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镇
地名由来:
沙窝,后汉时期因地处沙滩之中,故名。
荣誉排行: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沙窝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沙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沙窝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基本介绍:
沙窝镇地处豫南边陲,鄂豫两省四县(市)八乡镇结合部,国道106线和省道南信叶线在镇区交汇成“X”型。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是出入华东与华中地区的交通咽喉。集贸历史悠久,是鄂豫皖边界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镇域总面积130平方公里,29003人,其中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建成镇区面积2.9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9712人。全镇辖29个镇直部门,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281个村民组。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2亿元,财政收入4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9元,全年引资310万元,跑项争资394.6万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重点镇”和“市级卫生乡镇”荣誉称号。乡镇经济实力排序在全市207个乡镇中排在第24位,在全市20个重点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位居第5。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级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重点镇、明星镇和文明村镇,是新县的东部窗口,是全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小城镇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实施国家“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行“依 托自然,立体发展,保护生态,建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理念,实施“移民下山,兴商活镇”工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低门槛跨入,多产业兴镇”经营城镇理念,同时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住宅、市场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扩建和改造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的建设思路,在拉大框架的同时,更注重道路、供排水、环卫、绿化、亮化等集镇配套功能建设,逐步实施北新街改造,白露河新街建设,并对全长1500米的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提升集镇品位,丰富城镇建设内涵。
为加强对集镇的管理,成立了集镇执法大队和环卫大队,制定了《集镇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集镇管理目标任务。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对集镇实施综合整治,强化宣传,倡导文明经商,打击欺行霸市,维护客商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居民的环卫意识和文明意识,努力形成一个自我约束,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积极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香炉古寨
香炉古寨又名香炉寨,座落在香炉岭上。香炉岭位于朴店村胡上湾村民组西北角上,同时位于朴店村西北部,东距朴店民委员会驻地约4公里。从香炉岭的拜金岭朝北看,香炉岭酷似一个大香炉“香炉岭”由此而得名
宋冲古民居
宋冲古民居位于沙窝镇朴店村境内106国道东侧1公里的宋冲村民组,距镇政府约1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门前有一条小河,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公路出入,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场所。宋冲民居始建于清朝中期,距
新县彭家寨
彭家寨“淹没了红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眼前闪现出一道熟悉的风景……小寨,清代时亦名彭家寨。是熊河塆南偏东方的面山。小寨东眺杨毛寨,东南为白云山北下延山脉马岗岭,南偏西下为悬崖,崖下便是
历史沿革:
夏、商时属扬州。
西周至春秋时先后属弦国、黄国。
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
秦代属九江郡。
汉代属江夏郡。
三国时属魏国弋阳郡。
晋代属豫州弋阳郡。
南北朝时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
隋代至元代属光州光山县。
明代属光山县东乡八水里。
清代分属光山县东乡八水里汪尤冲保、朴风山保、沙窝保。
1931年属沙窝区。
1932年划归经扶县沙窝区。
1941年属沙窝镇。
1947年10月复属沙窝区,12月属新县沙窝区。
1953年属七区。
1955年复属沙窝区。
1958年5月分为沙窝、熊河两个中心乡,8月置山水公社。
1960年更名为沙窝公社。
1961年复属沙窝区。
1962年复置沙窝公社。
1983年改设沙窝乡。
1987年改置沙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