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

共 9540字,需浏览 20分钟

 ·

2024-02-04 15:45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䜟奉诏译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过去、现在、未来,非是过去、现在、未来?”

佛言:“善男子!五阴二种:一者、因,二者、果。是因五阴是过去、现在、未来,是果五阴亦是过去、现在、未来,亦非过去、现在、未来。

“善男子!一切无明烦恼等结悉是佛性。何以故?佛性因故。从无明行及诸烦恼得善五阴,是名佛性;从善五阴乃至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于经中先说众生佛性如杂血乳,血者?是无明行等一切烦恼,乳者?是善五阴也。是故,我说从诸烦恼及善五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众生身皆从精血而得成就,佛性亦?。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断少烦恼,佛性如乳;阿?含人,佛性如酪;阿罗汉人,犹如生酥;从辟支佛至十住菩萨,犹如熟酥;如来佛性犹如醍醐。

“善男子!现在烦恼为作障故,令诸众生不得覩见。如香山中有忍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佛性亦?。是名分别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五种、六种、七种佛性,若未来有者,云何说言断善根人有佛性耶?”

佛言:“善男子!如诸众生有过去业,因是业故,众生现在得受果?。有未来业,以未生故,终不生果。有现在烦恼,若无烦恼,一切众生应当了了现见佛性。是故,断善根人以现在世烦恼因缘能断善根,未来佛性力因缘故还生善根。”

迦叶言:“世尊!未来云何能生善根?”

“善男子!犹如灯、日,虽?未来亦能破暗;未来之性能生众生,未来佛性亦?如是。是名分别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言五阴是佛性者,云何说言众生佛性非内、非外?”

佛言:“善男子!何因缘故如是失意?我先不说众生佛性是中道耶?”

迦叶言:“世?!我实不失意,?以众生于此中道不能解故,故发斯问。”

“善男子!众生不解?是中道,或时有解、或有不解。善男子!我为众生得开解故,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何以故?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中有果;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是故,如来宣说佛性?是中道,非内、非外,故名中道。是名分别答。

“?次,善男子!云何名为非内、非外?善男子!或言佛性?是外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在外道中断诸烦恼,调伏其心,教化众生,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是外道。或言佛性?是内道。何以故?菩萨虽于无量劫中修?外道,若离内道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是内道。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别答。

“?次,善男子!或言佛性?是如来金刚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以故?不虚诳故。或言佛性?是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及三?处、首楞严等一切三昧。何以故?因是三昧生金刚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是内善思惟。或有说言佛性?是从他闻法。何以故?从他闻法则能内善思惟,若不闻法则无思惟,是以佛性?是从他闻法。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

“?次,善男子!?有说言佛性是外,谓檀波罗?。从檀波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说言檀波罗??是佛性。或有说言佛性是内,谓五波罗?。何以故?离是五事,当知则无佛性因果,是以说言五波罗??是佛性。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

“?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在内,譬如力士额上寳珠。何以故?常、乐、我、净,如寳珠故,是以说言佛性在内。或有说言佛性在外,如贫女寳藏。何以故?方便见故。佛性亦?,在众生外,以方便故而得见之。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

“善男子!众生佛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佛性虽有,非如虚空。何以故?世间虚空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是故虽有,非如虚空。佛性虽无,不同兎角。何以故?⿔毛、兎角,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虽无,不同兎角。是故,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云何名有?一切悉有,是诸众生不断、不灭,犹如灯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无?一切众生现在未有一切佛法——常、乐、我、净——是故名无。有、无合故,?是中道。是故,佛说众生佛性非有、非无。

“善男子!如有人问:‘是种子中,有果?无耶?’应定答言:‘亦有、亦无。’何以故?离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名有;子未出芽,是故名无。以是义故,亦有、亦无。所以者何?时節有?,其体是一;众生佛性亦?如是。若言众生中别有佛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众生?佛性、佛性?众生,直以时?,有净、不净。善男子!若有问言:‘是子能生果不?是果能生子不?’应定答言:‘亦生、不生。’”

“世尊!如世人说乳中有酪,是义云何?”

