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勃夫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8:29

人物生平

他自幼生长在一个人口不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有艺术天赋的摄影师,母亲是比利时人,比他大四岁的哥哥从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康勃夫15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他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校,受到阳森、弗尔贝格和格伯哈特的指导。当他21岁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画了《最后的供词》,27岁时,康勃夫留校任教。并在1915年-1925的间任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希特勒掌权后,康勃夫加入了纳粹党,成为希特勒最为欣赏的画家之一,1939年他的代表作品入选慕尼黑《伟大的德国艺术》画展并被“帝国总理府”购藏。9月28日康勃夫获得希特勒亲自颁发的最高奖项‘德意志帝国鹰盾勋章’即Adlerschild DES DEUTSCHEN Reiches。该奖章是学术或艺术成就的最高荣誉。于1922年开始由德国总统授予(德语:Ehrengabe)。这种奖章是由一个金属圆盘与德国帝国鹰(1933年以后又加入了纳粹党所用的卍字记号)构成在一个基座上。.这是一个很高而不常授予的荣誉。在第三帝国时期,康勃夫完成了大量的纳粹党领袖画像、历史事件画与插图作品集,领袖像如:《戈林像》;历史事件画如:《冲锋队的火把游行》等;插图作品有《离开兴登堡的日子》、《卑斯麦》、《伟大的德国神话传说》、《莱因伯格骑士的传说》等;铜版画作品有《莎士比亚全集插图二十幅》、《易卜生》等1944年,纳粹政权崩溃前夕,德国经济虽遭受严重打击,但康勃夫与其他23名文化人士一起被希特勒亲自列入“重要人士”名单,这意味着他被纳粹德国政权认为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因此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和创作保障。1944年底康勃夫在“狼穴”受到希特勒的单独召见,并再次宣誓效忠。1945年后,作为纳粹党员,康勃夫受到了战后政府的整肃,这也是他在战后不再被重视和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1950年他在孤独中去世。康勃夫曾是莱茵- 威斯特伐利亚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德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德国插画家协会会员、柏林艺术家学会会员、杜塞尔多夫艺术家协会的荣誉会员、圣路加艺术家俱乐部成员。康勃夫的素描作品曾在1912年被德国美术史论家汉斯辛格教授收录进11卷册的著作《素描大师》一书,该书以当时德国最先进的珂罗版印刷技术展现了20世纪初活跃于德国画坛的10位著名画家的素描作品,其中康勃夫就占有第十与第十一两册(刘天呈先生于1989年将这两册翻译并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康勃夫的弟弟欧根Eugen Kampf (1861–1933), 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授。我国画家徐悲鸿曾受教于康勃夫门下,并购买过他的许多重要素描作品与油画作品《包厢》等,现收藏于北京新街口豁口徐悲鸿纪念馆。

艺术成就

素描的根本是结构,所谓基础问题,实际上就是结构问题。康勃夫的整个作画过程都是以结构为中心的。他在细致观察、精心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判断和综合,从许多画面上可以看到借助无数几何形的虚线来进行这种分析和综合的情形。这种几何开的分析,随着由表及里的过程而诞生,又随着由里及表的深入而消失,这是画家独特的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他善于处理形体之间相互有机的、自然生动的联结,这种方法尤其在基础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康勃夫的素描首先强调的是结构,第二位才是明暗调子。因为前者是不变的本质,后者是可变的现象,所以他从结构出发,以结构为中心进行刻画,同时,画家也遵守光的自然法则,但又不被自然所左右,而重视物象的组织、形体结构规律的充分认识和表现。他的画没有照抄自然的痕迹,而是在自然中组合了自然,且超乎自然之上。

用线造型

用线造型是康勃夫素描艺术的宝贵特色。画家的感情始终和线的笔力、笔趣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直线和曲线、实线和虚线都成为他美学素养与感情活动的痕迹。线条的千万变化体现了形体的圆和厚;笔意的起承转合,虚、实线的交错与融接,既严格又自然,达到整体感觉的高度完整。康勃夫的画正是以取象不惑的肯定手法用强劲的线写出来的,并体现出韵律和生命的流动及热情。此外,画家特别强调“大线”和“块面”的表现手法,用直线统帅曲线,曲线变化寓于直线的变化之中。与古典素描相比较,以这种手法表现的形体更为结实,作品更富有力度,并有一气呵气的夺人效果,使艺术形象更富有现实生命力。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