鳯寕徽

共 4095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2-06 19:46

鳯寕徽

第十三叶,注一 牛田,马田即菜田。第二十五叶,注二 宣徳中安得有高淳,高淳自弘治中设,注三 州判姓侯。第四十六叶,注四  广徳州志。 太祖下江南,广德车先归附,遂令民粮全免,其马草,亦以宪臣走议而然,亦非 上之制也。其田畆米,亦宪臣献议所定者。自永乐至天顺间,悉一畆纳一升。成化中,都宪王公恕?加半升,以损官种之一。后都宪何公鉴因生员濮钺等上章,谓非 高皇仁民之本意,遂照旧畆科一升。今云每畆一升二合者,盖有司以每岁洒?未给,乃因而加之,非定制也。注五。  庐江志:以上逐年?取买办,或此或彼,?无定规,而或多或少,亦无定数,其价之轻重,则随时低昻,从部所定,谓之??。第五十叶。注六,  凡所置管军百户十人,并以选充,其余皆带俸如指挥例。管军百户缺,则以所镇抚代。第五十一。叶注七:  畿志: 新安江源,一出歙之黟山,一出休寕之率山,一出绩溪之大鄣,一出婺源之浙岭,四水皆达歙浦,会流至严州,合金华,永入浙江,为滩三百六十水,至清深浅皆见底。注八 一作黝。  其山盘据宣、池、江、浙诸郡,而为镇于徽。第五十二叶注九。  扬之水岀绩?笼嵸山,西逾于朱砂崕,过临溪、荆溪,注于周净油潭,而绕于神砥,与前二扵会,而汇于练江。其与扬之水会者,一曰武洪水,水岀休寕捎云山之半壁,过武洪村。一曰昌溪水,水出柳亭山,过?溪。一曰苦溪水,水中乱石碊之,洪港斗折,淙流腾激,其疾如箭,亦名八十里苦是也。其别流而不与练江会者,绵溪水也。岀绩之佛论岭,东南过于凤池,与篁墩湖之水共汇于深渡,注于街口,合诸水,下严濑,入于浙江,以放于海。畿志:扬之水源出绩溪巃嵸山,南流合大鄣山水,入歙县界,直抵府城,西合黄山诸水,是为练溪,南达于浦口。歙浦,在县东南十五里,乃新安诸水会聚处。注十  邑之大川,曰练江。其众流?汇,不可胜纪。要皆发源于峰山,下赴于大壑,襟带于郭,西注于渔梁,下于歙浦,会休、婺、黟、祁之水,同为新安江。其受黄山之水,则统名曰丰乐,泒于曹溪、阮溪、容溪、浮溪,支于注溪、潨溪、龙摆溪、笙溪、琴溪,四合于仙人台,溢于昌堨,注于状元潭,迤于吕堨,与大小母堨水会,逾于沙漠源渡,过百花台,及于龙王潭南,又与富资布射扬之水会。富资水岀箬岭,布射水云云。注十一,  过吕公滩,注十二。  府南三里注十三  浦在县东南十里,注十四,  南流百五里入严州界。注十五。  畿志:县南十二里注十六,  府北四十里注十七,  流至县北三十里,注十八。  在县东百十一里,接严州界。注十九。  南百里第五十三叶,注二十。  婺源志、 此山为庐、浙二水?源之祖,自绝顶飞澡,流至仙侧,两谓仙人跨磵,此浙源也。山南之水自清风岭丁巅石罅泠□出非一处,流为金砂磵,绕须□庵之左,経白云庵,前趋龙湫,生庐源也。注二十一  黟县西南十里,注二十二,  县南七十里。注二十三。  县东南三十五里。第五十四叶。注二十四。  隋大业中,汪华筑郡城,自黟徙治于此。注二十五。 山之南为婺源,其水南下而西流者,过饶州,函于彭蠡山之北。水源有二,皆山巅瀑泻而下。一自望仙岩流出梅溪口,入祁门界,合字溪水,东南流入休寕。一自高湖尖流出彭䕶坑口,东与梅溪、年溪水会,又东至江潭溪,浙溪之水赴焉。 浙溪水出婺源浙岭,东流县南一百三十里,一名渐溪,注二十六。 