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洁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7:22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11月21日生于湖北郧县城关镇,1965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系。1990年3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10月评为“一级作家”。1996年6月被选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1996年10月当选河北省作协主席团委员。

创作经历

从1981年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160余万字,7部集。其中《童年旧事》、《贺坪峡印象》、《大血脉之忧思》、《山苍苍,水茫茫》等22篇作品在省内外及全国获各种文学奖项24次;《小狗威威》、《跋涉者》、《橄榄色的世界》被分别收进小学、中学、大学课本及教材。其作品《楼兰的忧郁》被选入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篇报告文学《橄榄色的世界》在1991年第五期《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于同年被《新华文摘》10月全文转载,1992年又被《作品与争鸣》第一期转载,1995年被收入中国警官大学教材;长篇报告文学《山苍苍,水茫茫》在1993年第二期《十月》杂志发表后,在鄂西北及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鄂西北各厂矿、学术机关自发翻印达4万余册,成为大中专学生必读教材,16家报刊报道并评介这部作品,1993年4月《十月》杂志在北京为其召开作品讨论会,此部作品先后获“‘505’杯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五届《十月》文学奖”和“第五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三顶大奖。

继《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后,十堰籍著名女作家梅洁最新力作《大江北去》在全国范围内再掀重响。《大江北去》呈现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达50年的项目、70万移民、百万亩良田与3座古城及上千座村镇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对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树碑立传的史诗意义。

一条大河与一个女人

十堰籍、女人、作家、汉水情结,是梅洁的身份符号。其实,如果按她当年离开家乡时的年龄和她离开的时间长度来算,她实在应该是一个异乡人,只是,这个异乡人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追随故乡。

梅洁是女人,一个多情的女人。爱得浓烈,爱得炙热,有多投入就有多痴狂,从她个人生活里的爱情际遇,到与汉水的一生追随,都是这般无怨无悔。

离开家乡十堰(那时还叫郧阳)时,梅洁只有15岁。此后的几十年里,她从南方到北方,从京城到大漠,从少女到为人妻母,从家庭出身不好的右派子女到名闻遐迩的著名作家,多少风霜之后,她的人生被打磨得越来越像故乡那条大河——汉江河滩上的鹅卵石,是如此的光润和坚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什么身份,这个深情的女子心里始终装着的,是收之一如朗朗汉江石、放之又如滔滔汉江水的乡情和乡愁。

根深蒂固的童年记忆

梅洁在汉江边出生、长大。在她根深蒂固的童年记忆里,汉江水是携带着遥远的神秘,向她诞生的小城——郧阳飘逸而来的,它把小城团团围住,小城呈半岛状依偎在它的怀抱之中。纤夫们“嗨哟”着沿河滩匍匐而来,脚手撑地,身体蜷缩在阳光下,脊背隆起,而她是那个好奇的小女孩,总爱把小脚丫踩进纤夫们深深的大脚窝,小小的脚趾上沙粒闪闪发光,一直沿河行走……那时的农历五月,汉江边总有一个盛大的节日。梅洁和小伙伴们胸前挂着母亲们亲手缝制的丝线香包,香包里装着清香的艾萆,耳根涂抹着掺了雄黄的酒液,牵拉着母亲的衣襟,到江边参加屈原的祭典。她们和母亲们一起挤在人群里,目光总是很努力地在人头攒动、千舢竞渡的江面寻找自己的父亲——那些在几百米宽的汉江里逐浪弄潮的矫健泳者。

用文学抒写离乡后的精神世界

离乡后的梅洁在外求学、辗转生活,然后以她独有的方式来书写这份感情:试图以义学的形式和她所处的匹界对话。当她把伤逝、哀怨、孤独和向往、困惑不安的心灵、凝聚已久的渴望与梦想、人生艰窘的体验和尴尬,以及对生命与美的虔诚和膜拜,用文学的方式带给这个世界时,她发现,在她精神的故园里,始终流淌着故乡那条魅力非凡、母性般宁静而美丽的大江。

