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轻识古籍

共 6918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4-02-06 13:40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程子》《传》二以阳刚得中。上应扵五。五以柔顺得中下应扵二。君臣同徳。是以刚中之才。为上所专任。故二虽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故治泰之道。主二而言。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者处泰之道也。人情安肆。则政舒缓而法度废弛。庶事无节。治之之道。必有包含荒秽之量则其施为寛裕详宻。弊革事理。而人安之。若无含弘之度。有忿疾之心。则无深逺之虑。有暴扰之患。深弊未去。而近患已生矣。故在包荒也。用冯河。泰宁之世。人情习扵乆安。安扵守常。惰扵因循。惮扵更变。非有冯河之勇。不能有为扵斯时也。冯河。谓其刚果足以济深越险也。自古泰治之世。必渐至扵衰替。盖由狃习安逸因循而然。自非刚断之君。英烈之辅。不能挺特奋发以革其弊也。故曰用冯河。或疑上云包荒。则是包含寛容。此云用冯河。则是奋发改革。似相反也。不知以含容之量。施刚果之用。乃圣贤之为也。不遐遗泰宁之时。人心狃扵泰。则苟安逸而已。乌能复深思逺虑。及扵遐逺之事哉。治夫泰者。当周及庶事。虽遐逺不可遗。若事之微隠。贤才之在僻陋。皆遐逺者也。时泰则固遗之矣。朋亡。夫时之既泰。则人习扵安。其情肆而失节。将约而正之。非绝去其朋与之私则不能也。故云朋亡。自古立法制事。牵扵人情卒不能行者多矣。若夫禁奢侈。则害扵近戚。限田产。则妨扵贵家。如此之类。既不能断以大公而必行。则是牵于朋比也。治泰不能朋亡。则为之难矣。治泰之道。有此四者。则能合扵九二之徳。故曰得尚于中行。言能配合中行之义也。尚。配也。《朱子本义》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逺。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赵与迿易遗说》朱子语录。问。好学论似多头项。曰。伊川文字都如此多头项。不恁纒去。其实只是一意。如易传包荒。便用冯河。不遐遗。便朋亡。意只如此。他成四项起了纒说。此论须做一意纒看。蔡念成集录《王弼注》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故曰不遐遗也。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如此乃可以得尚于中行。尚。犹配也。中行。谓五。苞。本作包。必交反。下卦同音。薄交反。荒。本亦作㐬。音同。郑注礼云。秽也。说文。水广也。又大也。郑读为康。云虚也。冯。音凭。注同。秽。扵废反。《陆徳明音义》见前王弼注《孔颕逹正义》包荒用冯河者。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之物。故云包荒也。用冯河者。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冯河也。不遐遗者。遐逺也遗弃也。用心弘大。无所踈逺。弃遗扵物。朋匕者。得中无偏。所在皆纳。无私扵朋党之事。亡。无也。故云朋亡也。得尚扵中行者。中行。谓六五也。处中而行。以九二所为如此。尚。配也。得配六五之中也。《李鼎祚集解》九二包荒。 翟玄曰。荒。虚也。二五相应。