高湖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注二十七, 邑西七十里注二十八, 邑南五十里,注二十九。 县西一百五十里,注三十。  县西三十六里第五十五叶,注三十一, 县西南四十里,注三十二。 南门外一里,注三十三。 府南五十里,注三十四, 在城内西隅,注三十五。 水左右分流,合武口入鄱阳为庐江,故名。 浙岭西注三十六, 县北九十里。注三十七, 县北九十里注三十八。 婺源诸水皆入鄱湖,惟此水东沠入休寕达浙,故名。其西?则汇鳙水,注三十九。 此山之水,东会休寕、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绩汉、歙县诸水入浙江。注四十。  县志: 自 浙源东仑出者为浙源,自浙源西脊岀者为庐源,注四十一。 县西北百二十里,注四十二。 县西北九十里,婺水出焉,注四十三。 县北百一十里,东界休寕,注四十四。 县此百里,注四十五。 与休寕接界,注四十六。 西北百二十,注四十七。 东南界婺, 北界休宁,西界  浮梁,注四十八。 接开化县界,注四十九, 为休、婺界五岭,此其一也。?驿道自中平经大阪,达休寕之黄茅,沿涧曲折,谷水暴?,则桥道皆坏。宋汪绍捐赀辟路,从芙蓉葑镜羊、闘塔岭直抵黄茅,较旧近十五里,且无水患。元院判汪同复开拓之,今为通衢。 扶车岭石,县东一百二十里休寕界,注五十, 西百一十,注五十一, 西南接源梁磐平界,注五十二。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翀山 梅岭,去梅山十里为徽绕通衢,注五十三。 县志:县水西北从鄣山大广之南出为婺水,东南流工十五里为莒,经水四十里合施村水,至清华合月岭水,又合浙源、沱川二水,过思溪,合新岭下源内水,至武溪,会东北汪口合流之水,至石门滩南绕县治入鄱阳湖。 北从浙源山东出为浙源水,东流五十余里至休寕界,会休、祁、黟诸水,东入屯浦溪,又南入歙浦,归于浙江。 北从浙源山西岀,为浙源西水,西南流十五里至?路口,合庐源水,至沱口合沱川,入于清华,会于武溪,绕县治 北从庐岭山出,曰庐源水,南流五里为庐坑,至?路口,会浙源西水,入于清华,会于武汉,绕县㳂。 东北从龙尾朗山、囬岭、觉岭出,为东北水。其?源四岭、觉岭诸山,而西北来者为叚莘龙尾水,?源对镜、平闘诸山,而东南来者为外庄溪头水。回水,前后合于武口,出于汪口,会于武溪,绕县治 东,从石耳、芙蓉之山出,为正东水。发源屏障山,流十里,西合济溪水,又合鳙溪水,西过旃源水,至于中平镇,遇江湾东合东北诸水于汪口,会于武溪,绕县治 东,从大鳙之山出为鳙水,东至衢州,过兰溪入浙江。其西流者二十里,合济溪水于镇,镇入于汪口。武溪绕县治 东,从斜山之水出为科水,南法九十里,会婺水,绕县治 东,从小敛山出为小敛水,南流四十里,西南入于邑之下流。 西北从鹅峰之山出为桃溪水,南行三十里,东合考川水,过高安,绕于扶乔尖,至福阳南,入于邑之下流,入鄱湖。 西从梅源之山出为梅源水,出角子尖,行十里合船槽岭水,过湖山李白渡,合于官会坑,至福山,南流七十里至太白南入于邑之下流。福阳在邑西十里, 西北从石龙山出为杭溪水,南流五十里至于抗口,入邑水。 西从㠣崌山出为濡溪源水,南流三十里过乌龙潭,注为漕溪,入邑水。至鄱阳, 西南从濬源山出为濬源水,南流三十里入于吴溪。主鄱阳第五十六叶,注五十四, 县东北八十里,注五十五, 县东九十里,注五十六, 二十里合济浅水于镇头,入于注口。