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街道

联合创作 · 2024-01-15 00:57

地名由来:秣陵一名,难究其详。一说“秣”为草料,秦始皇改称秣陵,意为以此地为牧马之所,含有贬义。一说“秣陵”与秦国号取义近同,“秦”即养马的草谷,秦人祖先以养马得以立国,故定国号为“秦”;“秣”乃牲口的饲料,秣陵自为秦帝国看中的东南形胜,深具褒义。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秣陵街道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秣陵街道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秣陵街道地处江宁区中部,东隔秦淮河与湖熟相望,西与谷里接壤,南濒禄口,北与开发区、科学园两大园区相互交织,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全区十个街道,秣陵与六个街道交界接壤.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100人、户籍人口134812人。在全区处于第一方阵,在全市排名前十强,多次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发展杯”、“和谐杯”、“富民杯”金、银杯。

街道历史悠久,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曾为秦代始设郡县最早的县邑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称为“金陵文化”、“秦淮文化”的发源地和“摇篮”,素有“先秣陵,后金陵”之说。秣陵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盛赞:“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

街道区位优越,拥有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南距禄口国际机场仅5公里,物流运输可畅通全国各地,境内机场高速、绕越公路、将军大道、双龙大道等多条交通主干道,与沪宁、宁杭等高速公路相互连接,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宁杭高铁等均穿境而过,2014年地铁三号线、机场轻轨线都将在秣陵正式运营。

街道自然资源丰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稻麦豆茶、瓜果蔬药、林竹桑麻、菱藕鱼虾,应有尽有,是金陵南郊著名的鱼米之乡,休闲高效农业已初具规模。

街道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区、社区产业园三大产业体系,创建了南京市电子特色街,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配套、智能电网和无线通信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四大主导产业分别达到80亿元、40亿元、30亿元、20亿元的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集群优势进一步体现。

当前,全体秣陵人正积极抢抓南京青奥会发展新机遇,以打造江宁“三个发展”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发挥优势,克难奋进,争创一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通过五年时间,把秣陵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地、城市化高尚组团板块、绿色人文乐居区、城乡一体化新市镇。

王以旂墓

王以旂墓位于江宁区东善桥祖堂山南,时代为明。王以旂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王家坟自然村北,南唐二陵西侧。王以旂(1486-1553),江宁人,字士铭,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世

洞玄观遗址

洞玄观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南麓,时代为东吴。天下名山佛道占,方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千百年来为佛道两教竞相开发。尤其是道教,因为开教祖师“二葛三张”中的葛玄首创洞玄观于山南,葛洪后来又在

神墩古文化遗址

神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中学内,时代为新石器。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镇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建康村,时代为新石器。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秦废金陵邑,于此置秣陵县,因此得名。

汉初为秣陵县;西汉元朔元年(前128)改秣陵侯国,后复为县;王莽新朝改称宣亭县;东汉复旧名。

孙吴称建业县。

西晋复称秣陵县。

隋开皇九年(589)废入江宁县。

辖境宋代属驯翚乡、随车乡、万善乡、开元乡、朱门北乡。

北宋景德二年(1005)始置秣陵镇,设有秣陵驿、秣陵铺。

元代设秣陵巡检司。

明代置税关,称秣陵关。

清代秣陵镇号为江宁县三大镇之一。

民国初称秣陵市。

1928年名秣陵镇。

1949年4月沿之。

1958年秣陵镇改秣陵人民公社。

1982年改设秣陵乡。

1989年1月撤秣陵乡改设秣陵镇。

2004年8月撤秣陵镇改设秣陵街道至今。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