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指南卷第一

轻识古籍

共 13988字,需浏览 28分钟

 ·

2024-02-07 06:18

羯磨指南卷第一

辩缘?坏章第一

夫律学之要,以止作两摄为纲领。止谓制止学处,作谓作办諸缘。斯羯磨指南之辑,乃作持所摄之法要也。大科则一,论缘摄三,随事推情?二十九。于中?条目彰显,苟非详释别眀,恐初学之者,卒难洞悉。凖根本僧祗律例,先出摄颂,?诸阅者,?举纲得目,挈领全裳也。故首颂之。颂曰:

求听单二白四法,

百六零三尽属僧。

心?对首名二别,

六十二种五?摄。通前次第列九聚,二百?五作持具。内分公私两种缘,,及兼公私两种?。。单具离合等多名,不出三种人法事。

为人私事七十七,

为法公事?七毕,

,。

为事相兼公私者,

一?四种法所宜。。

更有为事但属公,

四十五种另立名,。

为人为事法惟四,

相兼公私故不同,

为人为法复四种,

二?二增尽属公,

为人为事属公二,

通前七?尽属僧。

对首为人属私事,

二十五种法分明,

为法公事但三种,

为事之法此中无。

为人法事复有三,

相兼公私与前同,

众法对首?六种,

为人属私为法公。

更有为事属公者,三?各有二种名,

心?法中但心?,

四种为人私事办,。

对首心?法十五,

为人私事一十二,

为法属公惟一种,

二兼公私人法事。

众法心?复有六,

其二为法公事收,

四法为事应属公,

公私差别数巳明。

僧法属具四十六,。

复有八十四属单,

或具或单?,

二法随事增减不定,然

更有十一通单具,

单具差别四摄完,但对首法三心?,三十六单无?判,或具或单二十法。

二?各二名巳见,众法对首三法单,或具或单亦复三。

僧法?离但二种,

复有三法暂时离,

离有定期法复七,

五法使离不定期,

但名属离一十六,于中一法离非离。

复有十一离中合,

。更有六法合中离,。合中合法惟有一,。离中离法一不二,其中属合十一法,。合非合法独是一,。

单白受差惟四法,白二差使一十八,僧尼不?二十五,不现前。复十四法,诤灭说戒中间作,逄合不用此一法。十一僧制三比例,百四十九佛制法,对首亦有二不?,于中属离惟五法。更有二法离有期,两种心?离复七,尼众不??一法,二十九?名释?。

作办?坏,十法明之。初明羯磨差别,二明称量事缘,三明作法托处,四明揵搥可否,五明人数满缺,六明如法和合,七明集僧简别,八明与欲方法,九明七种非相,十明?济之功。

初明羯磨差别者,谓是中羯磨差别之名,有其三种:一僧法羯磨,二对首羯磨,三心?羯磨。

僧法羯磨,又有四别:一求听羯磨,二单白羯磨,三白二羯磨,四白四羯磨。

对首羯磨,亦有二种:一但对首,二众法对首。

心?羯磨,复有三种:一但心?,二对首心?,三众法心?。

求听羯磨,

给事讫假出界法,

听一月离衣法,

单白羯磨,

结懴舍堕小界法,。

解懴舍堕小界法,。

与?发法,

与出家法,

差教授屏处问难法,

白召沙弥入众法,

对众问难法,

众僧同犯识罪懴白法,

众僧同犯?罪?露法,

白行舍罗法,

说戒和僧法,

非时和合法,

诤灭说戒法,

第一?说戒法,第二?说戒法,

预期受筹法,。

自恣和僧法,难事畧自恣法,修道增自恣法,诤事增自恣法,第二增自恣法,受功德衣和僧法,舍功德衣和僧法,僧中受懴悔白法,白僧行钵法,治说余语者法,治黙触恼者法,简集智慧人法,

