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志卷第十九

共 8012字,需浏览 17分钟

 ·

2024-02-05 04:30

唐书志卷第十九

刘昫等修

闻人诠校刻沈桐同校

十道郡国 地理二

河东道三 河北道四 山南道五

河东道

河中府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领河东、桑泉、猗氏、虞鄕四县。二年,置蒲州揔管府,管蒲、虞、泰、绛、邵、浍六州。三年,移蒲治河东县,依旧揔管府。其年,置温泉县。九年,又置都督府,管蒲、虞、芮、邵、泰五州,仍省温泉县。其年,罢都督府。贞观八年,割虢州之永乐来属。十七年,以废虞州之安邑解县,废泰州之汾阴来属。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又与陜、郑、汴、怀、魏为六雄。十二年,升为四辅。天寳元年,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复为蒲州,割安邑属陜州。三年四月,置河中府,析同州之朝邑于河西盐坊置。河西县来属。元年建卯月,又为中都。元和三年,复为河中府。旧领县五,户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九,口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四。天寳领县八,户七万八百,口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三。元和领县十一。在京师东北三百二十四里,去东都五百五十里。河东 隋县,州理所。开元八年,分置河西县。其年,罢中都,乃省。乾元三年复置。河西 旧朝邑县,属同州,管长春宫。乾元元年,置河中府,割朝邑来属,改为河西县,以盐坊为理所。临晋 隋分猗氏置桑泉县。武德三年,分置温泉县。九年,省温泉并入桑泉。天寳十三年,改为临晋县。解 隋虞鄕县。武德元年,改为解县,属虞州。蒲州别置虞鄕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鄕。二十二年,复析置解县,属蒲州。猗氏 汉县,古郇国也。

虞鄕 汉解县地。后魏分置虞鄕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并入虞鄕县。二十年,复置解县,省虞鄕。天授二年,复分解县置虞鄕县。永乐 武德元年,分芮城县置,属芮州。九年,废芮州,改属鼎州。贞观八年,改属蒲州,又割属虢州。神龙元年,复来属。寳鼎 汉汾隂县,隋属泰州。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县来属。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寳鼎,因改为寳鼎。龙门 汉皮氏县,后魏改为龙门。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领龙门、万泉、汾隂四县。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及芮县,以龙门、万泉属绛州,汾隂属蒲州。闻喜 汉县。隋为桐鄕县。武德元年,分置闻喜县。万泉 武德三年,分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泉县,属泰州。州废,入绛州。后又隷河中府。绛州 隋绛郡。武德元年,置绛州揔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泰、蒲、虞、芮、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五县。三年,废揔管府。其年,以废北浍州之翼城置翼城县,领翼城、绛、小鄕三县。武德元年,改为浍州。二年,改为北浍州。四年,州废,三县并入绛州。置南绛州,又置绛县。曲沃 汉绛县地,后魏置曲沃县。绛 汉闻喜县。后魏置南绛州,又置绛县。稷山 后魏高凉县,隋改名稷山。垣 隋县。义宁元年,置邵原,领垣、王屋,又置清廉、亳城四县。武德元年,改为邵州。二年,又置长泉县。五年,废亳城。九年,省邵州,省清廉入垣县,王屋属怀州,垣属绛州。

襄陵 后魏擒盛县。改为襄陵,取汉旧名。属晋州。元和十四年,属绛州。晋州 隋临汾郡。义旗初,改为平阳郡,领临汾、襄陵、岳阳、兾氏、杨五县。其年,改杨县为洪洞。武德元年,改为晋州,分襄陵置浮山县,分洪洞置西河县。三年,置揔管府,管晋、绛、沁、吕四州。移治白马城。改浮山为神山县。贞观六年,废都督。十二年,移治所于平阳古城。十七年,省西河县,以废吕州之霍邑、赵城、汾西三县来属。天寳元年,改州为平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晋州。元和十四年,割襄陵属绛州。大和元年,改属河中府。旧领县七,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七,口九万七千五百五。天寳领县九,户六万四千八百三十六,口四十二万九千二百二十一。元和领县八。在京师东北七百二十五里,至东都七百三十九里。临汾 汉平阳县,隋改为临汾。贞观十七年,省西河县,并入临汾。洪洞 汉杨县,至隋不改。义宁元年,改为洪洞,取县北岭名。神山 武德二年,分襄陵置浮山县。四年,改为神山,以县东南羊角山神见为名。