“善男子!若有说言乳中有酪,是名执著;若言无酪,是名虚妄。离是二事,应定说言亦有、亦无。何故名有?从乳生酪。因?是乳,果?是酪,是名为有。云何名无?色味各?,服用不同,?病服乳,冷病服酪;乳生冷病,酪生?病。善男子!若言乳中有酪性者——乳?是酪、酪?是乳——其性是一,何因缘故乳在先出,酪不先生?若有因缘,一切世人何故不说?若无因缘,何故酪不先出?若酪不先出,谁作次第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是故知酪先无?有,若先无?有,是无常法。

“善男子!若有说言:‘乳有酪性能生于酪,水无酪性故不生酪。’是义不然。何以故?水草亦有乳酪之性。所以者何?因于水草则生乳酪。若言:‘乳中定有酪性,水草无。’者,是名虚妄。何以故?心不等故,故名虚妄。善男子!若言乳中定有酪者,酪中亦应定有乳性。何因缘故乳中出酪,酪不出乳?若无因缘,当知是酪本无?有。是故,智者应言:‘乳中非有酪性、非无酪性。’善男子!是故,如来于是经中说如是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是名为著;若无佛性,是名虚妄。智者应说众生佛性亦有、亦无。’

“善男子!四事和合生于?识。何等为四??、色、明、欲。是?识性,非?、非色、非明、非欲,从和合故便得出生。如是?识本无?有、巳有还无,是故当知无有本性。乳中酪性亦?如是。若有说言:‘水无酪性,故不出酪。是故乳中定有酪性。’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因、?果,亦非一因生一切果、非一切果从一因生。善男子!如从四事生于?识,不可?说从此四事应生耳识。善男子!离于方便,乳中得酪,酪出生酥;不得如是,要须方便。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善男子!如盐性咸,能令非咸使咸。若非咸物先有咸性,世人何故更求盐耶?若先无者,当知先无?有,以余缘故而得咸也。若言:‘一切不咸之物皆有咸性,㣲故不知。由此㣲性,盐能令咸;若本无性,虽?有盐不能令咸。譬如种子自有四大,缘外四大而得增长芽、茎、枝、叶;盐性亦?。’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不咸之物先有咸性者,盐亦应有㣲不咸性。是盐若有如是二性,何因缘故离不咸物不可独用?是故知盐本无二性。如盐,一切不咸之物亦?如是。

“若言外四大种力能增长内四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次第说故。不从方便乳中得酪、生酥,乃至一切诸法皆亦如是;非方便得增外四大亦?如是。若说从外四大增内四大,不见从内四大增外四大。如尸利沙果,先无形质,见昴星时,果则出生,足长五寸。如是果者,实不因于外四大增。

“善男子!如我所说十二部经,或随自意说、或随他意说、或随自他意说。

“云何名为随自意说?如五百比丘问舍利弗:‘大德!佛说身因,何者是耶?’舍利弗言:‘诸大德!汝等亦各得正解脱,自应识之,何缘方作如是问耶?’有比丘言:‘大德!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意谓无明?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有说言:‘大德!我未获得正解脱时,谓爱无明?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或有说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飮食五欲?是身因。’?时,五百比丘各各自说巳所解巳,共往佛所,?首佛足,右绕三帀。礼拜?巳,却坐一面,各以如上巳所解义向佛说之。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诸人,谁是正说?谁不正说?’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一一比丘无非正说。’舍利弗言:‘世尊!佛意云何?’佛言:‘舍利弗!我为欲界众生说言父母?是身因。’如是等经名随自意说。

“云何名为随他意说?如把咤罗长者来至我所,作如是言:‘瞿昙!汝知幻不?若知幻者,?大幻人;若不知者,非一切智。’我言:‘长者!知幻之人名幻人耶?’长者言:‘善哉,善哉。知幻之人?是幻人。’佛言:‘长者!舍衞国内波斯匿王有旃陀罗名曰气嘘。汝知不耶?’长者答言:‘瞿昙!我久知之。’佛言:‘汝久知者,可得?是旃陀罗不?’长者言:‘瞿昙!我虽知是旃陀罗,然我此身非旃陀罗。’佛言:‘长者!汝得是义,知旃陀罗、非旃陀罗。我?何故不得知幻而非幻乎?长者!我实知幻、知幻人、知幻果?、知幻伎术,我知杀、知杀人、知杀果?、知杀解脱,乃至知邪见、知邪见人、知邪见果?、知邪见解脱。长者!若说非幻之人名为幻人,非邪见人说邪见人,得无量罪。’长者言:‘瞿昙!如汝所说,我得大罪。我?所有悉以相上,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我此事。’佛言:‘长者!是罪因缘不必失财,乃当因是堕三恶道。’是时长者闻恶道名,心生恐怖,白佛言:‘圣人!我?失意获得大罪。圣人?者是一切智,应当了知获得解脱。我当云何得脱地狱、饿鬼、畜生?’?时,我为说四真谛。长者闻巳,得须陀洹果,心生惭愧,向佛懴悔:‘我本愚痴,佛非幻人而言是幻,我从?日归依三寳。’佛言:‘善哉,善哉。长者!’是名随他意说。