遣不诵戒不知戒毘尼者,出法。

遣诵戒不诵戒毘尼舍正义说少许文者,出法。

遣舍正义以言辞力强说者,出法。

如草覆地灭诤法。

白僧说罪法。

差往王舍城结集白

僧集论法毘尼白。

问优波离法毘尼白。

优波离答问白。

问阿难法毘尼白。

阿难答问白。

七百中论法毘尼白。

举诸上座别?论法毘尼白。

别集论法毘尼白。

问一切去上座法毘尼白。

上座答法毘尼白。

白二羯磨

结无戒塲大界法。

解大界法。

结戒塲並大界法。

解戒塲法。

结法利二同界法。

解法利二同界法。

结法同利别界法。

解法同利别界法。

同解二?大界法。

结法别利同界法。

解法别利同界法。

结不失衣界法。

解不失衣界法。

二处?结不离衣界法。

结净厨界法。

解净厨界法。结净库界法。

结库藏界法。

解库藏界法。

结说戒堂界法。

解说戒堂界法。

结说戒小界法。

解说戒小界法。

结受戒小界法。

解受戒小界法。

结自恣小界法。

解自恣小界法。

与畜众法。

与外道?住法。

尼差使受具法。

止尼畜众法。

尼差人求教授法。

差教授尼人法。

差行舍罗人法。

与狂痴法。

解狂痴法。

差分房舍卧具人法。

受半月一月假出界法。

受三十九夜假出界法。

受四十夜假出界法。

尼差自恣人往大僧中法,差受自恣人法,自恣僧受时衣裁法,。

差作功德衣人法,差人守功德衣法,付功德衣法,差人分僧得施物法,付施物分法,?分僧得施衣物法,赏看病人法,还兦者施他人物法,。

差人分兦者轻重物法,付兦者物分法,

持兦物与无衣比丘法,。?分兦者轻物法,展转还物法,?付还物法,差人行钵法,

令䕶钵不得故坏法,差人懴白衣法,与覆钵法,差使吿覆钵家法,

解覆钵法,

尼与比丘作不礼法,

解不礼法,

听作小房法,

听作大房法,

差说麄罪人法,

听离衣法,

减六年听作卧具法,

制不往学家法,

解不往学家法,

听畜杖络囊法,

听尼独往俗亲家法,。

差分僧卧具及令差次受请人法,

差守库藏人法,

差比丘料理房法,

持故房与道俗重修法,

律文俱出如上。准房舍揵度,应当更有差分粥、分小食、分法、阇尼差请会、?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与、差比丘使、差沙弥使等,准分卧具法,可以例知。但所云差沙弥使者,是以口差,不用羯磨。僧祗律云:若拜人、拜嘱人、拜嘱嘱人。拜人者,如尊者陀骠,是名拜人。拜嘱人者,如陀骠摩罗子倩余人科理僧事,是名拜嘱人。拜嘱嘱人者,所倩人复转倩人料理僧事,是名拜嘱嘱人。

白四羯磨。授具足戒法、授式义摩那戒法、灭?法、与学悔法、与覆藏法、与摩那埵法、与出罪法、本日治法、谏破僧法、谏?破僧法、摈出法、解摈法、诃谏摈谤法、谏恶性法、諌恶邪法、不舍恶见举法、解不舍恶见举法、诃諌恶邪沙弥法、灭摈恶邪沙弥法、诃责法、解诃责法、与依止法、解依止法、遮不至白衣家法、解遮不至白衣家法、不见罪举法、解不见罪举法、不懴悔举法、解不懴悔举法、

谏随顺被举比丘法、尼

谏?近住法、尼

諌劝?近住法、尼

谏?舍三寳法、尼

諌?诤法、尼

谏?近居士子法、与忆?法、与不痴法、与覔罪相法、听一月离衣法,。

但对首羯磨。请依止师法、识罪?露法、?罪?露法、与欲法、尼

白入僧寺法、尼嘱请教授法、安居法、受七日出界法、受残夜出界法、受三衣法、舍三衣法、受百一衣物法、舍百一衣物法、受钵法、舍钵法、受尼师?法、舍尼师?法、受药法、余长说净法、白停行行法、复白行行法、代行人白停行行法、

懴轻偷兰遮法、

懴波?提法、

懴波罗提提舍尼法、

懴重突吉罗法、

作余食法、

嘱授入城法、

非时入聚落白法、

舍请法、舍戒法。

众法对首羯磨

三二人说戒法、

自恣法、

三二人分僧得施物法、

三二人分兦者轻重物法、

懴重偷兰遮法、懴舍堕法。

但心?羯磨,。

说戒座中?露识罪法、

说戒座中?露?罪法、

懴轻突吉罗法。

六、?法。对首心?羯磨,

识罪?露法、

?罪?露法、

安居法、

受七日出界法、受残夜出界法、

受三衣法、

舍三衣法、

受百一物法、

舍百一物法、

受钵法、舍钵法、

受尼师?法、舍尼师?法、受药法、余长说净法。

众法心?羯磨,

说戒法、自恣法、

受功德衣法、

舍功德衣法、受僧得施物法、受兦者轻重物法。

二、明称量事缘者。凡欲作法,必先称量此事因缘,从何?起?应用何等羯磨?此羯磨属私事、属公事?应具作、应单作?是离、是合?是?、是不??应现前、不应现前?应中间作、应合作?应集僧便作、应次后作?如是等一切差别,随事随时,先须量据。至于集僧,通问别答中,亦必?了答法,方可施行。论缘?多,大要不出人、法、事三种也。然称量人、法、事,复有二别:一者、于一事中,称量人、法、事三种非;二者、随一一羯磨,称量人、法、事三种缘。