岳阳 后魏安泽县,隋改为岳阳。霍邑 汉彘县,后汉改为永安。隋于此置汾州,寻改为吕州,领霍邑、赵城、汾西、灵石四县。贞观十七年,废吕州,以霍邑等三县来属,以灵石属汾州。赵城 国初分霍邑县置。

汾西 后汉汾西郡,隋废为县,属吕州。隋末陷贼。武德初,权于今城南五十里申村堡置。贞观六年,移于今所。兾氏 汉猗氏县地,后于古猗氏县地南置兾氏。隰州下 隋龙泉郡。武徳元年,改为隰州,领隰川、温泉、大宁、石楼四县。二年,置揔管府,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六州。三年,又置北温州属焉。贞观元年,省中、昌、西德、北温四州,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仍督隰、南汾、东和三州。三年,废都督府,又以废东和州永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大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隰州。旧领县六,户八千二百二十二,口三万八千三百九十五。天寳,户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五,口十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在京师东北九百六里,至东都八百八十里。隰川 州所理。汉蒲子县地,隋为隰川县。蒲 汉县。武德二年,置昌州,领蒲、仵城、常武、昌原四县。贞观元年,省昌州及昌原、仵城、常武三县,以蒲属隰州。大寕 汉北屈县地,隋为仵城。武德二年,置中州于隋大宁故城,因改名大宁。贞观元年,废中州及大义、白龙二县,以大宁隷隰州。永和 汉狐讘县,隋为永和。武德二年,移治于仙芝谷西,属东和州。又分置楼山县。贞观元年,废东和州及楼山县,以永和隷隰州。石楼 汉土军县,隋改为石楼。武德二年,于县置西德州,领长寿、临河、石楼三县。贞观元年,废西德州,省长寿、临河二县,以石楼属东和州。二年,又省东和州,以石楼来属。温泉 隋新城县。武德二年,分置温泉县,仍置北温州,领温泉、新城、高堂三县,属隰州揔管府。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高堂二县,以温泉来属。汾州上 隋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隰城、介休、孝义、平遥四县。其年,割介休、平遥二县属介休郡。武德元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来属。贞观元年,省介州,以介休、平遥二县来属,文水还并州。十七年,以废吕州之灵石来属。天寳元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复为汾州。旧领县四,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寳领县五,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去京师一千二百六里,东都九百三十七里。西河 汉美稷县,隋为隰城县。上元元年九月,改为西河县。孝义 汉中阳县,后魏曰永安。贞观元年,改为孝义。介休 汉县。武德元年,于县置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介休、平遥属汾州。平遥 汉平陶县。后魏庙讳,改“陶”为“遥。”武德属介州。州废来属。灵石 隋分介休县置,属吕州。州废来属。慈州下 元魏曰南汾州。隋改为耿州,又为文成郡。武德元年,改为汾州。五年,改为南汾州。八年,改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旧领县五,户五千二百四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寳,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东北六百八十三里,去东都七百二十七里。吉昌 隋县。

