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蒙塔尼(诺贝尔奖得主)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吕克·蒙塔尼的会计师父亲喜欢在家里地下室做科学实验,这使蒙塔尼耶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由于祖父患结肠癌,他由此决定投身医学。其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寻找艾滋病疫苗和疗法。
自1972年起,蒙塔尼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领导病毒肿瘤学部门,在那里他领导的团队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病毒。
1982年,吕克·蒙塔尼应法国巴黎比夏医院的邀请,着手研究一种罕见的肿瘤病毒,这种病毒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艾滋病病毒。
1983年5月,蒙塔尼领导的团队在《科学》杂志首次发表了关于导致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的研究论文。
1986年,L.A.V.被正式命名为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2年,蒙塔尼就曾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罗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博士宣布将共同开发艾滋病疫苗。此前两人曾因艾滋病毒专利权的问题斗争了数十年。
2008年,蒙塔尼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巴雷-西努西(Francoise Barre Sinoussi),以及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0年,蒙塔尼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教授职位,研究DNA信号发射。他在上海生活了两年后,回到巴黎。
人物逝世
2022年2月,吕克·蒙塔尼在巴黎近郊的医院中去世,享年89岁。
荣誉记录
时间荣誉名称备注2008年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弗朗索瓦·巴雷-西努西、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共同获得1986年佳德纳基金会国际奖---
人物评价
蒙塔尼获得诺奖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但他后来的科学思想没有被同行认可,也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国际艾滋病协会原主席马克·温伯格评)
人物争议
新冠疫情暴发后,蒙塔尼在法国医学网站Pourquoidocteur发布的一个播客中说道,数学模型对新冠病毒的基因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带有艾滋病的基因。不过这一说法很快被科学界驳斥。2021年5月,蒙塔尼又在一段法国网站发布的视频中公开反对疫苗计划,称其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错误”,因为疫苗可能导致病毒变异。就在2022年1月,他还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疫苗能有效阻止病原体传播的情况下,政府强制接种疫苗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