一、于一事中称量三种非者,随发起之事,先须称量事之轻重,属私属公,应云何作?法之具单,属众属别,应用何等?人之可否,应集应简,应云何行?若善称量,自然如法;不善称量,其非难免。由非增减不定,故有单具之别。如犯人非而法事不非,或犯法非而人事不非,或犯事非而人法不非,此皆名单。如人法二非而事不非,或人事二非而法不非,或法事二非而人不非,此名二具。如人法事三皆非者,是名三具。所以于一事中,有人法事三非,或具或单,而列七非于后。

二、随一。

一、羯磨称量三种缘者,谓一切法各各发起因缘,有为人、为法、为事之不同也。须知凡为人、作者,皆私事也;为法、作者,乃公事也。为事、作者,或公或兼公私,有二别也。更有为人、法,事兼公私,及为人、为法,並为人、为事,但属公之各?也。言为人者,如授戒、懴悔、治罚等诸羯磨,?有七十七法因缘,皆是为人。谓因此人有此事,方举此法,法因人施,故言为人。属私事者,其利非普,?争各?,既众不同,属私明矣。言为法者,如说戒、安居、自恣、结集等诸羯磨,?有二十七法,皆是为法。谓因缘本为说法、求法、集法而秉,故言为法。属公事者,法为众立,非因一人,故不摄私,而应属于公。言为事者,如结界、分物、受功德衣等诸羯磨,?有四十九法,皆是为事。谓?起之缘,非偏为人,亦非单为说法而作,两不可指,故言为事。属公者,如结厨库及分物、受功德衣等诸羯磨,各管一事,皆是为众,故事属公。兼公私者,如结大界戒塲法,皆为公私诸法依托而立,故言兼公私。言为人、法、事兼公私者,如受日羯磨,因巳事作,则名为人;缘为三宝,当名为事;如遥依安居者,受日问?,是名为法。于中僧、法但摄二种,对首、心、?三种总摄,既能两用,故兼公私。言为人、为法者,如一、二?说戒等四法,皆为避喜诤之人,而移说法之期,故言为人、为法。言为人、为事者,如差白、行筹二法,若为说戒等用,其缘为查人数多少,应名为人;若为灭诤事用者,诤慿筹灭,故名为事。既皆为众,公事明矣。是为随一一羯磨,称量人、法、事三种缘,而判公私于前。言应具、应单者,谓一切羯磨,各各用处,有必具、必单,及或具、或单,竝通单、具之不同也。如一事作两种或三种羯磨者,名之为具;但作一种,是名为单。其法有一定、不定之殊,故须预识,以便取用。言一定具者,如授具戒,羯磨有四,单白有三,白四但一。此四种法,必在一畨集僧具作,决无单秉一法之理。如是等?有四十六法,是为一定属具之法也。言一定单者,如灭摈、覆藏等诸羯磨,?有八十四法,各各作时,一定单秉一法,必无二法可具,是为一定属单之法也。言不定者,如半月说戒,和僧单白羯磨,人多则白二,差人单白行筹。或有尼众依居,差人教授,或四或三二,同时具秉。若但四人一白,便说无二可具。由是不定,故不同?,因名或具或单。如是同名有?二法,是为具、单不定之法也。须知此不定法中,有一定之法,又不可不详察也。如差白、行筹及差教授,此三法?列说戒一事,与和白法具,其名不同,以此三法,必具不单秉故。言通单具者,如结解说戒小界羯磨,秉法通于一坐,问荅须各随事。何以故?准随机羯磨中,结界、舍界,理无双荅,此正显作法苟简,非理有过,则知一畨集僧,不得作二事也。如是羯磨有十一法,以其问答非具,论其一坐非单,故名通单具也。言是离是合者,离合是论羯磨之名,能离能合者,?是比丘,谓有羯磨能使人离,复有羯磨能令人合。其中离者,有?离,有暂时离,有定期离,有不定期离,及但名离离非离等多种离法。如灭摈羯磨,可名?离。如遣不诵戒、不诵毘尼者,出法是暂时离,受日出界及覆藏等,离有定期,摈出等法,离无定期,其出衣、解界等法,但名为离。又与学羯磨,具戒巳失,非大僧数,法应名离。既听布萨、自恣、学比丘戒,斯又非离,故名离非离也。合者,如摩那埵法,?不别住,尚未出罪,不得满僧之数,是合而非合,故名合非合也。出罪、解摈等法,乃名属合。言是?者,谓一切羯磨之法,僧尼二部皆得作者,名之为?。不?者,僧作之法,尼不应作,或尼作之法,僧不应作,是名不?。言应现前者,凡为人作一切羯磨,必须本人现前,若不现前,作法不成。犯罪不应现前者,如?发、出家、覆钵、不礼拜等,诸羯磨不应现前。何以故?以小众及白衣不可令现前闻法故,尼僧亦不可令比丘现前治罚故。言中间作者,如诤灭说戒法,既过前半月布萨之期,从十六日起,至后半月布萨,前间一日,日日皆可布萨,是名中间作。言合作者,倘如是之日,诤事未灭,至布萨前一日方灭,既无间断之日,则不应作前布萨,须待至次日,就后布萨合而为一,是名合作。言集僧便作者,是指一切羯磨而言。应次后作者,惟说戒、自恣二法也。必先露罪懴悔巳,次后方作,故不同余羯磨。

