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学者)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54

人物经历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1956年,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1961年,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66年,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1969年,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1971年,任师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1974年,赴香港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1980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同年,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201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专门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6月17日,余光中携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参观了三峡大学,并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演讲。2011年3月24日,台湾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台湾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12月29日,余光中告别式在高雄举行,两岸暨海外文化界人士、亲友以及学生近千人齐聚为余老送别。马英九携夫人周美青、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到场悼念。

主要作品

作品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 《风筝怨》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7年《余光中经典》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  《乡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石器时代》文艺出版社1952年《歌》野风出版社1952年《五陵少年》文星出版社1967年《天国的夜市》三民出版社1969年《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年《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年《白玉苦瓜》大地出版社1974年《天狼星》洪范出版社1976年《与永恒拔河》洪范出版社1979年《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出版社1981年《隔水观音》洪范出版社1983年《紫荆赋》洪范出版社1986年《梦与地理》洪范出版社1990年《安石榴》洪范出版社1996年《五行无阻》台湾九歌出版社1998年《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出版社1998年《高楼对海》台湾九歌出版社2000年《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年《左手的缪思》文星出版社1963年《逍遥游》文星出版社1965年《望乡的牧神》纯文学出版社1968年《焚鹤人》纯文学出版社1972年《听听那冷雨》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青青边愁》纯文学出版社1977年《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出版社1981年《凭一张地图》九歌出版社1988年《隔水呼渡》九歌出版社1990年《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出版社1994年《井然有序》九歌出版社1996年《日不落家》九歌出版社1998年《蓝墨水的下游》九歌出版社1998年《连环妙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梵谷传》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年《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年《英诗译注》文星出版社1960年《美国诗选》今日世界出版社1961年《英美现代诗选》学生出版社1968年《录事巴托比》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不可儿戏》大地出版社1984年《土耳其现代诗选》林白出版社1984年《温夫人的扇子》大地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守夜人》九歌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理想丈夫》大地出版社1995年 《天真的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

荣誉记录

时间奖项备注1982年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获奖作品《传说》1984年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1985年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89年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并获选为联合副刊第一位“每月人物”。获奖作品《中华现代文学大系》1990年获选台湾笔会会长1991年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获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1994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获奖作品《从徐霞客到梵谷》1996年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1996年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1998年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1998年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1998年“中华民国斐陶斐杰出成就奖”1998年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1998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获奖作品《日不落家》1998年被台湾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1999年吴鲁芹散文奖获奖作品《日不落家》2000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获奖作品诗集《高楼对海》2001年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2015年第13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2017年8月宝玉陈杯·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

个人生活

余光中生于中国江苏南京,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但是母亲为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情上亦自觉为蜀人。曾自言:“大陆(中国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诗人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61年,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人物纪念

台湾诗人余光中2017年12月溘然长逝。12月29日,余光中告别式在高雄举行,两岸暨海外文化界人士、亲友以及学生近千人齐聚为余老送别。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携夫人周美青、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到场悼念。2018年2月2日,其夫人范我存到香港捐出余老手稿、眼镜,以及个人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和文物馆。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举办“余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赠典礼”。仪式上,余光中夫人及两个女儿等一众嘉宾、学者,齐聚一堂,透过一段影像,追忆余光中的香港岁月。

人物评价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 评)朱炳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诗与艺术的桥梁关系——“把艺术当做诗来做,把诗当做艺术来做”。他认为,好的诗与好的艺术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达,都是真情实感的展现。”谢冕教授也表示,“朱先生铜玩得很好,你会惊诧于他将冰冷坚硬的铜以一种柔软温情的感觉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真性情的体现,而这种情怀,也是诗歌所需要的。(朱炳仁 评)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中国台湾网 评)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中国日报网 评)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人民政协网 评)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香港中文大学悼文)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台湾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龙应台 评)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 评)

人物语录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02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绝色》03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04正是樱花当令的季节,樱花盛放如十里锦绣。——《黑灵魂》05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读脸的人》06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写给未来的孩子》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