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乡
地名由来:明代称“干溪”,后改为甘溪。
2020年5月,甘溪乡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甘溪”因佛顶山而得名,因“佛顶山”而清澈,因佛顶山而甜蜜,因佛顶山而永恒,甘溪乡依偎在气势巍峨的佛顶山怀里,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距县城约21公里,但仍然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扶贫开发乡。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先遣队在这里遭遇湘、桂、黔敌主力,发生了著名的甘溪遭遇战,伤亡惨重。由萧克题写的甘溪死难烈士纪念塔现在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溪乡辖甘溪、铺溪、扶堰、地袍四个行政村,105个村民组。是一个以仡佬族、侗族和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东临坪山乡;南抵施秉、余庆县、聚凤乡;西接白沙镇、国荣乡;北经中坝镇到城。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耕地9776余亩,总人口1.36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乡。2003年度全乡粮食人均收入34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67元 ,全乡农业总产27.92 万元 ,是全国一百个减免农业税的乡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和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工作,甘溪乡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中坝至甘溪的是四级油路改造和街道硬化工程都将在今年底完工,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相当大的改观。".
历史沿革:
甘溪乡旧称干溪。
明代时期,为偏桥卫辖地,改设干溪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哨设塘,改设为干溪塘。
清乾隆年间(173年—1795年),省卫入县以后,干溪即改属施秉县。
民国初期,干溪属施秉县东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为清明乡,属第二区公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凤仪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施秉县完成保甲整编,实施新县制,联保制改为乡镇建制,改为清明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施秉县所辖区域调整为3区,清明乡归一区。
1949年11月,改设清明区,该区列为县内9区、1乡行政区域之一。
1950年3月,改清明乡,属偏桥区。
1953年初,改名甘溪乡。
1958年9月,甘溪、地坝2乡的10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红旗三公社。
1959年1月13日,施秉县并入黄平县以后,甘溪乡为施秉公社下辖的管理区之一。
1961年11月,撤销原大公社建制,分设为甘溪公社,为城关区所辖的9公社之一。
1962年6月,恢复施秉县建制初期,撤销区级建制,甘溪公社为县属13个公社之一。
1963年1月,甘溪公社为县内24公社之一,属城关区。
1966年2月,甘溪公社为县内17公社之一。
1970年4月,甘溪公社成为县内14公社之一。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设,甘溪公社改甘溪乡,属城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