其通问别荅之说,凡遇集僧,问则通问,荅应别荅。如解旧界而结新界,作法?在一时,问荅集僧,须要两畨。何以故?以解结各?,无双荅之理故。须先荅解界,解巳复问,方可荅结,如是别荅,是所应也。?别荅之中,更有通别,又不可不知。如五篇种?是别,各?戒条复别,而罪名则不?。?如初篇,刹、盗、婬、妄,其事各别,所得之罪,通名波罗夷。乃至众学法亦尔,从单堕之后,非僧法所摄,则不必论。如犯舍堕中第一条,作法问荅时,不得以通名荅懴舍堕羯磨,亦不得以别名荅懴畜长衣羯磨,应兼通别荅受畜长衣波?提、懴悔羯磨。如是兼陈,则事与罪名,两得无遣矣。受戒问荅亦尔,不得但以通名荅受戒羯磨,须兼通别,实指而荅受某戒羯磨为善。其余诸法,通别例知。如果称量得宜,问荅相应,则办事之功,始得不虚也。

三、明作法托处者,凡作僧法羯磨,必于圣制界内。非圣制之所作僧法者,羯磨不成,必得其罪。其圣制界有二种:一、居处制,托作法界;二、出行制,托自然界。言作法界者,凡比丘所居之处,皆应随其大小,?标唱相,白二羯磨结界。结巳,名作法界。于中一切僧法羯磨应作。若不结界,而于中作,求听单白、白二、白四羯磨者,则名非法。其界结解之法,于本章中详明。言自然界者,谓不?标唱相而结,各有预定之界限。所以根本律中,名不作法界也。此不作法界有四种:一、聚落;二、兰若;三、道行;四、水界。初聚落界则有二别:一、可分别;二、不可分别。凡城邑、乡村、镇市,人众聚集之处,皆名聚落。可分别者,谓四面各有界限,不相接连者是也。不可分别者,谓人家众多,接连不断者是也。兰若界亦有二种:一、无难;二、有难。凡旷远寂静之处,尽名兰若。无难者,谓无狮子、虎狼、毒虫、盗贼等失命之难。有难者,谓有如是诸难也。倘诸比丘出界,或于陆路中行,或乘?而往,遇有应羯磨事起,当随其处,各以所制界限之内,若无?众得和合者,不用结界,得作羯磨。若不得和合者,应依律制,各各与同意师友,至?处结小界作之,勿致疑难。

问曰:僧祗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受欲行僧事。本律中,若作羯磨,必先结界。若自然界中,唯结界羯磨一法,自余僧法,並作法界中。何得自然界中,不结界便作羯磨也?荅曰:根本百一羯磨中,佛言:不作法界。若诸苾蒭在村者,齐墙栅内并外势分,应集一处为长净事,及作随意单白,白二乃至白四悉皆应作。若不集者,作法不成,得别住罪。若无村空田之处,周围各齐一俱卢舍之内,集僧作法亦如上说,皆不应受欲。界内凡有比丘当令尽集,故僧祗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受欲行僧事。正谓行僧事时不得受欲,非谓僧事亦不可行也。此是指自然界中作一切羯磨,及非羯磨地初结界羯磨而言。若不应行僧事者,随机羯磨中僧集约界一法,亦不应有自然界之说。又可分别聚落界,如十诵律云:尽聚落中比丘集之,若不别众得作羯磨。不可分别聚落界,如僧祗律中优波离问佛:若有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羯磨者,齐几许名善作羯磨,令?众僧各各相见不犯别众耶?佛言:五肘弓量七弓,一树齐七树许,若作羯磨名善羯磨,??众相见而无别众罪。准?译名义集,一肘有一尺八寸,?七树相去六间,每间七弓约有四十二弓,一弓五肘则有二百一十肘,每肘一尺八寸?计三十七丈八尺,每歩六尺?成六十三歩,于此限内若无?众则成羯磨。

无难兰若,诸部皆云一俱卢舍,按杂宝藏云五里是也,相传以此为定。有难兰若,如善见律云七槃陀之量,准云每量二十八肘,七量?计一百九十六肘,每肘一尺八寸?计三十五丈二尺八寸,每歩六尺?成五十八歩四尺八寸,于此限内若无?众应作羯磨。