“云何名为随自他说?如我所说:一切世间智者说有,我亦说有;智人说无,我亦说无;世间智人说五欲乐有无常苦、无我可断,我亦说有;世间智人说五欲乐有常、我、净无有是处,我亦如是说无是处。是名随自他说。

“善男子!如我所说十住菩萨少见佛性,是名随他意说。何故名少见?十住菩萨得首楞严等三昧三千法门,是故了了自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见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说十住菩萨少见佛性。

“善男子!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名随自意说。一切众生不断、不灭,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随自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我说如是,汝说亦?,是名随自他意说。

“善男子!如来或时为一法故说无量法。如经中说:‘一切梵行因善知识。’一切梵行因虽无量,说善知识则巳摄尽。如我所说:‘一切恶行,邪见为因。’一切恶行因虽无量,若说邪见则巳摄尽。或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信心为因。’是菩提因虽?无量,若说信心则巳摄尽。善男子!如来虽说无量诸法以为佛性,然不离于阴、入、界也。

“善男子!如来说法,为众生故有七种语:一者、因语,二者、果语,三者、因果语,四者、喻语,五者、不应说语,六者、世流布语,七者、如意语。

“云何名因语?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我所说:‘善男子!汝见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当观是人?地狱人。善男子!若有众生不乐杀生乃至邪见,当观是人?是天人。’是名因语。

“云何果语?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经中说:‘善男子!如汝所见贫穷众生、颜貌?陋、不得自在,当知是人定有破戒、妬心、?心、无惭愧心;若见众生多财巨富、诸根完具、威德自在,当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惭愧,无有妬、?。’是名果语。

“云何因果语?如经中说:‘善男子!众生现在六入触因是名过去业果,如来亦说名之为业,是业因缘得未来果。’是名因果语。

“云何喻语?如说师子王者?喻我身,大象王、大龙王、波利质多罗树、七寳聚大海、须弥山、大地、大雨、船师、导师、调御丈夫、力士、牛王、婆罗门、沙门、大城多罗树,如是喻经名为喻语。

“云何不应语?我经中说:‘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为波斯匿王说:‘四方山来。’如为鹿母优婆夷说:‘若娑罗树能受八戒,则得受于人天之乐。’?说:‘十住菩萨有退转心,不说如来有二种语;?说须陀洹人堕三恶道,不说十住有退转心。’是名不应语。

“云何世流布语?如佛所说:‘男、女、大、小,去、来、坐、卧,车乗、房舍、瓶、衣,众生常、乐、我、净,军林、城邑僧坊合散。’是名世流布语。

“云何如意语?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如我讃叹须陀洹人,令诸凡夫生于善心;讃叹菩萨,为令众生发菩提心。说三恶道所有苦恼,为令修?诸善法故;说一切烧,唯为一切有为法故;无我亦?。说诸众生悉有佛性,为令一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语。

“善男子!如来?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

“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漏,世间、非世间,圣、非圣,有为、无为,实、不实,寂静、非寂静,诤、非诤,界、非界,烦恼、非烦恼,取、非取,授记、非授记,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时、非时,常、无常,我、无我,乐、无乐,净、无净,色受想行识、非色受想行识,内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是名如来佛性有无;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如是。

“善男子!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不解佛如是等随自意语。善男子!如是语者,后身菩萨尚不能解,况于二乗其余菩萨?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

“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

“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若言众生悉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如来如是随自意语,众生云何一向作解?

“善男子!如恒河中有七众生:一者、常没,二者、暂出还没,三者、出巳则住,四者、出巳徧观四方,五者、徧观巳行,六者、行巳?住,七者、水陆俱行。言常没者,所谓大鱼受大恶业,身重处深,是故常没。暂出还没者,如是大鱼受恶业故,身重处浅,暂见光明。因光暂出,重故还没。出巳住者,谓?弥鱼,身处浅水,乐见光明,故出巳住。遍观方者,所谓䱜鱼,为求食故,徧观四方,是故观方。观巳行者,谓是䱜鱼遥见余物谓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观巳行。行巳?住者,是鱼趣巳,既得可食,?便停住,故行巳?住。水陆俱行者,?是⿔也。

