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县

轻识古籍

共 250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2-06 19:41

昆山县

疆域在府东七十里,

城周一十二里二百七十八歩。

驿 旧有寕海驿、革

廵司、石浦廵简司、 巴城廵简司。

山水。马鞍山在县治西北。 吴淞江在县南九里,西接长洲,东入嘉定县界。 新洋江在县东南六里,南纳吴淞江,北入太仓塘,以逹于海。 淀山湖在县东南六十里,北岸属昆山,南属青浦,其源自吴淞江分?,由急水港钟为湖,曰薛淀。一自长洲白蚬港分?入此,周廽㡬二百里,北由赵屯浦,东由大盈浦,入于吴淞江,南由烂路港入三泖。

按志载:淀山湖北中为一澳,曰山门溜。溜之中又有斜路港,与碛澳邻,及大石浦、小石浦通泄湖。?后潮淤围田湖去西北已逺。今赵屯、大盈去湖益逺,反由何家港及南北漕港受湖水以泄于江,水患多矣。

巴城湖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小虞浦在县西南三里,潮汐南北两来,故古于严村湾置闸,今尚有闸头之名。 下界浦在县东南二十里,永乐?夏忠靖公开凿,倍广于昔,因易名夏驾。千墩浦在县南四十里。永乐?夏忠靖公开凿 至和塘,即娄江故道,又名昆山塘。古连湖瀼,无陆途,甚为民患。宋至道中,议欲修治,不果。皇祐中,?运使复申前议,命王安石相视,又不果。至和二年,主簿丘与权始陈五利,知县钱公纪复言之,于是兴役,塘成,名曰至和。嘉祐六年,转运使李复圭、知昆山韩正彦大修治之,益加完厚,民得立塍堨以免水患。 七丫浦,在县北三十里,西通阳城、傀儡二湖,西南通巴城湖,东北入于海。昔人以一浦不能泄三湖,于县西北三十二里长洲、常熟二县接界,地名斜堰,建大闸以遏阳城、傀儡二湖,北由黄泾下白茆入海,今废。郊聚真义镇,在县西二十里,巴城廵司在焉。其西三里与长洲交,谓之界浦,西北二三里为阳城湖,东北五里为傀儡荡,又北数里为巴城湖,水泽环属,舟楫通利,塩盗岀没。真义实当三面之冲,贼若繇府治而来,必经此道,盖西境之咽喉也。 石浦镇,在县东南四十里,南接青浦县界。

归有光与邑令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曰:窃承明侯以本县十一、十二、十三保之田?荒莱,居民逃窜,?逋日积,十数年来,官于兹?者未?,不深以为忧,而不能为吾民终?之计。明侯下询蒭荛,窃惟三区虽?本县,而连亘嘉定迤东沿海之地,号为冈身,田?髙仰,物产瘠薄,不宜五榖,多种木棉,?人专事纺绩。周文襄公廵抚之时,为通融之法,令此三区岀官布若干疋,每疋准米一石,小民得以其布上纳税粮,官无科扰,民获休息。至弘治之末,号称殷富。正徳间,始有以一人之言,而变易百年之法者,遂以官布分俵一县。夫以三区之布散之一县,未见其利,而三区坐受其害,此民之所以困也。夫髙阜之地,逺不如低洼之乡。低乡之民虽遇大水,有鱼鳖菱芡之利,长?采捕,可以度日。髙乡之民一遇亢旱,弥望黄茅白苇而已。低乡水退,次年以膏沃倍收,瘠土之民,艰难百倍也。前廵抚欧阳公与太守王公行牵耗之法,但于二保、三保低湮水乡特议轻减,而于十一、十二、十三保髙阜旱区却更增赋。前日五升之田,与槩县七、八等保膏腴水田,均摊三斗三升五合。此盖一时失于精细,而遂贻无穷之害。小民终?勤苦,?家之收或有不能及三斗者,田安得不荒,逋安得不积?此民之所以困也。吴淞江为三州太湖出水之大道,水之经?也。江之南北岸二百五十里间,支?数百,引以灌溉。自顷水利不修,经河既湮,支?亦塞,然自长桥以东,东?之水犹驶,迨夏驾口至安亭,过嘉定、青浦之境,中间不绝如线,是以两县之田与安亭连界者无不荒。以三区言之,吴淞既塞,故瓦浦、徐公浦皆塞。瓦浦塞,则十一、十二保之田不收,重以五六年之旱,沟浍生尘,嗷嗷待尽而已。此民之所以困也。生愚妄为执事者计之,其曰复官布之旧,乞查本县先年案卷,官布之徴于三区,在于某年,其散于一县,在于某年。祖宗之成法,文㐮之旧税,一旦可得而轻变,独不可以复乎。今之赋役册,凡县之官布皆为白银矣,独不思上供之目为白银乎。犹为官布乎。如犹以为官布。则如之何其不可复也。古之善为政者。必任其?之所宜以为贡。文襄之意葢如此。即今常州府有布四万疋。彼无从得布也。必市之安亭。转展折阅。公?交敝。有布之地。不徴其布。而必责其银。无布之地,不徴其银而必责其布。责常州以代输三区之银,则常州得其便。责三区以代输?州之布,则三区得其便。是在一转移之间也。其二曰复税额之旧。牵耗之法,系苏州一郡之事。前王公已定耗法,均摊之田三斗三升五合,歉薄之田二斗二升,既而会计本县薄田太多,而三十六万之外,乃增余积米数千。王公下有司再审,歉薄之田,均摊数千之米,此王公之意,欲利归于下也。有司失于奉行,如三区者终在覆盆之下,而所存余积之米,遂不知所归。欲乞查岀前项余积,作为正粮,而减三区之额,复如其旧。此则无事纷便,而又有以䆒王公欲行而未遂之意矣。夫加赋至三斗而民逋日积,实未?得三斗也。复旧至五升而民以乐输,是实得五升也。其于名实较然矣。既减新额,又于逃户荒田开豁存粮,照依开垦荒田事例,召募耕种。数年之间。又必有苏息之渐也。其三曰修水利之法。吴淞江为三吴水道之咽喉,此而不治,为吾民之害。未有已也。先时言水利者,不知本原,苟狥目前修一港一浦以塞责而已。必欲自原而委。非开吴淞江不可。开吴淞江。则昆山嘉定青浦之田皆可垦。议者不䆒其本。因见柗江种芦苇之利。反从而规取其税。自甪直浦索路港诸地。悉为豪民之所占。向也?占而已。今取其税。是教之塞江之道也。上?既壅。下?安得而不阏乎。生愚为三区之田而欲开吴淞江。似近于迂。然恐吴淞江不开。数年之后。不独三区。而三州之民皆病也。若夫开瓦浦溉十一十二保之田。开徐公浦溉十三保之田。此足支持目前下䇿也。生愚闻之。古之君子为生民之计。必不肯拘挛于世俗之末议。而决以敢为之志。况此三区。本县蕞尔之地。在明侯之宇下,得斗升之水,可以活矣。伏愿行此三䇿,庻㡬?死而再苏之,其有徳于吾民甚大。又今旱魃为灾,明侯昔日车马所通,濒河人迹所至之处,禾稼仅有存者,至于腹里,无复青草。近经秋潦徃徃千畆之田,枯苗数茎,随水荡?而已。救荒之䇿。免租之议。此如拯溺救焚。尢不可缓者。又今三区无复富户。所充粮役。不及中人之产。赔貱之累。尢不忍言。乞念颠连无告之民。照弘治间例。及太守南岷王公新行事例。免其南北运库子马役觧户之?。此亦可以少纾目前之急也。惟明侯留意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