道行界,准萨婆多及十诵律,皆云纵广六百歩,得作羯磨。

水界,如五分律云:若船上作法,众中用有力人,

以水若砂四面掷所及处,

此?是界。

于内若无?众,得作羯磨。

此之六相,皆谓身面所向方隅齐限之内,集僧无人,方可应法。

此四种自然界中,俱未言作,不得羯磨。其本律中言:

若作羯磨,必先结界。

此是指比丘所居之处,必先结界,然后方作僧法羯磨。不然,作法不成。又言:

然托处有二种。此一句分明指出自然界中亦得作羯磨也。况又云:

若自然界中唯结界羯磨一法。如此文句,正谓独结界羯磨一法不应作。何以故?一则以此四种自然界非僧所居之地,不便?标唱相结界,二者各有预定限齐故尔。除此一法不作,随?言自余僧法並作法界中。如此之说,正谓自余一切僧法羯磨,于自然界作之,与作法界中相並而无有差别也。决不可谓自然界中作不得僧法,亦不得于不结界之处而轻作僧法。自然界有自然之界限,作法界亦有作法之界限。除此二种之外,凡出家人住处,?各有其邉畔,若不结界,则非圣制之界,名非羯磨地。此非羯磨地,唯结界一法成就,作法界故,于中得作。由是随机羯磨中,言一切羯磨必具十缘方成,独结界一法只具七缘便成者,以立法之始,无处可托,无界可约,既无界限,故不说。欲除此三法,余七法如制无违者,?应作之。其对首、心?二法,岂但作法,自然二界可通,?非结界之所,作之亦无碍也。

四、明楗槌可否者,梵语楗槌,此云声,乃如来之信鼓,众僧之耳目也。凡集众时,必先鸣椎,若众不满数,说戒、自恣、懴悔及对首、心?诸法,皆不可用。萨婆多云:集僧楗槌,必有常准,不得互易。五分律云:随有木、?、铜、銕鸣者,令净人或沙弥打之,无沙弥者,比丘亦得,不得过三通。付法藏传中有常打之法,三千威仪中具明杵下之数。

五、明人数满缺者,佛言:有四种僧:一者四人僧,二者五人僧,三者十人僧,四者二十人僧。其中四人僧者,以最少而言,须满四人,若止三比丘,则不具僧数也。此四人僧作法,除自恣乃至一切差使,及受具、出罪羯磨,皆不应作。又分僧得施物並兦物,及懴重偷兰遮、舍堕,此四法?亦得作,但与五人以上作法少?。倘遇作时,其集僧、问和,皆同常仪。但分物不应用差人、付物二羯磨,得作?分羯磨。不用差人、付物二法者,谓人仅满四,无余可差,差既无人,将物付谁?故不应用。得作?分羯磨者,既满僧数,应作羯磨,以杜后来者。若受懴止用口和三人,不应用单白羯磨,惟还物得作?、付白二羯磨。其不用单白者,懴主既受他请,应问余众,求其可否,余众既不满四,故不应用。至于得羯磨还物者,罪既懴除,物应还彼,懴主受请事?,连巳仍满僧数,物应羯磨还彼,此乃方便作法也。其余一切羯磨应作。五人僧者,因边国无比丘处,欲受具戒,十僧不具,候至三年方满。以此白佛,佛开边国,五人僧得授具戒。?后作法,须知圣意所开,不在国之中边,而在僧数难满也。此五人僧作法,除十僧易满处受戒及出罪二法,余皆应作。十人僧者,唯除出罪。二十人僧者,一切羯磨应作。若应四人而三人作,应五人而四人作,应十人而九人作,应二十人而十九人作者,皆非法非毘尼,羯磨不成。唯受戒一法,亦不得增。余一切作法人数,愈多愈善。其但对首法,唯局二人,不论同居人之多少。但于屏处,二人相对而作,不听于众前作,故名但对首。其众法对首,如懴重偷兰遮、舍堕二法,应于众中请一懴悔主,二人?于众中相对懴悔。又自恣一法,亦应在僧中,与受自恣人次第对首自恣。由不听别众作,故名众法对首。众法?僧法也。倘五人以上,及至千万人,或四人以下,乃至二人,皆同一名。唯作法差别,于后作法中广明。其说戒及受僧得施,並分兦物,此三法但名众法,本无对首之名。因人不满众,方开对首。以本属众法,故不名但对首,而应名众法对首也。若人满众,非此所摄。至于三种心?羯磨,亦有众中独居之?,並须?了,以便行用。是中但心?法,无论独居、同众,皆应作之。其对首心?及众法心?法,皆独居者所作,同众则不得。

六、明如法和合者。但鸣楗槌作法,界内比丘皆应?集。若果有为三宝事,及重病或看病等缘,当如法与欲,以成和合。若不尔者,得别众罪。亦不得纵意偷安,轻慢圣教,辄便与欲,自取罪累。

七、明集僧简别者。凡作羯磨,先当简别五戒、十戒、小众,並菩萨、沙弥及诸白衣令出,然后方作。?比丘、比丘尼亦不得互相满数,各满各部则可。?本部中,又要简别,淸净无过。如本律云:有四满数:

有人得满数不应诃,

有人不得满数应诃,

有人不得满数亦不应诃,

有人得满数亦应诃。

何等人得满数不应诃?