五虚无阳。二上包之。 用冯河。不遐遗。 荀爽曰。河出于乾。行于地中。阳性欲升。隂性欲承。冯河而上。不用舟航。自地升天。道虽辽逺。三体俱上不能止之。故曰不遐遗。 朋亡。得尚于中行。 荀爽曰。中谓坤一朋。朋亡。而下则二得上居五。而行中和矣。《都㓗易变体义》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此泰之明夷也。而爻辞云尔者。夫用晦而明者。君子莅众之道。而明夷之所贵者也。泰之时。君子道长。而以其类进者众矣。小人莫得而预焉。或不及。或太过。或逺乎已。或比乎已。无所分别。一视而同焉。然其质不齐。所遇不等。而所以为君子之道者。则一。是其所以用晦者未尝不明也。此其所以为泰之明夷。而与明夷之本体异矣。《王萃叟音训》荒 陆氏曰。本亦作㐬晁氏曰。虞云㐬。大川也。说文作㐬易包㐬。用冯河。字书又作㵁。郑读为康。大也。说之按象数无田秽之荒。今人犹有水巟之语。其失自王弼如象辞巟河是一事。《赵复斋说》离初与三而应。五不以刚为朋而配于中中贵扵刚故也。既主于中。于包荒用冯河也何有。《蔡节斋训解》荒。逺也。无舟渡河曰冯。谓勇者。包荒。所包者逺也。用冯河。勇者亦用也。不遐遗。谓自近至逺也。朋亡。谓不独用其朋类也。包荒与不遐遗似。而不遐遗实也。用冯河与朋亡似。而朋亡广也。其于地则无所不周。于人则无所不用。所以为泰也。尚。与尚公主之尚同。中行。五也。泰之六爻。唯此以刚居中。故备泰之道。《冯椅辑注》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同三阳以进而无私之象。包。一作苞巟。今荒。不治也。冯今凭。徒渉曰冯河。遐逺也。谓外三隂。朋。谓内三阳也。巟谓初。冯河。谓三也。 得尚于中行。占行道也。谓六五中道之主。尚。上之也。配也。《赵汝楳辑闻》九二。包荒。止得尚于中行。说文。勹。北交反。裹也。又包。音义同。勹荒有数义。怠荒训肆。荒服训逺。卒荒训虚。荒度训大。今义谓所包者大也。小则有遗才矣。诗小旻。不敢冯河。毛氏曰。徒渉曰冯。谓勇健也。遐逺也。遗。弃也。朋。三隂三阳也。尚。犹尚主之尚。中。指六五也。 二秉刚徳。居位中正。有用泰之才。六五大君虚已下应。得专用泰之任。是以大度并包。冯河之夫。不以勇而摈斥。遐逖之人。不以隐而佚遗。君子小人。咸得其职。朋党尽亡。然后能尚于六五之中行。副其委寄之意。用泰之功。至此极矣。人曰泰难否。易。治少乱多。自古而然。今群贤方盛。所当屏绝小人。俾无遗类。乃尔薫莸同器。宁不转泰为否乎。曰。斯术也。必九二而后可。泰之时。三阳三隂。君子小人。常对立于天下。天地不能使草木无荆棘。圣人不能使人品皆君子。唯九二刚明则隂柔。难惑正位。则阖辟自我。居中则张设不偏。得君则上下志同。于是乃可翕受兼収。包括无遗。小人方幸君子之见容。亦将革面易心。受君子指役。以共成泰道。是不唯不敢梗吾泰。亦不足为泰道害也。小人虽非吾党。岂无才智。亦欲粗见扵当时。傥痛排穷治使无所容。则妖狐潜伏。狡䑕夜动。将乗吾谋虑所不及。倐起而为大害。自古小人失位。卒祸君子者可鉴矣。不协极。不罹咎。皇则受之。乃皇极之盛世。共鲧与舜禹并列尧廷。不害成巍巍荡荡之名。不然。名节党锢而汉衰。南衙北司。迭胜负而唐亡。《姑汾遁叟证类指龟》刚中应五。任重至公。含容荒秽。不弃暴武。除去私朋。贵行中道。方之古人。如郭子仪事唐。用兵至公。羗戎感徳。包荒也。怀恩心服。用冯河也。不私已爱。得尚中也。《丁易东象义》刚居柔。在下卦之中。上应六五。为泰之主。得乾中爻。上包三隂。有包荒象。荒犹言八荒也。天居地下。天包地也。天包乎地。介其中者有水焉。三处天地之间。冯河者也。二用三有用冯河象。初最逺。五二不遗。初有不遗遐逺象。朋者。阳之朋类。合三阳言之。二独位隂。朋亡之象。