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8:04

基本介绍

教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保加利亚语:Храм-паметник „Свети Александър Невски, Hram-pametnik

„Sveti Aleksandar Nevski) 是一座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保加利亚东正教的大教堂。该教堂为新拜占庭式建筑,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也是东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还是索菲亚的象征之一以及主要的游览景点。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占地面积为3170平方米,能容纳1万人。它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教堂。

勋章

俄文:Орден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前身是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颁授的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帝国勋章

(俄文:Орден Святого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在1917年被废止,但苏联在1942年7月29日恢复颁授,去掉了“圣”及“帝国”三字,授予个人表现英勇果断,灵活指挥战斗并给敌以重创的苏军排至师级军官。

修道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Alexander Nevsky Lavra)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修道院。当时,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在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圣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时,他建造了这个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以求得神的保护。

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18~19世纪的墓地。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墓地。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儿。入口右侧的是季赫温墓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

主教座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当时塔林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位于塔林老城区的座堂山山顶。

生平简介

原名为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俄罗斯 统帅和政治家,诺夫哥罗德 公爵(1236年-1251年在位),1252年起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1236年,他被选为诺夫哥罗德 公爵。他与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 立窝尼亚骑士团的斗争,使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免于被西方天主教国家征服。

人物故事

涅瓦河上的英雄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1236年,他被选为诺夫哥罗德公爵。他与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 立窝尼亚骑士团的斗争,使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免于被西方天主教国家征服。  1240年7月瑞典军队在瑞典国王的女婿雅尔·比格尔的指挥下乘坐100艘船从芬兰湾方向进入涅瓦河,比格尔在伊若尔小河旁安顿下来后,给诺夫哥罗德王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送去了一封措辞傲慢的信函,信中说:“如果你胆敢反抗我,我已经在这里迎候,我就将攻入你的领地,杀个片甲不留。”在得知瑞典人前来挑战的消息后,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决定先发制人,他没有等待自己的父亲的援兵,也没有等待诺夫哥罗德市民大会宣布动员令。亚历山大只是率领自己的军团以及补充进来的诺夫哥罗德自愿者开始出征。在出征前 亚历山大对将士们说,虽然你们人少,但你们必胜,因为“上帝不崇尚武力 而是崇尚正义”。 1240年7月15日清晨,罗斯人利用大雾弥漫之机,向瑞典军营发动突然进攻,步兵在中路,骑兵在两翼。在战斗中,亚历山大与用长矛刺伤了比格尔的头部。经过激战,瑞典人被击溃,被追赶出罗斯边境。由于攻击突然和战术得当,俄罗斯军队仅损失20人。瑞典人的损失则大得多,有3艘瑞典战船被击沉,200多名指挥官战死,阵亡的普通士兵不计其数,只有一小部分上船逃脱。涅瓦河畔的胜利给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带来了巨大荣誉,获得了涅夫斯基――“涅瓦河的英雄”的尊称。  在这次胜利后不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因同畏惧其权力增大的诺夫哥罗德贵族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离开诺夫哥罗德,迁往自己的家乡佩列亚斯拉夫利——扎列斯基城居住。日耳曼人得知让人头痛的涅瓦河王离开诺夫开罗德的消息后,又发动了新的进攻。1241年冬天,他们相继占领了捷索沃、卢古、科波里耶。日耳曼骑士团的先头部队到达了离诺夫哥罗德城35公里远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诺夫哥罗德人一片慌乱,只得又去求助于亚历山大。东正教会的诺夫哥罗德大主教亲自充当说客,去请求涅瓦河王的老子、弗拉基米尔大公 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放他的儿子出山。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装模作样了一番,就允许儿子去投入战斗。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挥戈反击从西方侵入罗斯领土的德意志骑士。1241年率领诺夫哥罗德军队以强攻占领了科波里耶要塞,接着又和随后赶来的苏兹达利人一起,夺取了普斯科夫。在此期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显示了他高超的攻堡艺术,解放了伊兹博尔斯克,赶走了侵略者。1242年4月11日,在楚德湖战役中,他巧妙地配置了部队,以强大的两翼和一个伏击团实施突击,围歼了立窝尼亚骑土团的主力,从而阻止了德意志骑土对罗斯的侵犯。  冰上之战决定了战争结局,阻止了骑士团向东推进。1243年,立窝尼亚骑士团求和。双方以交换战俘和骑士团不再继续东侵为条件缔结了和约,骑士团放弃了他们所占领的诺夫哥罗德一普斯科夫地区。楚德湖战役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它对罗斯人精神上巨大的鼓舞作用,俄罗斯人从此开始获得了对西方军队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而立窝尼亚骑士团则慑于罗斯人的韧劲(按:几个世纪以前罗斯人的这种精神和墙式战术曾让拜占廷人十分头痛),产生了忌惮心理,再加上元气大伤,虽然以后又和罗斯人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些战争,但一直没有走出该次战役投下的阴影。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吧。  为统一投靠蒙古  当蒙古人势不可挡的骑兵蹂躏并征服了俄罗斯大片土地之后,亚历山大的父亲雅罗斯拉夫大公向蒙古人屈膝投降,1246年9月雅罗斯拉夫大公在朝见蒙古大汗回国后中毒而死,在争夺大公宝座的斗争中,亚历山大和弟弟安德烈去见金帐汗国的可汗拔都,拔都把他们送去和林,觐见大汗孛儿只斤·贵由,贵由汗不顾俄罗斯长子继承的惯例,指定安德烈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为基辅大公。后来安德烈联合俄罗斯其他王公以及西方各国反对蒙古占领者,亚历山大则前往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向拔都的继承者别儿哥告密,别儿哥发兵赶走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125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基辅、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的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致力于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他派儿子瓦西里去统治诺夫哥罗德。  1255年,诺夫哥罗德人不堪忍受大公的残暴统治,将瓦西里驱逐出去。亚历山大调集军队,重新扶立其子。1257年蒙古为征收赋税而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进行一次一次人口普查。当进行人口普查的消息传到诺夫哥罗德时,当地的人民起来反抗。1258年亚历山大生怕蒙古人回因为诺夫哥罗德的造反而惩罚所有俄罗斯人,就协助蒙古人强迫诺夫哥罗德接受人口普查和向蒙古人缴纳赋税。这一行动使俄罗斯北方彻底屈服于蒙古统治的枷锁。  1262年许多城镇爆发了反对金帐汗国的穆斯林包税人的起义。亚历山大第四次前往萨莱劝说蒙古人出兵镇压,1263年11月14日,他在归途中病死于伏尔加河畔的戈罗杰茨。他死后,俄罗斯再次分裂为许多互相争吵不休的公国。  葬于弗拉基米尔市的弗拉基米尔圣诞修道院。1547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一位圣徒,纪念他的节日为9月12日。按照彼得大帝的命令,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遗骸于1724年运往彼得堡,葬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遵照彼得一世的遗嘱,1725年5月21日下令在俄国设置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在苏联卫国战争年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2年7月29日重新设置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相关纪念