在塞外的老镇上讲述着对故乡的回忆

1980年,梅洁在塞外的老镇上开始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恩。她常常一个人含泪对自己讲述着对故乡的回忆,日复一日,然后她进入不断失去又不断获取的生命意境:“……我感觉有一种伤感和疼痛离我很近。故乡那么遥远,而往事却飘然降临……”梅洁这样写着。塞外冬季的寒风尖啸着,扑打着她糊着白麻纸的窗棂,炉子的火熄灭了,她的儿子睡着了长大了……她就这样写着,她在自己几十年的文字里面看见南方的故园,看见生命的劳作、忍耐和不泯不灭,看见她和她的亲人们始终手拉着手,穿越所有时空,最终走回他们的家园……

纠缠是如此之深,相思是如此之久,一切的纠缠与相思又都是如此之历久弥新。故乡之于梅洁,先是地图上一个找不到的地名,然后是经年离别后的缘浅情深,最后因郧阳城的整体水葬而成永诀之忆。

纠缠—生一世的故乡情结

1991年10月,梅洁在离乡、31年后重返故土,此时,她诞生的古城郧阳已因丹江口水电工程建设而沉没。梅洁了解到,几十万移民在补贴甚微的情况下,曾在荒山野岭度过了几十年刀耕火种的生活,难以想象的现实让她对故乡人在这块土地上的牺牲奉献有了切肤的认识,有了自觉的审视。经过数月走访后,1992年梅洁完成了8万字的纪实文学《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作品在1993年《十月》杂志第2期头条刊发,全景式地反映了鄂西北人民为三线建设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是的,江边曾经发生的和以后永远离别的都成为纠缠我—生一世的情结,是上苍恩赐了一条远远向我流来又远远离我而去的大江……”梅洁说这番话时,神情一如恋爱中的女子,温柔甜蜜,又有些情到深处别有怀抱的担当淡定。

一本书和一个宿命

1993年,《十月》杂志头条刊出梅洁的《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后,立即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并获得了“第五届十月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及河北省最高文学奖。梅洁的乡亲父老也为这篇文章奔走相告。梅洁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同时,她心中对汉江、对家乡的铭记也越来越深沉浓烈。

有了《山苍苍,水茫茫——鄂西北论》的写作基础,梅洁知道:那些一个个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群,是一个个承载了太多牺牲和奉献的故事,是—个个含辛茹苦坚韧不拔的命运符号。梅洁感到:应该有什么入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来见证和纪念这一切。这个人,要对这条大河及其人民同时具备爱、了解、描述能力三种要素,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人非梅洁莫属。“其实很难说到底是汉水、家乡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汉水、家乡,对我对这条大河、对家乡父老来说,我们更像是彼此的宿命。”梅洁说。

2004年6月,中国作协启动了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梅洁申报了采写南水北调这一重大工程题材《大江北去》的写作计划。中国作协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

打探神圣大河的未来

2005年春天,经历了丧夫之痛的梅洁再度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再次来到了她命运中永远的汉江。之后,她沿着汉江、丹江,整整走了一百天。失去了爱人的她要顺流而去,打探那条神圣大河的未来。

故乡的领导、亲朋好友抚慰着梅洁的忧伤和隐痛。在长达100天的时间里i她的足迹遍及库区几十个村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采访,晚上阅读资料,整理笔记。她的采访资料装了满满7个大纸箱,重达100多公斤。

随后,梅洁又赴河南淅川、湖北武汉、钟祥、襄樊,以及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采访。每到一地采访,她都要从当地邮局将采访搜集的文献、史志等资料及采访笔记和光盘、录音装进纸箱,打成邮包发回河北省作协。

2005年9月,梅洁返回石家庄,装满采访资料的11个大纸箱也随后而至。她开始阅读整理海洋般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一时间感觉那滔滔汉江水就在她的心中流淌。

