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镇大南河村
大南河村位于精武镇东北部,北临津涞公路,东临团泊快速路,南临赛达大道,村口经过667路、712路等公交车,交通便利。全村共1115户,2729人。村内已无耕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周边企业、底商、个体等等。
祥和园小区住宅楼共投资9亿余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工程自2010年奠基,于2013年9月完成,2013年年底完成楼房分配工作,平房改造的顺利完成大大改善了大南河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对于村内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在经济建设方面,大南河村抢抓机遇,踏实实干。村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5000平米的配套商业街,用发展的眼光抓好小区配套商业街、精武国际商场、祠堂等商业项目建设,打造“村级小老虎”,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大南河村带来很大一部分集体收入,也可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79名,每月都会进行党日菜单活动。村领导积极筹备党员活动室的建设,做到了制度齐全、活动健全、记录周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精武精神”座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章等理论学习会,观看《焦裕禄》等影片,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以及干事创业的能力,更丰富了党员的生活。
在文化建设方面,大南河村组织了文化志愿队伍,定期组织文化志愿活动。每个月按时按量播放远教宣传片。村民自发进行文娱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等等。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南河村投资了2500万兴建了5000平米的文化中心,村领导按照文明村“十个一”创建要求,对文体中心进行了总体规划建设,包括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大南河村文体中心也是精武镇目前以来最大的文化活动场所,已经接待了很多领导及兄弟街镇的视察和参观。
在民计民生方面村内坚持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之间团结互助、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大环境和谐、安定有序。不断加大在环境建设、教育、医疗保险、粮款、过节费劳保费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立健全了各小组的治安联防体系,实行治安巡逻队伍值班巡逻,稳定的社会秩序;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这一系列措施都为村民提供了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史载,明初“燕王扫北”,洪洞县移民何、杜两姓迁此建村。何姓祖先名“连科”封为人丁炉户。自建村至1960年隶属于静海县。1960年划属天津市和平区。1962年2月,划入时西郊区。
大南河是1953年大南河乡的驻地。1957年大南河乡又升为县辖乡,乡政府留驻大南河。自1953年静海县二区在这里建有粮站、供销社、信用社。
大南河是境内工商业发展最早的村队之一,自清中叶开始经营豆制品类,有豆腐坊、粉坊。建国前大南河村张昭在村内建香厂,工人达30余人。50至60年代,建翻砂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化工厂、印刷厂、纸制品厂。特别是三产个体运输年总收入达2680万元。
农业生产,大南河自1973年建科技组,致力于好籽种优化、改良土壤、合理密植、科学管理。20余年来,农业居全市领先地位。1995年,国务院副总理姜云来南河镇视察大南河的玉米、水稻,给予高度评价。在当时亩产两季达到1000公斤。
大南河有市级文明家庭3户,区镇级文明家庭275户。是第二批实现电视闭路村。80年代建村级电影放映队。1992年恢复建成图书室。1991年建成医疗保健所,村民享受老年退休金、合作医疗等待遇。1995年建档案室,村内有电话站、信用站。1995年,人均收入2662元。1993年第一批进入小康村。
1996年后,大南河工业、农业、三产业得到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值居全镇第二。粮食产量个人平均全镇第一,小麦、水稻亩产在千斤以上。
1999年大南河住宅楼建于村北、津涞公路以南。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镇内居民及其他外乡人员到此购房住。2010年底,在荣华道南侧建起25万平方米的高层。2013年底,村民全部搬入新楼房。
大南河村附近有杨柳青古镇、石家大院、天津水高庄园、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天津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精武门·中华武林园等旅游景点,有石头门坎素包、沙窝萝卜、盘山盖柿、耳朵眼炸糕、白汁银鱼、冬笋虾卷等特产,有杨柳青木版年画、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京东大鼓、评剧、林亭口高腿子高跷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