二之五得尚于中行。尚。犹尚主之尚。中行。指五。象传所谓中以行愿也。尚五之妹。谓六四也。 以象变言之。六五坤体而互震。坤为地。震为萑苇。故以荒言。下乾有伏坤。坤为包。而又包乎坤。故以包言。二互兊为泽。河之象也。徒渉为冯。三互震为足。冯河象。又二动互坎之五。则成既济。今未行亦冯河象。乾为天。际逺也。故不遐遗。九二互兑为朋。故以朋言。 或问二五正应。今谓二与四配。何也。曰。归妹之妹。指兑而言。此卦之四。即彼之三耳。盖五。君也。不容为二之偶。所配者五之妹耳。四互兑为少女。五之妹也。二伏艮为少男。兑之配也。故此象传曰中行。而五曰中以行愿。四曰中心愿也。中心愿者。妹愿有所归也。中以行愿者。九五兄。而行四之愿也。而二则尚于中以行愿之君。而得中心愿者为之偶也。曰四与三比。互震与互兑比。归妹之四。即此之三。何不归四扵三。而归二曰三。互震长兄。岂容与兑妹为配。九二与六五正应。故但以五命而归二也。 此爻言九二用三而不遗。初亡其私昵而同应五。且得四也。《黄氏日抄》用冯河。 蔡云勇者亦用也。与程说不同。《吴澄纂言》九二。九居第二画。为泰之明夷。 包巟。象也。包者。古人盖以茅苇之属。包裹鱼肉也。凡易中言包者。皆谓阳画。巟。与【㐬+皿,上下】通。血也。九二变为柔。互坎之隂画为血。九三阳画在外包之。郊祭天神。燔紫之后。最先进血。礼记曰。郊血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包【㐬+皿,上下】。谓包裹牲血以进。而逹诚扵天也。二五正应。五。天之位也。而隂上升以交乎天。二。地之位也。而阳下䧏以交乎地。此礼所谓升中于天飨帝于郊者。阳象天神。隂象下地。主祭之人。二之交五。犹包裹祭天之血。以逹诚于上也。巟。诸本作荒。今依许慎说文。及虞翻本作巟。考象义当作【㐬+皿,上下】。谐声字从省。故去血。其后传写之讹。下无血而上加艸。则失其义矣。 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占也。徒渉曰冯河者。流水之名。遐。逺也。遗。谓物有遗失。亡。去也。九二刚变为柔。二三四互坎为水之流。三四五互震为足之动。初二三成离。虽有舟象。然震足动扵前。而舟在其后。为舍舟而徒渉之象。九二实变而虚。为失物之象。不离本位。不遐之象。不遐而遗。犹曰不逺而复也。初阳在水之内。不与同渉。朋亡之象。阳猛扵进。故其占为用之。以徒渉河水。则不逺而已有所遗失。朋类亦皆亡去。此戒其进之锐也。 得尚于中行。占也。尚。配之在已。上者。谓六五也。中行。中路也。五居上卦之中。故曰中行。其占虽朋亡扵下。而得配扵上也。《呉澄纂言外翼》河 泰二用冯河。冯。谓徒渉。河流水之大者。泰九二变为柔。二三四互坎为水。三四五互震为足。不用舟而徒渉之象。 行。 泰二。复四。益三四。夬五。中行 无妄。三行人上行有眚。 明夷初君子于行。 震。三行无眚。 艮彖。行其庭。 行。道也。诗言周行景行是也。震为大涂。泰复无妄明夷益夬艮皆有震。谦豫言行师。亦是有震。《俞琰集说》九二包荒。止得尚于中行。荒。与书说命荒野之荒同。初九在下。刚而不中。荒野草茅之士也。九二包容之。故曰包荒。若九三。则非但刚而不中。又处健体之极。徒歩渉河。死而无悔者也。九二亦用之。故曰用冯河。冯。音凭。诗小旻云。无敢冯河。毛氏注云。冯陵也。三隂在外虽逺。九二亦不弃之。故曰不遐遗。朋。谓坤之朋。六四上六是也。中行。指五。尚。配也。五交扵二。则五也䘮其坤朋。而二也得尚乎五。故曰朋亡。得尚于中行。向使六五不朋亡。而唯与六四上六为党。则二欲上交于五。其可得乎。《胡炳文通》隂爻杂。有荒秽象。包之者。二柔虚也。用冯河。又见九之为刚。隂在外。有遐逺象。不遗之者。九刚大也。朋亡。又见二之为中。大槩泰卦三爻。得隂阳之中。