病痛后,神圣的拯救

2006年春节,就在她准备开始专注写作时,剧烈的头痛猝不及防地袭击了她,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病痛中的她又加倍思念起逝去的丈夫,前所未有的脆弱无助甚至让她萌生了放弃写作《大江北去》的想法。万般无奈之中,她怀着愧疚和伤心始负责重点作品扶持工作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两天后,陈建功回信,让梅洁安心调养身体,鼓励她把身体养好后安心写作。陈建功的回信,给了梅洁莫大的信心和温暖,她决心尽快养好身体开始写作。

2006年3月18日,久治不愈的顽固头痛不药而治。巨大的惊喜之后,梅洁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拯救,从此,梅洁每日燃起一炷清香,在宁静与安详的氛围里开始艰辛的写作。

8个月零10天,梅洁奇迹般顺利完成了41万字的书稿,洋洋洒洒的文字如浩浩荡荡的汉江水,—路向北奔流。长篇报告文学《大江北去》共分五卷:《忏悔的泪水能流成江河吗》《回眸如歌如泣的岁月》《仰望如碑如铭的江岸》《汉水将完成一个大写的人》《为了北中国的那口井》。

梅洁在第一时间将书稿杀青的喜讯和前言、后记等寄给十堰市文联《武当文学》双月刊(2006年第6期刊发),让家乡人分享她的喜悦。同时,《人民日报·大地》双周刊也以最快速度抢先在2007年第1期刊发了1万多字的《南水北调:为了北中国的那口井》。2007年4期《十月》杂志又以6万字的篇幅发表了《为了北中国那口井》。该书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江北去》努力呈现的是,调水源头人民在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中,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和大痛、大义,以及那条流淌了亿万年的汉水伟大的涅盘和另一种永恒。”梅洁说,创作《大江北去》是她的一个宿命,也隐含着她的一个无比卑微的心愿:希望2010年时,当清澈的汉江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

第34本著作

2021年,《梅洁这四十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包括“梅香苍茫山水”“共话天地人间”两部分,分别收录梅洁代表性作品40篇以及作家、批评家的评论性文章20篇。

该书以具体作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特点,全景式地展现了梅洁40年的创作成果。作者还以亲历者的角度选取书影、采写实景图等珍贵图片插入文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自己由诗入散文、又由散文入报告文学的创作历程。该书从选题策划到面世的十个月间,在内容编排、文字把关、装帧设计等方面做新、做细、做实,保证了质量、增强了图书可读性。

主要作品

时间作品名出版社2021年梅洁这四十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西部的倾诉台海出版社2012年穿越历史的文明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泪水之花金城出版社2007年大江北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一只苹果的忧伤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我在河边长大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生存的悖论海天出版社1999年创世纪情愫河北教育出版社

荣誉记录

时间奖项备注2002年首届“全国冰心散文优秀作品奖”获奖2002年首届“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2001年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2001年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1995年第五届《十月》文学奖获奖1995年第五届河北省文艺振兴获奖1993年‘505’杯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

人物评价

“她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劳动模范’。”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如此形容作家梅洁,究其原因,在于她笔下呈现了不竭激情、民瘼忧思以及对人民创造历史进程的生动描述,也展示了一位作家走遍山野、踏勘寻访的实践历程,和她博闻强记的功底融合成有血有肉丰赡博大的作品。如果将梅洁文学创作的40年当做一段跋涉之路,那么在这条路上,她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获得的巨大荣誉有目共睹。(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 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评价梅洁:“在她的文字里,你听得见湍急而豁亮的流水,也听得见没有遮拦的风声,还有,一个知识女性对坎坷命运的凛然迎接与感恩。”(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评)梅洁一直是一个有担当的作家。“她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背后,是什么支撑她?是她一直坚守的是自己的良心,她也以此来坚守自己的写作,同时她坚持着人民性的立场,因而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作家野莽 评)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