若为作诃责羯磨、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人得满数不得诃。

何等人不得满数应诃?

若欲受大戒人,此人不得满数得诃。

何等人不得满数亦不得诃?

若为比丘作羯磨,比丘尼不得满数不得诃。

若式义摩那、沙弥、沙弥尼,若言犯邉罪人,

若犯比丘尼,

若贼心受戒,

若坏内外二道,

若黄门,

若弑父、弑母、弑阿罗汉,

若破僧,

若恶心出佛身血,

若非人、畜生,

若二根,

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

若别住,

若在戒塲上,

若神足在空,

若隐没,

若离见闻处,

若所为作羯磨人,

如是等人,皆不得满数不得诃。摩得勒伽云:重病人、邉地人、痴钝人,不成满众。

本律云:行覆藏、本日治、摩那埵、出罪人。十诵律云:行覆藏竟、本日治竟、六夜竟,以上七人,佛言:不相足数。又云:若?眠人、乱语人、愦閙人、入定人、痖人、聋人、痖聋人、狂人、乱心人、病坏心人、树上比丘、白衣,皆不成足数。

僧祗律云:若与欲人,若隔障,若半覆半露中间隔障,若半覆半露伸手不相及,若露地坐伸手不相及。

又云:若众僧行作羯磨,坐则非法,乃至住、坐、卧互作亦尔。

四分云:我往说戒处不坐,为作别众。佛言:非法。五分律云:病人皆羯磨说戒。佛言:别众义,如醉人等,或自语前人不解,心境不相称等,並名非法。故律中受戒、舍戒法内云:若眠、醉、狂、恚不相领解,如前缘者,並不成满数。何等人得满数亦得诃?若善比丘同一界内住,不在空,不隐没,不离见闻处,乃至意不?,可语比座比丘,如是之人得满数诃,成诃,是为诃羯磨。

问日:诃责等七羯磨人及行覆藏等七种人,论所犯事,皆不失戒,以治罚法,皆遮三十五事,何独诃责等四种人得满僧数不应诃,余皆不得满数亦不得诃?又欲受大戒人不得满数应诃,此言诃者,谓诃羯磨,谓诃人耶?若谓诃羯磨者,欲受大戒人既非比丘,本不临众,何得而诃耶?若诃人者,欲受大戒人不可满众,是当诃出,其第三法中一切不可满众之人,何又不应诃耶?第四法中?比丘是可满众之人,岂容反诃他耶?若是诃羯磨,当皆诃羯磨,若是诃人,亦皆应诃人,何故顚倒不一,令人难解?荅日:律文本不顚倒,是观者自生顚倒耳。诃?遮也。此皆遮羯磨,原非诃人。

第四法,善比丘具兼二法,正谓亦得满众,亦得遮羯磨也。第三法,是二俱不许。第二法,欲受大戒人应遮羯磨者,但能遮受戒一法,非应遮一切羯磨也。如十诵毘尼序云:有沙弥受具戒时,心悔言:我不用受具。是言成遮。沙弥尼受六法时遮,及式义摩尼受具时遮,此皆成遮。何以故?使羯磨不可作故。

初一法,被诃责等四种人,所犯事轻,则听满众。因身带过,尚未赎故,不许遮僧羯磨。其被擧三种人,恶见不舍,有罪不见不悔,所见非善,故不同前四种。其行覆藏等七种人,?不失戒,所犯近重,非犯威仪,故不得满众,亦不应遮羯磨也。

八、明与欲方法者。事钞云:凡作法事,必须身心俱集,方成和合。设若有缘,不开心集,则机教莫同,将何?济?故听传心口应僧,前事方施,彼此俱办,缘此故开与欲。是中与欲、受欲、说欲,三种无违,始成应法。

一、与欲一法。其说有五:若言与汝欲,若言我说欲,若言为我说欲,若现身相与欲,若广说与欲,並成与欲。若不现身相,不口说者,不成与欲。

僧祗律云:七事不名与欲:一、隔宿与欲;

二、出界与欲;

三、与比丘尼欲;

四、与未受具戒人欲;

五、与欲巳出界外;

