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东陵考

轻识古籍

共 111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7 15:08

禹贡东陵考

余昔在浙,已攷浙江,即禹贡三江之南江。禹贡东迆北会于汇,乃自池州石城东迆,会于震泽,至余姚入海。稽之汉以前古籍,无不合者。汉以后各家之误,可指诸掌矣。嘉庆十一二年间,予在墓庐为卜葬之事,西上冶山,见所谓广陵者矣。十三年,由汴梁过临淮逾,淸流关岭,更见所谓广陵者矣。十八年,由江寕溯江至池州九江,乃晓然于禹贡至于东陵,东迆六字为确不可易。广陵即东陵,晋以后人误之久矣。

晋以后人误解北会于汇之汇为彭蠡,势不得不在湖口彭泽以上。求东迆,求东陵,不知大江之势,自武昌至彭泽皆正东流,惟过彭泽,由望江向安庆、池州芜湖以至江寕,皆东北流。此禹贡所以称为北江也。东迆之处,即在池州古石城,由石城而趋震泽,实是正东流。禹贡于东迆之上,书曰:至于东陵。是以东陵定东迆之地。后人既见东迆之地,即当于相近之地求所谓东陵者。晋人误以东迆在彭蠡之上,遂失东陵之名。不知汉书地理志庐江郡下班氏自注云:金兰西北有东陵鄕,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此乃汉人之说,最为明白可据者也。

计东陵之大,非一二邑所可尽。陵之为形,乃长山之形,其脊棱棱然緜延而行,水分两地而流,方称其名。今庐州府舒城县应即,是东陵之首。过此以东,为滁州淸流关,岭脊最高。再东则六合、天长,以至扬州甘泉、江都,始为东陵尽处。试观此陵緜延数百里,其脊分南北。脊南之水皆入于江,脊北之水皆入于淮。界限分明。虽起伏高低,或有平衍之处,而以分水之法测之,则了然可见者也。予出扬州西门,至古井寺陈家集、横山、冶山,见一路皆有岭脊之形,问之农民,皆言岭脊雨水,南则入江,北则入湖。再由冶山至棠山以上,直接滁山皆然。滁之淸流,其形最显。此扬州之所以名曰广陵也。此江都东鄕所以有汉东陵亭庙也。后汉书郡国志,江都广陵有东陵亭,即此地也。统而言之,皆禹贡之东陵也。

禹贡于彭蠡之下书曰:东为北江,入于海。又书曰:至于东陵东迤。是明以东陵为北、中两江分路之处,而北江千里,仅以东为北江入于海七字毕之,是明以东陵数百里与北江同起止矣。东陵尽处即北江尽处也。或曰:东陵之脊,水分南北流,东陵之尾将至东陵庙方止。今邵伯湖水曷由过扬州府城而入江也。曰:此陵脊在今府城北湾头,镇禅智、山光两寺之间,为最低之处,乃吴夫差沟通江淮之故,非禹贡东陵本来之形势也。

予尝读尔雅各陵矣,注者唯以西隃雁门为北陵可攷,余皆不能确有所指。予于十七年至山西稽问,西隃雁门之陵,横亘塞门数百里,是非一二邑地所可尽,与东陵同。东陵二字,见于尔雅,又见于禹贡,必非舒、庐之间一山所能当此。此非今由庐州至滁州、扬州之广陵而何?尔雅曰:东陵  之一字,迷失数千载,乃吾鄕大山之主名。北江之北,东陵之东,吾所居也。故攷定之。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