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亭乡

联合创作 · 2024-01-15 00:54

地名由来:据《余姚光绪志》记载:“齐孔佑隐居是山,有鹿中矢来投,佑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寺宇之侧,因而得名鹿亭”,又唐鹿龟蒙鹿亭诗有“时令白鹿过”句,因而得名。

2022年1月,鹿亭乡被认定为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鹿亭乡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1年12月,鹿亭乡被命名为2021年浙江省卫生乡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鹿亭乡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鹿亭乡位于余姚市南部,四明山麓,东邻鄞州章水镇,南靠大岚镇,西接梁弄镇,北邻陆埠镇与余姚市东南街道。是一个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山区乡镇。全乡总人口近2万,下辖12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70.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29亩,山林78800亩,茶园7248亩,毛竹林37478亩,森林履盖率达85%。中心地理位置:北纬29度54分,东径121度11分,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7公里。鹿亭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为-8℃,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20-240天,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2038.8小时,自然地面海拔115米。

白云桥

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以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不论从造型或其建筑风格来看均具特色。白云桥是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桥北是余鄞公路,

仙圣庙戏台

余姚鹿亭中村的仙圣庙戏台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重建,它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建筑技艺最精致的一座。仙圣庙戏台是仙圣庙的一部分。仙圣

李家塔板桥

李家塔板桥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是一座石墩屋盖式板桥,它以结构独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江南雨水充足,气候多变,桥梁是江南水乡的道路纽带,也是水乡的特色,凉亭可让行人歇脚、避雨。李家塔板桥则在

云河漂流

云河漂流景区地处四明山北麓余姚鹿亭乡境内。云河漂流整个漂流航道长2.5公里,上下高差达50多米,漂流时间约1.5小时。借助清山绿水、地势落差的自然优势,山沟沟里迸发出活力气息。游人在漂流中可

褚氏宗祠

褚氏宗祠位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由大厅、厢楼、门厅组成院落。上村,地处晓岭村上段而得名。村民多褚姓,据《褚氏宗谱》载:“南宋孝宗时,

大方桥

位于鹿亭乡洞桥村,初建于清乾隆55年(1790),重修于光绪乙己年(1905)。系单孔石拱桥。全长l7.30米。桥孔净跨14.10米,桥阔5.30米,两侧有石制望柱和栏板。桥孔两侧边墙上镌有

历史沿革:

1949年属白鹿乡。

1950年鹿亭乡从白鹿乡分设。

1956年东岩乡并入晓云乡,白鹿乡并入鹿亭乡。

1958年为四明山公社所属,设晓云、李家塔、陈家岩管理区。

1961年设晓云、鹿亭、白鹿三个公社。

1971年晓云公社、鹿亭公社合并为鹿亭公社。

1972年鹿亭公社又分为晓云鹿亭两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名称不变。

1992年三乡合并,称鹿亭乡。

2001年由39个村合并为现12个。

自此至今,政区未变。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