文城 元魏曰斤城县,隋改为文城。显庆三年,移斤城县东北文城村置。昌宁 汉临汾县地。后魏分置太平县,又分太平置昌宁县。吕香 义宁

元年,分仵城县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为吕香,因旧镇为名。上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今县是也。仵城 后魏置县,取镇戍名也。潞州大都督府 隋上党郡。武德元年,改为潞州,领上党、长子、屯留、潞城四县。二年,置揔管府,管潞、泽、沁、韩、盖五州。四年,分上党置壶关县。贞观元年,废都督府。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为都督府。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所管襄垣等五县属潞州。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軄此州,置大都督府,管慈、仪、石、沁四州。天宝元年,改为上党郡。乾元元年,依旧为潞州大都督府。旧领县五,户一万八千六百九十,口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五。旧于襄垣置韩州,领县五,户七千一十七,口三万二千九百三十六。天寳领县十,户六万八千三百九十一,口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六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四百八十七里。上党 汉壶关县。隋分置上党,州所治。壶关 武德四年,分上党置,治于高望堡。贞观十七年,移治进流川。长子 汉县。

屯留隋旧。武德五年,自霍壁移于今所。潞城 古邑,隋特置潞城县。

襄垣 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又割并州之榆社来属。三年,置甲水县,仍以榆社属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铜鞮来属。九年,省甲水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隷潞州。黎城 旧刈陵县,隋改曰黎城州。涉 汉县,隋属韩州。州废来属。铜鞮 汉县,隋属韩州。武德元年,属沁州。三年,分置甲水县。五年,移治〈暂缺 E950〉水堡。六年,移于今所,属韩州。省甲水县。韩州废,属潞州。武鄕 汉垣县,后魏曰沮城。移治于南亭川,改为鄕县,属韩州。州废,属潞州。则天加“武”字。神龙年,去“武”字,复为鄕县,后又加“武”字。泽州上 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葢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葢城四县。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三县。三年,于今理置晋城县。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之。八年,移泽州治端氏。九年,省丹川、盖城。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县移泽州于今治。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旧领县六,户一万六百六十,口四万六千七百三十二。天寳,户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九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三十里,至东都六百六十七里。晋城 汉高都县,隋改为丹川。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泽水北,属葢州。二年,于古高都城置晋城县,属建州。六年,废建州,县属葢州。九年,省丹川县。贞观元年,废葢州,县属泽州。端氏 汉县。武德八年,移泽州于此县。贞观元年,又移于晋城。陵川 汉泫氏县,隋改陵川。武德初,属葢州。贞观元年,隷泽州。阳城 隋濩泽县。武德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移州治于端氏。天宝元年,改为阳城。沁水 元魏置东永安县,隋改为沁水,属葢州。州废来属。高平 汉泫氏县地。武德元年,于县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葢城四县。贞观元年,废盖州,来属。沁州下 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省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寳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六,口一万六千一百七。天寳,户六千三百八,口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二十五里,去东都六百三十五里。沁源 汉谷远县,州所治。后魏改为沁源。和川 义宁元年,分沁源置。

绵上 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辽州 隋太原郡之辽山县。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兴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二县属受州。省义兴县,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先天元年,又改为仪州。天寳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年八月,复为辽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三百六十五,口八万八千六百四十。天寳,户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万四千五百八十。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七百九十七里。辽山 汉垣县地,魏改轑阳县。隋改辽山县,属并州。武德三年,属辽州。榆社 晋武鄕县。义宁元年,分置榆社县。武德三年,于此置榆州,割并州平城来属,仍置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和顺 汉沾县地。隋为和顺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为辽州。平城 隋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榆州。六年,改为辽州。北京太原府 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揔管,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三年,废揔管。其年,置汾阳,仍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治盂县;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太谷、祁二县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属汾州。四年,又置揔管,管并、介、受、辽、太、榆、汾七州。其年,改为上揔管。五年,又改代、石二揔管。其年,改上揔管为大揔管。六年,又改朔州揔管,仍割汾州之文水来属。其年,废太州,以太谷、祁二县来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其年,置罗隂县,仍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又以文水属汾州。贞观元年,省乌河、罗隂二县,又以文水来属。八年,以废受州之寿阳、盂、乐平、石艾,又割顺州之燕然,凡五县来属。督并、汾、箕、岚四州。十四年,废燕然县。龙朔二年,进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寳元年,改北都为北京。旧领县十四,户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四,口二十万九百三十六。天寳领县十三,户十二万八千九百五,口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八百八里。太原 汉晋阳县。隋文又移于州城内古晋阳城置,今州所治。晋阳 隋新移于州内。

