,赐三藏法师。诏试卿改赐六字法师,少卿四字,并冠以译经三藏。久之复罢。  大观算学大观中,置算学如库序之制,三年三月,诏以文宣王为先师,兖、邹、荆三国公配飨,十哲从祀,而列自昔著名算数之人,绘像于两廊,加赐五等之爵。于是中书舍人张邦昌定其名,风后、大桡、隶首、容成、箕子、商高、常仆、鬼臾区、巫咸九人封公,史苏、卜徒父、卜偃、梓慎、卜楚丘、史赵、史墨、裨灶、荣方、甘德、石申、鲜于妄人、耿寿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张衡、周兴、单飏、樊英、郭璞、何承天、宋景业、萧吉、临孝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耿询、刘焯、刘炫、傅仁均、王孝通、瞿昙罗、李淳风、王希明、李鼎祚、边冈、郎f 、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马季主、洛下闳、严君平、刘徽、姜岌、张立建、夏侯阳、甄鸾、卢太翼九人封男。考其所条具,固有于传记无闻者,而高下等差,殊为乖谬。如司马季主、严君平止于男爵,鲜于妄人、洛下闳同定《太初历》,而妄人封伯,下闳封男,尤可笑也。十一月又改以黄帝为先师云。  十八鼎夏禹铸九鼎,唯见于《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及灵王欲求鼎之言,其后《史记》乃有鼎震及沦入于泗水之说。且以秦之强暴,视衰周如机上肉,何所畏而不取?周亦何辞以却?赧王之亡,尽以宝器入秦,而独遗此,以神器如是之重,决无沦没之理。泗水不在周境内,使何人般舁而往,宁无一人知之以告秦邪?始皇使人没水求之不获,盖亦为传闻所误。《三礼》经所载钟彝名数详矣,独未尝一及之。《诗》、《易》所书,固亦可考,以予揣之,未必有是物也。唐武后始复置于通天宫,不知何时而毁。国朝崇宁三年,用方士魏汉津言铸鼎,四年三月成,于中太一宫之南为殿,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北方曰宝鼎,东北曰牡鼎,东方曰苍鼎,东南曰罔鼎,南方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方曰晶鼎,西北曰魁鼎。奉安之日,以蔡京为定鼎礼仪使。大观三年,又以铸鼎之地作宝成宫。政和六年,复用方士王仔昔议,建阁于天章阁西,徙鼎奉安。改帝鼐为隆鼐,余八鼎皆改焉,名阁曰圆象徽调阁。七年,又铸神霄九鼎,一曰太极飞云洞刼之鼎,二曰苍壶祀天贮醇之鼎,三曰山岳五神之鼎,四曰精明洞渊之鼎,五曰天地阴阳之鼎,六曰混饨之鼎,七曰浮光洞天之鼎,八曰灵光晃曜炼神之鼎,九曰苍龟大蛇虫鱼金轮之鼎。明年鼎成,置于上清宝箓宫神霄殿,遂为十八鼎。继又诏罢九鼎新名,悉复其旧。今人但知有九鼎,而十八之数,唯朱忠靖公《秀水闲居录》略纪之,故详载于此。  四朝史志《四朝国史》本纪,皆迈为编修官日所作,至于淳熙乙巳、丙午,又成列传百三十五卷。惟志二百卷,多出李煮之手,其汇次整理,殊为有功,然亦时有失点检处。盖文书广博,于理固然。《职官志》云:“使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惟赵普得之。明道末,吕夷简罢,始复加使相,其后王钦若罢日亦除,遂以为例。”按赵普之后,寇准、陈尧叟、王钦若,皆祥符间自枢密使罢而得之。钦若以天圣初再入相,终于位,夷简乃在其后十余年。今言钦若用夷简故事,则非也。因记《新唐书》所载:“李泌相德宗,加崇文馆大学士。泌建言,学士加大,始中宗时,及张说为之,固辞。乃以学士知院事。至崔圆复为大学士,亦引泌为让而止。”按崔圆乃肃宗朝宰相,泌之相也,相去三十年,反以为圆引泌为让,甚类前失也。  宗室参选吏部员多阙少,今为益甚,而选人当注职官簿尉,辄为宗室所夺,盖以尽压已到部人之故。按宣和七年八月,臣僚论:“祖宗时宗室无参选法,至崇宁初,大启侥倖,遂使任意出官,又优为之法,参选一日,即在阖选名次之上。以天支之贵,其间不为无人,而膏粱之习,贪淫纵恣,出为民害者不少。议者颇欲惩革,罢百十人之私恩,为亿万人之公利,诚为至当。若以亲爱未忍,姑乞与在部人通理名次。”从之。靖康元年八月,又奏云:“祖宗时,未有宗室参部之法,神宗时,始选择差注一二。崇宁初,立法太优,宗室参选之日,在本部名次之上,既压年月深远、劳效显著之人,复占名州大县、优便丰厚之处。议者颇欲惩革,不注郡守、县令,与在部人通理名次。”有旨从之。此二段元未尝冲改,不知何时复紊也。  元丰库神宗常愤北狄倔强,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于内帮置库,自制四言诗曰:“五季失图,猃犹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爱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凡三十二库,每库以一字揭之,储积皆满。又别置库,赋诗二十字,分揭于上曰:“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日成戎捷。”其用志如此,国家帮藏之富可知。熙宁元年,以奉宸库珠子付河北缘边,于四榷场鬻钱银,准备买马,其数至于二千三百四十三万颗。乾道以来,有封桩、南库所贮金银楮券,合为四千万缗,孝宗尤所垂意。入绍熙以来,颇供好赐之用,似闻日减于旧云。  五俗字书字有俗体,一律不可复改者,如冲、凉、况、减、决五字,悉以水为冫,笔陵切,与“冰”同。虽士人礼翰亦然。《玉篇》正收入于水部中,而冫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俗”,乃知由来久矣。唐张参《五经文字》,亦以为讹。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