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唐代诗人)

联合创作 · 2023-12-28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才高累身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卒。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裴晋公指裴度,此诗作于裴度卒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不得随计入京。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玉泉子》记“温庭筠有词赋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由岐改名庭筠当在是年,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

是年温德彝奏回鹘侵迫西城。温庭筠诗集有《伤温德彝》,当作于会昌三年之后。诗:《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序: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察院陈李二侍御,回中苏端公,鄠县韦少府,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此诗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时。温宪曾擢进士第。《全唐诗话》:“温宪员外,庭筠长子也。僖昭之间,就试于有司。值郑相延昌掌邦贡,以其父文多刺时,复傲毁朝士,抑而不录,遂题一绝于崇庆寺壁。后荥阳公(郑延昌)登大用,因国忌行香见之,悯然动容。暮归宅,已除赵崇知举,即召之曰:‘某顷主文衡,以温宪庭筠之子,深嫉怒之,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遗也。’于是成名。诗曰:‘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夏承焘认为赵嘏是年举进士。温庭筠诗集中有《和赵嘏题岳寺》,无纪年。有诗《伤温德彝》。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自注“李相伎人吹”,诗云“黑头丞相八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李相指李德裕。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姑系于此。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旧唐书·温庭筠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裴度子或侄)、令狐滈(令狐绹子)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记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礼》,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诚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李卫公》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夏承焘记李商隐是年初得侍御史。又记党项为边患,发诸道兵讨之,连年无功,戍馈不已。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汇题目,为御史台所劾,侍郎裴谂(裴度之子)改国子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料,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罚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并落下。”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下》:“初,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符、杨岩、薛䜣、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试。谂宽豫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憙之子也。故事,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讬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唐摭言》卷十一:“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当指此。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此数语用北梦琐言及唐摭言。《北梦琐言》卷四:“庭云又每岁举场多借举人为其假手。沈询侍郎知举,别施铺席授庭云,不与诸公邻比。翌日帘前谓庭云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唐摭言》卷十三:“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沈询知举在大中九年,故此事系于是年。沈询苏州人,曾镇潞州,新唐书卷132本传。

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诗《题杜邠公林亭诗》原注:“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此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是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社寄义山里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尹楚兵据刘学锴《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记是年温庭筠因搅扰科场被贬隋县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留为从事,署巡官。此前,因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由是绹疏之。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与荐导,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是年令狐绹兄令狐绪已在寿州刺史任。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段成式与温庭筠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

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贬随县尉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宣宗时。新唐书传作“大中末”。旧唐书传则云“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此说甚误。《东观奏记·下》:“勅:‘乡贡进士温庭筠早随计吏,夙着雄名,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县尉。’舍人裴坦之词也。庭筠字飞卿,彦博之裔孙也,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连举进士,竟不中第。至是,谪为九品吏。进士纪唐夫叹庭筠之寃,赠之诗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人多讽诵。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废。制中自引骚人长沙之事,君子讥之。前一年,商隐以盐铁推官死。商隐字义山,文学宏博,笺表尤着于人间。自开成二年升进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其中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次年,故系于是年。

其贬谪之由,《唐摭言》卷十一记出于搅扰科场:“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新唐书·温庭筠传》:“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有认为温庭筠被贬是因为得罪令狐绹。《南部新书》丁卷:“宣皇好文,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进士温岐即庭筠续之,岐以‘玉跳脱’应之,宣皇赏焉。令以甲科处之,为令狐绹所沮,遂除方城尉。初绹曾问故事于岐,岐曰:‘出《南华真经》,非僻书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怒甚。后岐有诗云‘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盖为是也。”