六、与欲巳还戒;七、病者与欲巳,更至僧中听法,乆坐疲苦,黙离座去。

十诵律云:与覆藏等三人失欲。毘尼序云:先相嫌人,不应与欲。

根本尼陀那云:不得与授学者欲,得取其欲。律摄云:授学之人不受他欲,应授他欲者,由是苾蒭故。又云:若苾蒭懈惰,及为鄙法而与欲者,突吉罗。

本律云:与欲巳,若事休,应往说戒处。若不往,当如法治。

摩得勒伽云:若不病,与欲,突吉罗。

僧祗律云:布萨不肯来者,得偷兰遮。

若为衣钵事不来,不与欲,得越法罪。

又言:不听与欲者多,集者少;不听与欲?,与集者等;应与欲者少,集者多。不得趣尔与人欲,应与堪能持欲僧中说者。

二、受欲者。

僧祗律云:受欲时,应自思惟:能传欲否?又不应言:我是大德人,不受欲。若不受者,越毘尼罪。若是上座,是教诫尼人,是说戒人者,不取无罪。

若在界外受欲,若受欲巳出界外,若持欲至僧中,因难事惊散,无有一人住,若受足数人欲,及自隔障等,尽同不足数中所说,如是等並名失欲。

本律云:若比丘受欲巳便命过,若出界外去,若罢道,若入外道众,若入别部众,若至戒塲上,若明相出,若自言犯邉罪等十三难人,三举、二灭?、在空、隐没、离见闻处等,並不成受欲,应更与余比丘欲。

五分律云:若受欲巳,至僧中欲,令僧羯磨不成,倒出界。佛言:僧成羯磨,持欲者得罪。摩得勒伽云:受欲巳,界内有诸难起,尔时持欲至界外,复入界者,不失欲。佛言:受欲人若?眠,若入定,若忘,不故作者,並成。若故不说者,得突吉罗。

若重病者,应举至僧中。恐病增重者,僧应就病者所围遶作羯磨。若病者众多,不能集一处者,诸比丘当出界外作羯磨,更无方便得别众也。

三、说欲者。受欲人应如说戒法中所说而说。

九、明七种非相者。佛言:有七羯磨,非法不应作之。

一者,非法非毘尼羯磨。谓一人举一人、二人、三人及僧,或二人举一人、二人、三人及僧,或三人举一人、二人、三人及僧,或僧举僧,或应作一白而作三白,应一羯磨而三羯磨,或应三羯磨而一羯磨,或先作羯磨后作白,此皆犯罪。何以故?由一人乃至三人未满僧数,不应作举羯磨故。僧不应举僧者,为破僧因缘故,更以白作羯磨,羯磨作白,顚倒错用,?得不犯非耶?是以随机羯磨中喻。如有病无药,有药无病,正谓有事有法,施不相当耳。

二者,非法别众羯磨。非法者,如作白二羯磨,应先作一白,后一羯磨,而彼先作羯磨,后作白,或一畨作白,二畨羯磨,或二畨作白,一畨羯磨,或二俱作白,或二俱羯磨,又遗落文句等。又如白四羯磨,应先作一白,后三畨羯磨,而彼增减顚倒,遗落文句等,亦如上说。是名非法。别众者,凡作僧法羯磨,一界中比丘皆应?集。倘有为三宝等缘,律开与欲。若无缘不来,有缘不与欲,是名别众。或?来现前,心不和合,遮僧如法羯磨,亦名别众。三者,非法和合羯磨。是中人?和合,法堕非中。非法同前,和合反上。四者,如法别众羯磨。如法反前,非法别众与上无?。五者法相似别众羯磨,谓先作羯磨后作白,名法相似别众,同前。六者法相似和合羯磨,法相似如上,和合反前。七者遮不止羯磨,谓如法羯磨须僧同秉,若有人遮随遮应止,若违不止?名非法。根本百一羯磨云:世尊说:云何不和合羯磨?谓诸苾刍同一界内作羯磨时众不尽集,合与欲者不与欲,?皆总集应遮者遮而不止强为羯磨,如是名为不和合羯磨。反此?名和合羯磨。谓律据事随事立法,故有七非。南山律祖复以义求收非斯尽,谓从单白乃至心?羯磨,法法皆有三非,以单复不同故各具七,义同过别,若不别?成非莫显,故亦准取半月说戒一法以显非相,余一切羯磨随事判非可知矣。

一人非,谓半月说戒时必须一界和合简众淸净方堪说听,若应集者不集、合与欲者不与、知有未来者不唤、现前有未受大戒人不驱、或自识所犯罪名而不懴、或于罪有?而不露,如是等尽名人非。

二法非,谓说戒羯磨?有二十四法出于七?,本为随人增减随时更变而用,若用之不当,或顚倒错乱遗落文句,尽名法非。

三事非,谓本不遇难过期说戒、或非难逼近一切畧说、或必用之物色色未办、或僧居之地不结界而作羯磨、或于自然界中无难缘而结小界说戒、或因难缘结小界而不解,如是等事尽名事非。