五二两爻。又各适隂阳之中。只九二一爻。亦自有中行之象。若有包容而无断制。非刚柔相济之中也。必包容荒秽。而又果断刚决。则合乎中矣。虽不遗遐逺。而或自私扵吾之党类。则易至偏重。非轻重不偏之中也。惟不遗遐逺而又不昵朋比。是不忌逺。又不泄迩。合乎中矣本义两而字当细玩。或曰中行。五也。尚。如尚公主之尚。亦通。《董真卿会通》双湖先生曰。初在地下有荒野象。三刚前互兑泽。有冯河象。本爻才刚位中。故能包后用前。以进而成泰道。所谓不遗遐逺。不昵朋比。上合乎中行之主者也。盛矣哉。 龙氏仁夫曰。按泰否皆言包。泰之包荒。包容夫在外者也。否之包承包羞。包蔵夫在内者也。此君子小人之辨。《齐履谦本说》荒。不材者也。冯河。材者也。或包之。或用之。遐。逺我者也。朋比。近我者也。或情可恕之。或谊不以私厚之。九二以阳交隂。而履泰之道于下者。故发此谊。冯河。小人之有济材者。匹行曰中。两物匹偶。中分而行。汉书周勃传。尚公主不相中。如淳曰。犹言不相合当也。二中字训正同。而颜师古音竹仲反。意尤明白。《梁寅参义》九二以刚中而应六五之柔中。此大臣当治泰之任者也。故于此备言处泰之道焉。包荒者。其量之寛也。用冯河者。其行之勇也。不遐遗者。其虑之周也。朋亡者。其心之公也。九三以刚而柔。其有不寛乎。以刚而进。其有不勇乎。以刚而明。其有不周乎。以刚而中。其有不公乎。夫寛而有勇。周而不比。君子之成徳也。大臣之当务也。占者能如是。其合于九二中行之道乎。《易纂》饶氏曰。与二阳相比居中。而不倚为朋亡之象。泄迩忘逺。非中也。《张有成绖义》得尚于中行。 天下有不可必得之才。圣人有不为已甚之法。故泰之时。圣人以中和之道。并容天下之才者也。彼其入泰之初。正类日伸。而小人固有革面而趋于泰者。一律而简之可也。而圣人天地之量。并包而并录之。以为天下之才不可必得。深思中行之志而与之。亦庶几焉。则凡可挽而归之中者。所不弃也。泰之九二曰云云。妄意如此。尚云者。庶几之辞也。尚不愧于屋漏。庶几其无愧也。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庶几乎其充之也。天下之事。不获乎上。而后思其次。不得其常。而后出其权。盖人心惟勉强于不得已之余。而后有委蛇曲折之态。况夫才之生也。长短小大。至为不齐。有如圣贤君子之间见于世。而后泰通之治始行扵天下。泰固君子为之也。而小人介乎其间。无乃薫莸之不相入耶。而圣人以为不可必得。则惓惓于中行之士。犹有庶几之意。盖圣人之心惟寛也。故不肯已甚以却人。顾以为善恶之相乗。邪正之相倾。亦何极也。刻画于吾意之所欲。而所不欲者。则不毫毛快于吾心矣。然相乗者迭兴。相倾者方来。则吾之术。不亦遂穷于此哉。天下固有中行之士。虽未造乎圣贤君子之域。而亦不至弃于放僻邪侈之外。则海㴠春育。无宁启其利喙以亏吾泰通之治。则荒可包也。冯河可用也。遐不遗之可也。而况天下中行之士。不如是之寥落也。则夫泰之道纯徳备。圣化修明。将无一夫不得自遂其鸢飞鱼跃之性。而圣人用才之法。宁不庶几于中行也哉。夫才不能无异。故不能皆贤。此天地之理。而易之所著于隂阳消长之际者也。古之圣人。卷曲待下。而无一毫厌。恶斯人之意。故下虽不能无不善之士。上亦不能使之有不善之名。尭推之扵四凶之大。彼其驩兠。放齐。语若不胜嗟叹。而不敢軽有所拂。至扵四岳言鲧。犹加钦恭而使之往观。此固圣人天地之量。而常欲挽斯人扵中道之归。而卒不果也。悲夫。后世之不识此心也。而琴张曽晳之徒。夫子取之。犹不免斯世之疑。呜呼。曷不以泰之九二求之乎。《解观経义》九二。包荒。止得尚于中行。 大臣当治泰之任。故圣人备言其处泰之道。泰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之时也。九二以阳刚得中之臣。上应六五柔顺得中之君。