武溪绕县治,注五十七。 婺州水源于此,故县名婺源。注五十八, 县西一百四十里。周回绵亘数十里,接乐平界,注五十九, 南流八十五里统县城,又南流四十里合斜水,注六十,  县东九十里,注六十一, 邑东七十里,注六十二, 县东一百里,注六十三, 邑东五十里第五十七叶,注六十四, 县南十五里众水?注,注六十五。 栢溪桥,在县北三十里,注六十六, 并县西一百里,注六十七, 县西一百二十里。注六十八。 县西一百四十里。注六十九。 邑 九十里第五十八叶注七十。  邑西一百里。注七十一。 县西南七十里第五十九叶注七十二。 邑北十五里。注七十三。 县东南三十五里。注七十四。  绩之介丘,莫尊于大鄣,而察其原,实起于西北,曰大会之山。是山也,南一支四十里至翚山,为县治。由翚山一支北至大獒山,又东四十里至巃嵸山,伏而?起,为丈尺山,右折为石金山,南抵唐金山,为越国墓。其左折十余里,度石柱岭北,东迤逦起为大鄣。其山南一攴走百余里,为新安郡治。东一支走七百里,为钟山。又东一支至钱塘为武林。注七十五, 周一百五十里,注七十六。 中有道通寕国界,旧有寨,因呼为丛山関。第六十叶,注七十七。 龙须山,在县东二十里,髙五百仭,周三十里,注七十八, 为走金?通衢。注七十九, 在佛论岭西北。注八十  掦之水,出巃嵸山,其北流迳宣入于扬于江。其南流四十里至大屏山,乳水自西来注之。又南五里,厯?山之麓,翚水自西来注之。南至于象山二十里,又东会于登源之水,又西会于上汉之水,合流纡繘四十余里,入于练溪,迳紫阳山,北流入于钱塘,又东入于海。翚山之隂诸水会注于旌川,至芜湖入掦子江。绩之水,此其大都焉。  南流二十里为扬溪,又南流二十里过邑东,绕梓潼山麓为绩溪,一名清汉。又南二十里至阜?山,为临溪,又南四十里入于练溪,皆名扬之水焉。迳紫阳山入于浙江。  梓潼山在县东三里,又东为大屏山,注八十一。  县志●并入扬之水,注八十二。  县志●得入登水,注八十三。  邑西南二十里第六十一叶,注八十四。  东南流十余里为徽汉,遇来苏渡入于掦之水,注八十五。  婺据徽、鄱之交,俯吴甲,亘楚尾,穷僻斗入,重山复岭,注八十六。 县东南六十里第六十二叶,注八十七。 县北六十里第六十三叶,注八十八。 次则休之南界,故注八十九。 白 际,注九十。  次则休之南界,故注九十一。 小歛山第六十四叶,注九十二。 故婺之。注九十三。 梅 林,注九十四。 平寻岭□径注九十五。 次则祁之北界,注九十六, 即今太平镇,注九十七, 即永安镇,注九十八。 次则歙之北界第六十五叶,注九十九。 廵按御史虞守愚注一百。  然拘儒俗吏徃徃泥亲丁之说,物包当之短,遂使有力者輙以家奴应名,即谓之亲丁,有无膂力技能,有司不问也。郷民间有佣市民自代者,则又皆柔猾使㨗之徒,有司荀利其奔走,其有无膂力技能,尢不暇问,纵有其人,又未免因于差遣,疲于送迎。然则其衰耗不振,去今之军伍者几希矣,安望其为 国捍御也。第六十六叶注百一:  兵有众寡,阵法亦异,要使踈宻之间足成行列。又宜倣河北、南赣攒操之法,每歳以季冬群赴于府,府廵捕合而演之,至月终,郡守亲临大阅,旌别赏罚而后遣。事竣则课诸县之殿最,以报于抚按,其废而不举者让之,训练有方,又必养其锋锐。操演之外,惟逐捕奸宄则役之,修缮城池则役之,械逆罪囚则役之,卫䕶勅使则役之。非此原编苐十册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