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
地名由来: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因境内大多是彝族,阴底的彝族译音是“倚底夺”,故名阴底。
在毕节市西南部。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其中彝、苗、白等民族占26.1%。辖12村委会。1949年属田坝乡。1954年析设阴底、野鸡、治中、马场乡。1958年改建公社,随并建阴底公社。1961年析建阴底、治中、马场、大朗公社。1984年置阴底、大朗、星秀田乡和野鸡、治中2彝族乡。1991年合并置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富煤矿。产生漆、核桃、板栗及桃、李等水果。有小学3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阴底,在毕节西南27公里,倒箐梁子南麓。人口800。海拔 1 660 米。“阴底”系彝语译音,意为出水坝子。又为彝族家支名。为市西部重要集市。宋伍—马场公路经此。
历史沿革:
1951年,属高溪区。
1952年,设阴底区。
1954年,马场和星秀田两村合并为马场乡。
1956年,大屯与路朗合并成大朗乡。
1959年,成立阴底公社。
1962年,又恢复阴底区。
1984年,阴底区辖阴底、大朗、星秀田、治中、野鸡、田坝、猫场7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阴底区改建为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