教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保加利亚语:Храм-паметник „Свети Александър Невски, Hram-pametnik

„Sveti Aleksandar Nevski) 是一座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 保加利亚东正教的大教堂。该教堂为新拜占庭式建筑,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也是东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还是索菲亚的象征之一以及主要的游览景点。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占地面积为3170平方米,能容纳1万人。它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教堂。

勋章

俄文:Орден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前身是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颁授的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帝国勋章

(俄文:Орден Святого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在1917年被废止,但苏联在1942年7月29日恢复颁授,去掉了“圣”及“帝国”三字,授予个人表现英勇果断,灵活指挥战斗并给敌以重创的苏军排至师级军官。

修道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Alexander Nevsky Lavra)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修道院。当时,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在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圣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时,他建造了这个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以求得神的保护。

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18~19世纪的墓地。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墓地。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儿。入口右侧的是季赫温墓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

主教座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当时塔林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位于塔林老城区的座堂山山顶。

人物评价

亚历山大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指挥官,他在战斗中创造性应用已有的一些作战方法,在进攻中力争作到突然与快速,充分考虑地形的特点和敌我双方军队的长短,各个击破敌人,巩固军事和政治胜利成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统帅艺术是俄国军事学术史上的精华。他保卫了俄罗斯的西北边界,使之免遭瑞典人和日耳曼人的侵犯。他的这一形象在俄罗斯西北部深受爱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没有接受罗马教皇的自杀性的、与蒙古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建议,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与蒙古人作正面对抗不可能获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开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与俄罗斯各公国之间的调解人的角色。

同名电影

中文名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英文名称:Aleksandr Nevskiy  发行时间:1938年  电影导演:谢尔盖·M·爱森斯坦 Dmitri Vasilyev  电影演员:Nikolai Cherkasov  Nikolai Okhlopkov  Andrei Abrikosov  地区:俄罗斯  分级:Finland:K-16 / Sweden:15 / Argentina:16 /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俄国被蒙古不断侵占攻击的某处,渔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得知条顿族的骑士要进攻他国家的阴谋,正当一些俄国领导人试图安抚侵略者时,群众却选择了动员起来,推选内夫斯基为他们的司令,条顿族取得了一些胜利,甚至占领了普斯沃夫城,最后,又喜剧般地将之前占领的都交了出来。内夫斯基和他的军队在冰海之战中击败了条顿族人。  演员表:  Nikolai Cherkasov .... Prince Aleksandr Nevsky (as N. Cherkasov)  Nikolai Okhlopkov .... Vasili Buslai (as N. Okhlopkov)  Andrei Abrikosov .... Gavrilo Oleksich (as A. Abrikosov)  Dmitri Orlov .... Ignat, the master armorer (as D. Orlov)  Vasili Novikov .... Pavsha, Governor of Pskov (as V. Novikov)  Nikolai Arsky .... Domash Tverdislavich, a Novgorod boyar (as N. Arsky)  Varvara Massalitinova .... Buslai's mother (as V. Massalitova)  Vera Ivashova .... Olga Danilovna, a maid of Novgorod (as V. Ivashova)  Aleksandra Danilova .... Vasilisa, a maid of Pskov (as A. Danilova)  Vladimir Yershov .... Von Balk, Grand Master of the Teutonic Order (as V. Yershov)  Sergei Blinnikov .... Tverdilo, the traitor (as S. Blinnikov)  Ivan Lagutin .... Anani, a monk (as I. Lagutin)  Lev Fenin .... The Archbishop (as L. Fenin)  Naum Rogozhin .... The black-cowled Monk (as N. Rogozhin)  rest of cast listed alphabetically:  Fyodor Odinokov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