有认为是因为得罪杨收。见前所录旧唐书传及《新唐书·温庭筠传》:“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也有认为是得罪宣宗的。《北梦琐言》卷四:“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帝曰:‘非也。’又谓曰:‘得非大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谪为方城县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云云。竟流落而死也。”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搅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可信。《乐府记闻》:“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阙以进,戒勿泄,而遽言于人。”此条亦见于《北梦琐言》。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860),时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案: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温庭筠或在江陵。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诉之令狐绹,至长安雪冤。《太平广记》卷351据《南楚新闻》记:“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咸通四年六月卒。庭筠居闲辇下,是岁十一月十三曰冬至,大雪,凌晨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常送书来。”庭筠初谓误,发筒获书,其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驰出户,其人已灭矣,乃焚香再拜而读,但不谕其理。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平生已矣,后世何云。况复男紫悲黄,女青惧绿,杜陵分绝,武子成<卷君>。自是井障流鹦,庭钟舞鹄,交昆之故,永断私情,慨慷所深,力占难尽。不具,荆州牧段成式顿首。”自后寂无所闻。书云〈卷君〉字,字书所无,以意读之,当作群字耳。温段二家,皆传其本。子安节,前沂王傅,乃庭筠婿也,自说之。”(“闲居辇下”辇下指长安。)《新唐书·温庭筠传》:“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令狐绹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绹。绹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绹两置之。事闻京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温庭筠再贬方城尉,约在是年。《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已墓志》。

顾学颉《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中认为温庭筠咸通三年春夏之交由江陵起行至扬州。咸通三年冬令狐绹镇淮南,二人有宿怨,令狐绹又恨温庭筠久不刺谒,故意使人折辱温庭筠。夏承焘认为温庭筠由江陵启程去扬州在是年(咸通四年)春夏。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十二月,襄阳为前刺史徐商立德政碑,李骘撰。

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为国子助教。旧唐书本传:“属徐商知政事,颇为言之。无何,商罢相出镇,杨收怒之,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夏承焘认为这里的“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时序有误。

《唐才子传》卷八:“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新唐书·温庭筠传》:“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一般认为温庭筠任太常博士(一说为国子助教,均主国子监考试)是借徐商之荐,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罢官。徐商罢相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咸通六年和咸通十年两种说法。这里据《榜国子监》知温庭筠咸通七年仍在国子监任职。

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旋卒。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四月,温庭筠弟温庭皓被杀于徐州。《新唐书》记“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而《资治通鉴》记“勋召温庭皓,使草表求节钺,庭皓曰:‘此事甚大,非顷刻可成,请还家徐草之。’勋许之。明旦,勋使趣之,庭皓来见勋曰:‘昨日所以不即拒者,欲一见妻子耳。今已与妻子别,谨来就死。’勋熟视,笑曰:‘书生敢尔,不畏死邪!庞勋能取徐州,何患无人草表!’遂释之。”六月,徐商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是年二月杨收流驩州,寻赐死。新旧唐书所记徐商罢相后温庭筠为杨收所疾,贬官事,夏承焘认为有误。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是年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鱼玄机当死于此前数年,有《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诗。有诗《赠蜀将》(自注:蛮入成都,频着功劳。)

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可考。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主要作品

