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雠解

轻识古籍

共 61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12:57

复雠解

或问复雠。对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诸侯以至于有司,各修其职,其能杀不辜者少矣。不幸而有焉,则其子弟以告于有司,有司不能听,以告于其君;其君不能听,以告于方伯;方伯不能听,以告于天子,则天子诛其不能听者,而为之施刑于其雠。乱世,则天子、诸侯、方伯皆不可以告。故书说纣曰:凡有辜罪,乃罔?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盖雠之所以兴,以上之不可告,辜罪之不常获也。方是时,有父兄之雠而辄杀之者,君子权其势、恕其情而与之可也。故复雠之义见于春秋传,见于礼记,为乱世之为子弟者言之也。春秋传以为父受诛,子复雠,不可也,此言不敢以身之私而害天下之公。又以为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此言不以有可绝之义,废不可绝之恩也。周官之说曰:凡复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疑此非周公之法也。凡所以有复雠者,以天下之乱而士之不能听也。有士矣,不使听其杀人之罪以施行,而使为人之子弟者雠之,然则何取于士而禄之也?古之于杀人,其听之可谓尽矣,犹惧其未也,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书干士则杀之无罪,则所谓复雠者,果所谓可雠者乎?庸讵知其不独有可言者乎?就当听其罪矣,则不杀于士师,而使雠者杀之,何也?故疑此非周公之法也。或曰:世乱而有复雠之禁,则宁杀身以复雠乎?将无复雠而以存人之祀乎?曰:可。以复雠而不复,非孝也;复雠而殄祀,亦非孝也。以雠未复之耻,居之终身焉,盖可也。雠之不复者,天也,不忘复雠者,巳也。克巳以畏天心,不忘其亲,不亦可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