“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河,其中亦有七种众生,从初常没乃至第七或入或出。

“所言常没者,有人闻是大涅槃经——如来常住、无有?易,常、乐、我、净,终不?竟入于涅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必当得成菩提之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是语巳,生不信心,?作是?。作是?巳,便作是言:‘是涅槃典?外道书,非是佛经。’是人?时远离善友,不闻正法;虽时得闻,不能思惟;虽?思惟,不思惟善;不思惟善故,如恶法住。

“恶法住者则有六种:一者、恶,二者、无善,三者、污法,四者、增有,五者、恼?,六、者受恶果。是名为没。何故名没?无善心故、常行恶故、不修对治故,是名为没。

“所言恶者,圣人诃责故、心生怖畏故、善人远离故、不益众生故,是名为恶。

“言无善者,能生无量恶果?故、常为无明所?绕故、乐与恶人为等侣故、无有修善诸方便故、其心顚倒常错?故,是名无善。

“言污法者,常污身口故、污净众生故、增不善业故、远离善法故,是名污法。

“言增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增地狱、畜生、饿鬼,不能修?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猒诸有,是名增有。

“言恼?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恼?,远离寂静,则名为?。受地狱?,故名为?;烧诸众生,故名为?;烧诸善法,故名为?。善男子!信心淸凉是人不具,是故名?。

“言受恶果者,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堕地狱、饿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恶事?名恶果:一者、烦恼恶,二者、业恶,三者、?恶,是名受恶果?。

“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事,能断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三寳、用僧鬘物,能作种种非法之事。是因缘故,沉没在于阿?地狱,所受身形纵广八万四千由延。是人身、口、心业重故,不能得出。何以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虽有无量诸佛出世,不闻、不见,是名常没,如恒河中大鱼。

“善男子!我虽?说一阐提等名为常没,?有常没非一阐提。何者是耶?如人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没。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思惟;是四善事得恶果?。若人修?如是四事,是名没巳还出、出巳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是故,我于经中说偈:

“‘若有众生乐诸有,为有造作善恶业,

是人迷失涅槃道,是名暂出还?没。

行于黑暗生死海,虽得解脱杂烦恼,

是人还受恶果?,是名暂出还?没。’

“善男子!如彼大鱼,因见光故暂得出水,其身重故还?沉没;如上二人亦?如是。

“善男子!或?有人乐著三有,是名为没;得闻如是大涅槃经,生于信心,是名为出。何因缘故名之为出?闻是经巳,远离恶法,修?善法,是名为出。是人虽信亦不具足。何因缘故信不具足?是人虽信大般涅槃常、乐、我、净,言:‘如来身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来则有二种涅槃: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有为涅槃无常、乐、我、净,无为?槃有常、乐、我、净。’虽信佛性是众生有,不必一切皆悉有之,是故名为信不具足。

“善男子!信有二种: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虽?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为信不具足。信?有二:一、从闻生,二、从思生。是人信心从闻而生,不从思生,是故名为信不具足。?有二种: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为信不具足。?有二种:一者、信正,二者、信邪。言有因果、有佛、法、僧,是名信正;言无因果、三寳性?,信诸邪语、富兰?等,是名信邪。是人虽信佛、法、僧寳,不信三寳同一性相;虽信因果,不信得者。是故,名为信不具足。

“是人成就不具足信,所受禁戒亦不具足。何因缘故名不具足?因不具足故,所得禁戒亦不具足。?何因缘名不具足?戒有二种:一、威仪戒,二、从戒戒。是人虽具足威仪等戒,不具从戒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有二种:一者、作戒,二者、无作戒。是人虽具作戒,不具无作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有二种:一、从身、口得于正命,二、从身、口不得正命。是人虽从身、口,不得正命,是故名为戒不具足。?有二种:一者、求戒,二者、舍戒。是人虽具求有之戒,不得舍戒,是故名为戒不具足。?有二种:一者、随有,二者、随道。是人虽具随有之戒,不具随道,是故名为戒不具足。?有二种:一者、善戒,二者、恶戒。身、口、意善,是名善戒;牛戒、狗戒,是名恶戒。是人深信是二种戒俱有善果,是故名为戒不具足。

“是人不具信、戒二事,所修多闻亦不具足。云何名为闻不具足?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唯信六部、不信六部,是故名为闻不具足。虽?受持是六部经,不能读诵、为他解说,无所利益,是故名为闻不具足。又?受是六部经巳,为论议故、为胜他故、为利养故、为诸有故,读、诵、解说,是故名为闻不具足。