温庭筠作品有传奇《乾馔子》三卷,今不传,部分篇什见于《太平广记》。《采茶录》一卷,不传。类书《学海》十卷,佚。诗文集《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汉上题襟集》十卷,皆佚。今存诗九卷,文一卷。温庭筠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其书法作品今不传。温庭筠主要诗作苏武庙觱篥歌利州南渡杨柳八首瑶瑟怨嘲春风过陈琳墓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赠少年拂舞词鸡鸣埭曲生禖屏风歌舞衣曲夜宴谣商山早行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锦城曲照影曲黄昙子歌题李卫公诗二首织锦词莲浦谣蔡中郎坟晚坐寄友人清明日塞寒行伤温德彝送李亿东归遐水谣开圣寺过五丈原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吴苑行咏寒宵西游书怀送并州郭书记晓仙谣弹筝人常林欢歌郭处士击瓯歌马嵬驿烧歌咸阳值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侠客行南湖湘宫人歌过分水岭温庭筠主要诗作体裁名称五言古诗烧歌边笳曲嘲春风湘宫人歌侠客行故城曲西洲曲黄昙子歌七言古诗莲浦谣堂堂曲塞寒行汉皇迎春词舞衣曲拂舞词懊恼曲春江花月夜词三洲词锦城曲织锦词郭处士击瓯歌春洲曲遐水谣春晓曲生禖屏风歌东郊行觱篥歌夜宴谣常林欢歌春愁曲东峰歌照影曲鸡鸣埭曲吴苑行晓仙谣达摩支曲张静婉采莲曲杂言古诗罩鱼歌春野行苏小小歌会昌丙寅丰岁歌五言绝句碧磵驿晓思地肺山春日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七言绝句莲花蔡中郎坟咸阳值雨夏中病痁作赠少年夜看牡丹杨柳八首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瑶瑟怨过分水岭元处士池上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弹筝人伤温德彝鄠杜郊居宿城南亡友别墅五言律诗芙蓉商山早行敕勒歌塞北题造微禅师院咏晓西游书怀初秋寄友人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清明日送人游淮海旅次盱眙县题卢处士山居观舞妓春日野行寄山中友人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咏嚬送人东游送并州郭书记鄠郊别墅寄所知六言律诗送李亿东归七言律诗南湖苏武庙寒食日作题李卫公诗二首题柳开圣寺和友人悼亡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偶游马嵬驿敬答李先生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偶题过五丈原晚坐寄友人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回中作利州南渡经西坞偶题题崔公池亭旧游过新丰过陈琳墓法云寺双桧李羽处士故里五言排律春日原隰荑绿柳病中书怀呈友人过华清宫二十二韵和周繇春初对暮雨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寄渚宫遗民弘里生咏寒宵洞户二十二韵过孔北海墓二十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七言排律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温庭筠主要词作词牌名称梦江南梦江南·千万恨梦江南·梳洗罢玉蝴蝶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菩萨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月更漏子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背江楼更漏子·金雀钗更漏子·柳丝长更漏子·相见稀更漏子·星斗稀归国谣归国遥·香玉归国遥·双脸酒泉子酒泉子·罗带惹香酒泉子·花映柳条酒泉子·楚女不归酒泉子·日映纱窗定西番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杨柳枝杨柳枝·苏小门前柳万条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杨柳枝·两两黄鹂色似金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杨柳枝·南内墙东御路傍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南歌子南歌子·转盼如波眼南歌子·手里金鹦鹉南歌子·扑蕊添黄子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南歌子·似带如丝柳南歌子·懒拂鸳鸯枕河渎神河渎神·河上望丛祠河渎神·孤庙对寒潮河渎神·铜鼓赛神来女冠子女冠子·霞帔云发女冠子·含娇含笑清平乐清平乐·上阳春晚清平乐·洛阳愁绝遐方怨遐方怨·凭绣槛遐方怨·花半拆(一作花半坼)思帝乡思帝乡·花花河传河传·江畔河传·湖上河传·同伴蕃女怨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荷叶杯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诉衷情诉衷情·莺语温庭筠其他作品体裁名称传奇陈义郎窦乂华州参军严振辞赋再生桧赋锦鞋赋骈文上裴相公启上盐铁侍郎启上封尚书启上学士舍人启二首上萧舍人启上裴舍人启上崔相公启上首座相公启上杜舍人启上吏部韩郎中启上令狐相公启上宰相启二首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诗词作品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温庭筠成为“花间词派”鼻祖,成为“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李清照、陆游都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或深受温庭筠的影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清代顾予咸、顾嗣立父子重新笺注温诗,父死子继,终成《温飞卿诗集笺注》。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做《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做《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家庭关系

世系:温彦博——温振——温翁归——温绩——温曦——温西华——温庭筠——温宪——温顗——温郢兄弟姐妹:温庭筠有弟温庭皓,曾任武宁节度使崔彦曾团练巡官,两《唐书》有传。有姊适赵颛,见《玉泉子》;又有姊或妹适吴兴沈氏。妻妾:原配夫人姓名不详。有妾名柔卿,是一位女诗人。子女:温庭筠有子温宪,有诗名,“咸通十哲”之一。温庭筠有女儿嫁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轶事典故

