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陵 Pingling Wang

联合创作 · 2024-04-08 17:36

王平陵(1898—1964)新闻界人士。本名仰嵩,字平陵,笔名有西冷、史痕、秋涛等。江苏溧阳人。杭州第一师范毕业后,到奉天第一师范教书。期满一年后回南方,在溧阳县立同济中学任教。1922年由溧阳转到南京美专教书,同时在震旦大学南京分校攻读法文。1924年从震旦大学南京分校毕业后,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并为《东方杂志》撰稿。1928年任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29年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职,主编《中央日报》副刊《大道》与《清白》,兼任南京英专教授。1930年5月在国民党中宣部策划下,与钟天心、左恭等人在南京成立中国文艺社,叶楚伧任社长,张道藩、王平陵、范争波、朱应鹏、徐仲年、华林等为理事,并于同年8月15日创办《文艺月刊》(1938年改为半月刊。1930年至1942年王平陵任主编),以和左翼文艺运动对抗。同年6月陈立夫、陈果夫支持成立了鼓吹“民族主义文学”的上海六一社,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叶秋原、傅彦长、李赞华、邵询美、汪倜然等。随后王平陵与以鲁迅为首的左联开展笔战。1932年,担任正中书局出版委员会委员的王平陵主编了“大时代文丛”和“新生活丛书”,另主编《读书顾问》季刊。1935年国民党正式成立“全国报纸副刊及社论指导室”,叶楚伧派王平陵任主任。“电影剧本评审委员会”亦由王平陵任评审委员。1936年陈立夫通过教育部成立“中国电影协会”,派王平陵主编《电影年鉴》。1938年3月奉国民党中宣部之令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任常务理事、组织部主任,在共御外侮的名义下第一次将左右两派文人团结一致。1939年冬任桂南战地记者。次年年初去前线,报道国军光复昆仑关。1940年春,在汪伪政府即将出笼之际,王平陵应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之邀,写了剧本《狐群狗党》在重庆上演。1943年以重庆米荒为题材写了五幕剧《维他命》。日本投降后,应《扫荡报》副刊刘以鬯之邀,撰写《归舟返旧京》。《扫荡报》改为《和平日报》后,刘以鬯被派到上海分社工作时推荐了王平陵任《和平日报》副刊主编。他还为天津《民国日报》写了长篇小说《国宝》。1948年至1949年冬任重庆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奉张道藩之命推动重庆文艺运动。1949年赴台。1950年5月起在程大城创办的《半月文艺》任专稿撰述委员。另参加《新生报》“战斗文艺”的讨论。同年中国文艺协会成立,任常务理事。1952年3月至1954年任《中国文艺》月刊主编,1952年4月起任《中国语文》编委。还一度任官方刊物《文艺创作》的主编。1956年赴曼谷任《世界日报》总主笔。一年后因病回台。后赴菲律宾讲学,并为马尼拉《大中华日报》主撰文艺专栏。三年后回台,1961年7月任政工干校教授。1964年病逝。(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467/12342650.html)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