盖居大臣之任。有治泰之才。而主治乎泰者也。然必容之以包荒之量。决之以冯河之勇。外不遗扵遐逺。内不昵扵朋比。四者不偏。然后能合乎此爻中行之义。故曰得尚于中行。此则圣人所系之辞。以明处泰之道者也。然则当治泰之任。而能尽其处泰之道。非有九二之才之徳者。孰能与扵此。泰卦之九二曰云云其义如此。尝谓有天地之泰。有君臣之泰。隂阳之气交和。而万物遂其化育之功。此所谓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志交通。而天下臻扵和平之治。此所谓君臣之泰也。然而天地之泰。其在气化也不能无盛衰。君臣之泰。其扵人事也不能无得失。故夫致泰之非难。而处泰之为难。有以致之而无以处之。则崇之极者圯之端。满之至者覆之渐。又安知今日之泰。不以为他日之否乎。昔唐虞君臣。更相戒敕。兢兢业业之念。常存乎一日二日万几之余。而精一执中之语。尤谨扵十六字传心之际。盖其泰和盛治。所以不可及者。政以其能尽处泰之道。则夫泰之为卦。从可知矣。自今观之。内乾外坤之卦为泰。以乾之三阳而居乎内。以坤之三隂而居乎外。是天地之气。交通和畅而为泰者也。九二在三阳之中而居隂位。又能不过乎中。盖大臣有阳刚居中之徳。而上与六五柔顺得中之君。同徳相应。故治泰之任。主二而言。圣人扵九二之爻。明其处泰之道。故举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四者以尽其中行之义。中行之义尽。而处泰之道得。处泰之道得。而治泰之任可以无胶矣。且夫泰宁之世。人情溺扵安肆。庶事无节。蠧弊未免扵积滞。故治之者。必泰其含弘之度。恢其容纳之量。有详审精宻之功。而无纷更烦扰之患。然后弊革事理。而人安之。是故谓之包荒。言其扵荒秽无不包容之也。夫泰宁之时。人情乐扵因循。惮扵改作。纪纲未免扵废弛。故治之者。必奋其刈果之用。制其决断之宜。有作兴鼔舞之机。而无苟且怠惰之失。然后政修事立。而国頼之。是故谓之用冯河。言其如冯河之致其勇决也。若夫事理之深隠。而思虑有所未及。贤才之僻陋。而任用有所未至。此皆遐逺之易遗者也。苟非有不遗之明。而念虑或不能以周徧。则所以治泰者。见扵近而不见扵逺矣。故又欲其不遐遗。若夫限田宅而害扵戚近。禁奢侈而妨扵贵势。此皆朋比之不能亡者也。苟非有朋己之实。而法令或至扵沮格。则所以治泰者。由扵私而不由扵公矣。故又欲其朋亡。有包荒之量。而不决之以冯河之勇。固非所以合乎中行。有不遐遗之明而不行之以朋亡之公。亦非所以合乎中行。是必量足以容之。勇足以决之。明足以烛之。公足以成之。而后刚柔不偏。知仁两尽。以之为已。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天下国家。则三纲正。九畴叙。无所施而不得其当其能合乎此爻中行之义。而谓之得尚于中行也宜哉。虽然。圣人扵九二之爻。其言处泰之道备矣。而扵大象复有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之辞何也。盖周公之爻辞。所谓得尚于中行者。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乎政事之施也。至扵夫子之大象。所谓财成辅相以左右民。则尽其法制品节之详。而所以参賛化育之功。扵是无以加矣。然所谓财成者。乃所以制其过。所谓辅。相者。乃所以补其不及。则亦不过欲归扵中道而已。岂有他哉。君子观系易之辞。而后知中也者。圣人传心出治之本。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九百九十八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