科场救人

温庭筠自幼才华颖发,唐宣宗大中年间,进京应试,才名特盛,一时京师人士争相与之结交。但因为“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整日价和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流混在一起,饮酒赌博,很快就有了坏名声,让当道者觉得这样的人不能“临民”,便因为此,累年不能中第。

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都有一定的程式,很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会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唐时三条烛烧尽,八韵赋犹未写成的,大有人在。但温庭筠偏一种本领,他应试时,根本不用打草稿,把手笼到袖子里,伏在几上,信口吟诵,便能作完。时号温八吟。又谓他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又号温八叉。他还是考场大救星,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在大中末年,他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主考官特地让他于帘下单独应试,不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答卷。

悔读南华

温庭筠尝出入宰相令狐绹书馆中,据说令狐绹待他甚是优渥。因为唐宣宗喜欢菩萨蛮的曲子,令狐绹拿了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进献给宣宗皇帝,诡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诫温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温庭筠不久即泄于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让温庭筠来对,结果温庭筠对以“玉条脱”,宣宗很是赞赏。“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因其行步则动摇,所以名之以“步摇”。“金步摇”,是以金为材质的步摇。“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类似于镯子一类的东西。“玉条脱”,是以玉为材质的条脱。“金步摇”和“玉条脱”都属于人身上的饰物,金对玉,步摇对条脱,非常工整。但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是什么东西,出自什么典籍,于是就问温庭筠。温庭筠回答说是出自《南华经》,——也就是《庄子》。唐玄宗曾追赠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从那时起,有时也称《庄子》为《南华真经》或《南华经》。——并且还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丞相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书生如此“教训”,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南部新书》上说,宣宗本来是要把温庭筠弄成甲科进士的,结果令狐绹从中作梗没弄成。所以后来温庭筠的诗作里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诗句的大意是说:于是知道(像被人嫉妒而遭遇不公)这样的遗憾,人多数都会有,后悔读了《南华经》的第二篇文章。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联想,以为“玉条脱”是出自《南华经》里的第二篇文章《齐物论》。而实际上,《齐物论》里并没有“玉条脱”一语。宋代的王楙在《野客丛书》的“金条脱事”条目下,曾作过探讨。他认为“玉条脱”出自南朝梁陶弘景的《华阳隐居真诰》(简称《真诰》)一书的第一篇,所以如果温庭筠的“悔读南华第二篇”改成“悔读华阳第一篇”就说得通了。但是他在温庭筠的文集里,并没有发现“悔读南华第二篇”这样的诗句。

温庭筠还对外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唐代中书省,即是政府所在,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中国从秦汉以降,政府便是士人政府,中书省更应由读书人主位,说“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令狐绹虽贵为宰相,却不读书没学问。这样的事多了,温庭筠也就开始在令狐绹面前失宠了。他后来作《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孤负华阳第一篇”,即指与令狐绹之间的恩怨。

拒爱才女

相传温庭筠是唐代才女诗人鱼玄机的初恋情人。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原名幼薇,字蕙兰。也有说是冒姓鱼氏的。其父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幼薇母女生活无着落,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他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幼薇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幼薇聪明伶俐,就收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后来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温庭筠,鱼幼薇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幼薇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绝鱼幼薇的方式,他决定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李亿对鱼幼薇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是一场空。鱼玄机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鱼玄机被判处死刑。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妙龄少妇,26 岁。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而他自己呢,日子混得也很狼狈。在襄阳当小小的巡官时,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一起交游,喝酒,酬唱。后来,离开襄阳,去了江东,又到了淮南。每到一处,温庭筠都喜欢和歌女厮混、不检行迹。大家都知道他的词写得好,但他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名声,总是讽刺官员,得罪了一些人。有关温庭筠品行不太好的话就这样被传来传去,传到了现在。也许,正因为温庭筠的生活经历太失意,所以,他在无意中将词中的美女写得总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