太谷 隋县。武德三年,置太州。六年,州废,以太谷、祁属并州。文水 隋县。武德三年,属汾州。六年,属并州。七年,又属汾州。贞观初,还属并州。天授元年,改为武兴县,以天后鄕里县与太原、晋阳并为京县。神龙元年,依旧为文水。榆次 汉县。

盂 隋县。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寿阳二县。六年,移受州于寿阳。贞观八年,省受州,盂复属并州。清源 隋于古梗阳城置清源县,以水为名。交城 隋分晋阳县置,取县西北古交城为名。初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郤波村。先天二年,于故县分置灵川县。开元二年后省。阳曲 隋阳直县。武德三年,分置汾阳县。七年,省阳直县,改汾阳为阳曲县,仍移治阳直废县。其年,又分置罗隂县。贞观元年省,十七年,又省燕然并入。寿阳 隋旧县。武德三年,属受州。六年,移受州于此,领寿阳、盂二县。其年,又割辽州之乐平、石艾二县来属。贞观八年,废受州,以所管四县隷并州。广阳 汉上艾县,后汉改为石艾县。武徳三年,属辽州。六年,属受州。八年,州废,属并州。天寳元年,改为广阳。乐平 隋县。武德三年,于县置辽州。六年,移辽州治于箕州,以乐平属受州。州废,县来属。祁 汉县,至隋不改。武德三年,属太州。州废来属。代州中都督府 隋为鴈门郡。武德元年,置代州揔管,管代、欣、蔚三州。代州领鴈门、繁畤、崞、五台四县。五年,废揔管。六年,又置,管代、蔚、忻、朔四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六年,又督顺州。十二年,省顺州,以怀化县来属。今督代、欣、蔚、朔、灵五州。高宗废怀化县。证圣元年,置武延县。天宝元年,改为鴈门郡,依旧为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代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二百五十九,口三万六千二百三十四。天寳,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五百五十里,去东都一千二百二十三里。鴈门 汉广武县,隋为鴈门县。五台 汉虑虒县,隋改为五台。繁畤 汉县。