“善男子!我于经中说闻具足。云何具足?若有比丘身、口、意善,先能供养和尚、诸师、有德之人。是诸师等于是人所生爱?心,以是因缘教授经法,是人至心受持诵?。持诵?巳,获得智慧;得智慧巳,能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巳,则得正义;得正义巳,身心寂静;身心寂巳,则生喜心;喜心因缘,心则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见;正知见巳,于诸有中心生猒悔;悔诸有故,能得解脱。是人无有如是等事,是故名为闻不具足。

“是人不具如是三事,施亦不具。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是人虽?行于财施,为求有故,虽行法施亦不具足。何以故?秘不尽说,畏他胜故,是故名为施不具足。财、法二施各有二种:一者、圣,二者、非圣。圣者施巳,不求果?;非圣施巳,求于果?。圣者法施为增长法,非圣法施为增诸有。如是之人为增财故而行财施、为增有故而行法施,是故名为施不具足。?次,是人受六部经,见受法者而供给之、不受法者则不供给,是故名为施不具足。

“是人不具如上四事,所修智慧亦不具足。智慧之性性能分别,是人不能分别如来是常、无常。如来于此涅槃经中说言:‘如来?是解脱,解脱?是如来,如来?是涅槃,涅槃?是解脱。’于是义中不能分别梵行?是如来,如来?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解脱,解脱?是涅槃,涅槃?是慈、悲、喜、舍。于是义中不能分别,是故名为智不具足。?次,不能分别佛性,?是如来,如来?是一切不共之法,不共之法?是解脱,解脱?是涅槃,涅槃?是不共之法。于是义中不能分别,是故名为智不具足。?次,不能分别四谛,苦、集、灭、道。不能分别四真谛故,不知圣行;不知圣行故,不知如来;不知如来故,不知解脱;不知解脱故,不知?槃。是故,名为智不具足。

“是人不具如是五事有二种:增一、增善法,二、增恶法。云何名为增长恶法?是人不见巳不具足,自言具足而生著心,于同行中自谓为胜,是故?近同巳恶友。既?近巳,?得更闻不具足法。闻巳心喜,其心?著,起于憍慢,多行放逸。因放逸故,?近在家,亦乐闻说在家之事,远离淸净出家之法。以是因缘,增长恶法;增恶法故,身、口、意等起不净业;三业不净故,增长地狱、畜生、饿鬼。是名暂出还没。

“暂出还没者,我佛法中其谁是耶?谓提婆达多、瞿和离比丘、捥手比丘、善星比丘、?舍比丘、满宿比丘、慈地比丘尼、旷野比丘尼、方比丘尼、慢比丘尼、净洁长者、求有优婆塞、舍勒释种、象长者、名称优婆夷、光明优婆夷、难陀优婆夷、军优婆夷、铃优婆夷,如是等人名为暂出还没,譬如大鱼见明故出,身重故没。

“第二之人深自知见行不具足;不具足故,求近善友;近善友故,乐咨未闻,闻巳乐受;受巳,乐善思惟;善思惟巳,能如法住;如法住故,增长善法;增善法故,终不?没。是名为住。

“我佛法中其谁是耶?谓舍利弗、大目揵连、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耶舍等五比丘、阿㝹娄陀童子、迦叶摩诃迦叶、十力迦叶、痩瞿昙弥比丘尼、波咤罗蕐比丘尼、胜比丘尼、实义比丘尼、海意比丘尼、跋陀比丘尼、净比丘尼、不退转比丘尼、频婆娑罗王、郁伽长者、须达多长者、释摩诃男、长者贫须达多、䑕狼长者、名称长者、具足长者、师子将军、优波离长者、刀长者、无畏优婆夷、善住优婆夷、爱法优婆夷、?健优婆夷、天得优婆?、善生优婆?、具身优婆夷、牛得优婆?、旷野优婆夷、摩诃斯?优婆夷,如是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名为住。云何为住?常乐覩见善光明故。以是因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等人终不造恶,是名为住。如?弥鱼乐见光明,不沉、不没;如是等众亦?如是。是故,我于经中说偈:

“‘若人善能分别义,至心求于沙门果,

若能诃责一切有,是人名为如法住。

若能供养无量佛,则能无量世修道,

若受世乐不放逸,是人名为如法住。

?近善友听正法,内善思惟如法住,

乐见光明修?道,获得解脱安隐住。’

大般?槃经卷第三十五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