史籍记载

刘昫《旧唐书》欧阳修《新唐书》王定保《唐摭言》孙光宪《北梦琐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

人物纪念

生平考证

后世对温庭筠生平和创作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证。学界对温庭筠生平的研究论著主要有:夏承焘的《温飞卿年谱》、邹啸的《温飞卿与鱼玄机》《温飞卿与柔卿》、顾学颉的《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旧注辨误》《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温庭筠交游考》、陈尚君的《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也谈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王达津的《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黄震云的《晚唐诗人温庭筠是温彦博的七世孙》《温庭筠籍贯及生卒年》《对〈温庭筠生年新证〉一文的意见》《温庭筠累年不第偃蹇终生及其原因考》、牟怀川的《温庭筠生年新证》《关于温庭筠生平的若干考证和说明――兼驳〈意见〉》《温庭筠从游庄恪太子考论》《温庭筠改名案详审――兼辨两〈唐书·温庭筠传〉之误》、徐陶的《温庭筠入蜀考辨》《温庭筠从宗密禅师结社考》《温庭筠开成年间事迹考》、刘范第的《温庭筠贬谪时地辨》、彭志宪的《温庭筠未曾再贬及有关问题》、殷大云和黄震云的《温庭筠生平纪事和诗文系年(上、下)》、梁超然的《温庭筠考略》、成松柳《温庭筠研究》、黄立芹《温庭筠“士行尘杂”考辨》等。

作品研究

学界对温庭筠的文学创作的研究论著主要有:叶嘉莹的《温庭筠词概说》、江华清的《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平甬的《温庭筠——花间鼻祖》、吴恕的《词的开山大师温庭筠》、刘兆熊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刘中酥的《唐末文坛巨柱温庭筠》、李东乡的《温庭筠词试论》、沈曾植的《温飞卿诗集兰畹之意》、温廷敬的《读温飞卿诗集书后》《温飞卿诗发微》、林邦钧的《温庭筠和他的诗》、王翊群和朱嘉耀的《试论温庭筠诗歌的积极意义》、黄震云的《温庭筠的诗歌艺术特色》、孙安邦的《试论愤世刺时的温庭筠》、张晶的《温庭筠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融――温庭筠乐府诗散论》、俞明仁的《温庭筠散论》、王希斌的《论温庭筠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绘阴柔之色写阳刚之美――论温庭筠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刘尊明的《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山木敏雄的《试论温庭筠文学的一个侧面――时间流逝中的不安定存在》、成松柳的《温庭筠诗歌艺术风格初探》、黄昆的《衰绝晚唐――飞卿:温庭筠诗歌简论》、张巍的《温庭筠的诗法和词法》、管升攀的《温庭筠词风成因追溯》等。

人物争议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学者们主要根据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和《赠蜀将》等文进行推算。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除此之外,还有生于元和十二年(817)、贞元十四年(798)、元和十一年(816)等说法。关于温庭筠卒年的说法也有三种,分别为咸通七年(866)、咸通十一年(870)、中和二年(882)。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则他享年66岁。贬谪事由温庭筠曾被贬为随县尉。其贬谪的时间和事因,历来说法不一。关于贬谪时间,《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全唐诗话》仅云贬在唐宣宗时。《新唐书·温庭筠传》作“大中末”。《旧唐书·温庭筠传》则云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后再贬随县尉。《东观奏记》下卷记温庭筠贬随县尉在李商隐死后次年。关于贬谪缘由,《唐摭言》卷十一记贬谪原因出于搅扰科场。《南部新书》丁卷认为温庭筠被贬是因为得罪令狐绹。《新唐书》和《旧唐书》的《温庭筠传》都认为是因为得罪杨收。《北梦琐言》卷四认为是得罪唐宣宗。夏承焘认为在这些说法中,前二者(搅扰科场、得罪令狐绹)较为可信。

人物评价

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陈廷焯《词坛丛话》: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七:飞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词亦从《楚骚》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李商隐是旧传统的结束者,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