崞 汉县。东魏置廓州,又废。

唐林 证圣元年,分五台、崞县置武延县。唐隆元年,改唐林。蔚州 隋鴈门郡之灵丘县。武德四年,平刘武周。六年,置蔚州,寄治并州阳曲县。仍置灵丘、飞狐二县。七年,寄治代州繁畤县。八年,又寄治忻州秀容之北恒州城。贞观五年,移于今治。天寳元年,改为安邉郡。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兴唐郡。乾元元年,置蔚州。旧领县二,户九百四十二,口三千七百四十八。天寳领县三,户五千五十二,口二万九百五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八百一十里,去东都一千六百四十里。灵丘 隋县。隋末陷贼,寄治阳曲。自此随州寄治。贞观五年,移于今所。飞狐 隋县,隋末陷贼。武德六年,复置,寄治于易州遂城县。贞观五年,移治于今所。兴唐 隋安邉县。至德二年,改为兴唐。忻州 隋楼烦郡之秀容县。义旗初,置新兴郡,领秀容一县。武德元年,改为欣州。四年,又置定襄县。天寳元年,改为定襄郡。乾元元年,复为欣州。旧领县二,户四千九百八十七,口一万七千一百三十。天寳,户一万四千八百六,口八万二千三十二。在京师东北一千三百八十里,去东都一千六十三里。秀容 汉汾阳县地,治郭下。隋朝自秀容故城移于此,因改为秀容县。定襄 汉阳曲县地。后汉末,移阳曲于太原界置,乃于阳曲古城置定襄县。复废。武德四年,分秀容县复置。岚州下 隋楼烦郡之岚城县。武德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领岚城县。又以北和州之太和县来属。其年,分岚城置合会、丰润二县。仍自故郡城移岚州于废东会州,置岚州。旧领岢岚一县,县移旧岚州。其年,又以北管州之静乐县来属。七年,置临津县。九年,省合会、岢岚、太和三县。贞观元年,改临津为合河。三年,又置太和县。八年,又省。天宝元年,复为楼烦郡。乾元元年,复为岚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八百四十二,口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一。天寳领县四,户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八,口八万四千六。在京师东北一千二百九十五里,去东都一千一百四十四里。宜芳 隋岚城县。武德四年,改为宜芳,属东会州。四年,分置丰润、合会二县。五年,省丰润并入。六年,改属岚州。九年,省合会并入。静乐 汉汾阳县地,有隋汾阳宫。武德四年,置管州,领静乐。又分置汾阳、六度二县。五年,改管州为北管州。六年,省北管州及汾阳、六度二县,以静乐属岚州。合河 隋临泉县。武德四年,置临津县。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岚谷 旧岢岚军也,在宜芳县北界。长安三年,分宜芳于岢岚旧军置岚谷县。神龙二年,废县置军。开元十二年,复置县。宪州下 旧楼烦监牧也。先隷陇右节度使,至德后,属内飞龙使。旧楼烦监牧,岚州刺史兼领。贞元十五年,杨钵为监牧使,遂专领监司,不系州司。龙纪元年,特置宪州于楼烦监,仍置楼烦县。郡城开元四年王毛仲筑。州新置,未记户口帐籍。楼烦 龙纪元年,于监西一里置。玄池 州东六十里置。

天池 州

西南五十里置。本置于孔河馆,乾元后移于安明谷口道人堡下。石州 隋离石郡。武徳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揔管府,管石、北和、北管、东会、岚、西定六州。贞观二年,废都督府。三年,复置都督。六年,又废。天寳元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复为石州。旧领县五,户三千七百五十八,口一万七千四百二。天寳,户一万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万六千九百三十五。在京师东北一千二百九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二百二十八里。离石 汉县。周改为昌化郡。隋复为离石,州所治。平夷 后周析离石县置。

定胡 隋县。武德三年,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分置孟门县。七年,废孟门入定胡。临泉 隋太和县。武德三年,置北和州,改太和县为临泉县。贞观三年,省北和州,县属石州。方山 隋县。武德二年,置方州。三年,州废,县属石州。朔州 隋马邑县。武德四年,置朔州,领善阳、常寕二县。其年,省常宁县。天寳元年,改为马邑郡。乾元元年,复改为朔州。旧领县一,户一千二百五十七,口四千九百一十三。天寳领县二,户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二万四千五百三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七百七十四里,至东都一千三百四十三里。善阳 汉定襄地。有秦时马邑城、武周塞。后魏置桑乾郡,隋为善阳县。马邑 秦汉旧名,久废。开元五年,分善阳县于大同军城置。云州 隋马邑郡之云内县界恒安镇也。武德四年,平刘武周。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州废。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移云州及定襄县置于此。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乃移百姓于朔州。开元二十年,复为云州。天寳元年,改为云中郡。乾元元年,复为云州。领县一,户七十三,口五百六十一。在京师东北一千九百四十里,去东都一千六百四十二里。云中 隋云内县之恒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移云州于此置,因为定襄县。今治即后魏所都平城也。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云州及县。开元二十年,与州复置,仍改定襄为云中县。单于都护府 秦汉时云中郡城也。唐龙朔三年,置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改为单于大都护府。东南至朔州三百五十七里。振武军在城内置。天寳,户二千一百,口一万三千。在京师东北二千三百五十里,去东都二千里。金河 与府同置。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