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峰(主持人)
个人简介
华夏礼仪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华夏志诚文化传播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师、咨询师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会员08奥运志愿者礼仪培训特聘培训师资上海世博会礼仪志愿者特聘培训师全国“服务礼仪训练”十佳培训师“营销礼仪课程体系”独立研发与培训推广权威人士。主要培训课程包括:《职场礼仪魅力修炼》《优质客户服务礼仪训练》《实战营销礼仪》《医护礼仪特训》《员工职业化技能提升》《狼性团队销售技巧提升》《电话营销技巧》《高效沟通技巧》等。陈老师授课风格:见解独到、观点新颖、知识广博,擅长针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理论与实务能充分结合,善于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快速调动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丰富的实务经验与操作手法使学员能即学即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升。服务过的客户有:中国移动管理学院、北京移动朝阳公司、石油管理干部学院、中粮集团-忠良书院、工行西区支行、民生银行总行及北京管理部、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总部基地(控股)、华德电力、中新集团-地产营销礼仪全国系列培训项目、长乐地产、京汇房地产、中信证券、国信证券、银河证券、华林证券、北京朝阳医院、右安门医院、宣武医院、通州中医院、浙大附二院、徐医附院、遵化人民医院、中关村皇冠间日酒店、金域万豪、华彬酒店、惠翔园度假村、神州数码、青岛华仁药业、长城软件、中青旅(北京)、万家安全、斗山机械、海翔物流、天凯力邦贸易、内蒙恒久集团、九鼎投资、长江实业、志高空调、淮安经济开发区、兰格钢铁信息咨询集团、中铁物总能源、中银投资公司、华北有色工程、丰南自来水公司、同方清芝、美华博大、华夏基金、福田汽车等等。基本资料姓名:陈志峰生日:1956年9月2日籍贯:黑龙江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座右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身高:173cm星座:处女座血型:AB型民族:汉族毕业学校:北京广播学院业余爱好:水中拼搏最喜欢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最喜欢的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最喜欢的食品:五谷杂粮最喜欢的服饰:休闲舒畅最喜欢的书:杂七杂八最欣赏的音乐:吹拉弹唱最欣赏的人:不多最难忘的事:不少主持特点:亲和、幽默最渴望的生活状态:跟着感觉跑陈志峰先生,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主持《夕阳红》节目十年来,所主持的《敬老车的故事》《走进墨脱》《婆婆桥》等,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老年节目一等奖,《老夫老妻》节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社教节目一等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2001年荣获第五届金话筒金奖。
职业生涯
陈志峰,主任播音员。1994年开始主持《夕阳红》至今。1999年主持的《相约夕阳红》 “李老汉和他的儿子们”获 “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电视主持”二等奖。2000年主持的《敬老车的故事》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老年节目(栏目)一等奖。2000年主持的《相约夕阳红》“老夫老妻”节目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同年,“老夫老妻”节目又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2001年主持的《走进墨脱》和《卜婆婆》两个节目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老年节目(栏目)一等奖。2001年获第五届“金话筒”奖。2004年获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电视主持奖一等奖。
主持节目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开播于1993年10月,其时距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尚有六年之遥。“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教部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的联合创办者们,较早地嗅到了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信息,于是《夕阳红》栏目在媒介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浪潮中应运而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早,也是至今惟一的老年栏目。《相约夕阳红》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以老年人为收视对象的综合性栏目。栏目坚持热忱地为老年人服务,做老年人的知心朋友,选择老年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努力开阔老年人的视野,拓展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真实反映老年人生活的情、趣、乐,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的风尚,让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经过不断地调整、完善,《夕阳红》栏目已经成为全国亿万老年观众的知心朋友。为增加节目的社会性、时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观众,《夕阳红》栏目于1999年先后两次改版,改版后的主要子栏目为:《关注夕阳》、《多彩生活》、 《不老人生》、《相约夕阳红》、《潇洒走四方》。播出频道及时间:一套节目:周一至日8:50-9:20二套节目:周一至日15:00-15:30四套节目:周一至六6:30一7:00四套节目:周一至日16:45一17:15
毕业院校
陈志峰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3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07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26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12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678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97人,其中专任教师1096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近年来,有11人次进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工程",4人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24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得到增强。同时,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陈志峰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有"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和"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9个分院、31个函授站、32个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首期25万平方米建筑已经竣工。学院设立3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9000人。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正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内涵式发展,以质量、管理、特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建设国家传媒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