四人法非,谓事?无违,人、法皆非。

五、人、事非,谓法?应教,人、事乖越。

六、法、事非,谓人?如制,二乖名坏。

七、人、法、事非。

三种非相,尽如上说。

但对首羯磨亦具七非,例取受衣一法以显非相,余一切法准事应知。

一、人非,谓此但对首法,应于屏处对一如法比丘作,人多则不得。若所对之人犯重遮难,或对众僧及俗侣而作,尽名人非。

二、法非,谓所说文句顚倒错脱,或说非明?等,尽名法非。

三、事非,谓犯舍之物未舍而用,其体非净及五大上色,非佛所听,如将受持,是名事非。

四、人、法非,

五、人、事非,

六、事、法非,

七、人、法、事非。

並如上说。

众法对首羯磨亦具七非,准取舍堕一法释其非相,余之同?随事准例便?。

一、人非,谓将不应满众之人满众,或知他非,欲遮而置止,及界内别众作法等,尽名人非。

二、法非,谓三人以下受懴,还以僧中舍文舍物,或但四人仍用单白受懴,或单白、白二两种法尽不用,或尽同五人以上受懴法,两种羯磨俱作,或不屏处懴,从生小罪尽于僧中懴,或根本从生诸罪尽于屏处懴,如是所说尽名法非。

三、事非。此舍堕一法,事缘三十,各各差别,事复多种。如第一畜长戒中,长三衣及三衣财足一尺六寸、阔八寸者,犯舍堕;长余衣及余衣财?足一疋,但突吉罗。如离衣戒中,离三衣犯舍堕,离余衣但犯?吉罗。如蚕绵、卧具及自手捉钱、卖买宝物,此三条戒其物不舍僧,但对首懴罪。如五缀不漏钵戒,舍懴之后不应?还,须待另期行钵易得,方羯磨与。如廻僧物戒,若物入巳,应得舍堕,如廻与他,但犯波?提。其余诸戒,皆有犯轻及不犯,开遮不同,非槩以舍堕法能懴也。若审之不详,以轻为重,或不识犯与不犯,妄加懴法,不唯他罪不除,自复招愆。故随机羯磨云:犯过衣财,如律所断,必非圣?,理无懴舍。並识相而加法非,有疑而过分有违,加无知罪亦尔。

四、人法非,乃至第七人法事非,显相如上。但心?羯磨亦有七非,准取懴轻?吉罗一法释之,余者例同。

一、人非,谓此法应自责心懴悔,若向人懴,非佛本制,故犯人非。

二、法非,谓但心作?而口不言,或口?言而不明了,或增减错忘,言不具足等,尽名法非。

三、事非,是中犯缘有故、悮不同故,则或波?提,或重?吉罗,皆非责心可悔之罪也。或犯境众多,自不了识,罪从何生?例准他人作责心懴悔,如是所作,不惟本罪不除,更犯事非。

四、人法非,乃至第七人法事非,

如上应知。

对首心?羯磨亦有七非,?取安居一法以释非相,余法准例自明。

一、人非,谓住于众中,心?安居,便犯人非。

二、法非,

或用对首之文作心?法,或不口说及文句顚倒,说不明了等,尽名法非。

三、事非,谓应遥依人而遥依处,称彼寺之名作法,而住于此,名为事非。

四、人法非,乃至第七人法事非,

尽如上说。

众法心?羯磨亦有七非,?取受功德衣一法具解非相,余者?同,随事例之。

一、人非,谓别众独受,律无开条,故犯人非。

二、法非,

若用众中受文,若口不言,或说不明了,顚倒错脱,皆名法非。

三、事非,若经宿受物,或以犯过不净财作,尽名事非。

四、人法非,乃至第七,人法事非,

同上应知。

十、明成济之功者。

上之二九、七七条章,皆具成坏两缘。如法则成,非法则坏。成则有两利之益,坏则招三途之尤。允宜罪福,邀于当机。若能临事无疑,判断如法者,必素甄讨于毘尼,方可鉴机于秦镜。其毘尼之学,莫越乎二种。故南山律祖云:止持则戒本最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后进前修,玅宗斯法。?羯磨一种,诚疗病活命之良药,浣?成净之妙术。六和建立,非此莫办;二部分摄,舍斯不?。秉持之责,在于随事施法,明其增减之?;以法量人,逹其独众之殊。满众之軰,审其可否;诃法之者,察其是非。居必先识摄衣障食作法之齐限,行须能别可托不可自然之界址。如是诸缘得宜,乃名办事。故五分律云:羯磨既称办事,所办必须如法。违教?戒,圣所未听。毘尼母论云:若说羯磨,言不明了,如是等人法事相,並非所摄也。

毘婆沙云:佛吿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乆住:一、毘尼者,是汝大师;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世;三、若中国十人,邉地五人,如法授戒;四、乃至二十人出罪;五、以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萨婆多论云:毘尼有四义,余经所无:一、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长;二、一切佛第子皆依戒住,一切众生由戒而有;三、?湼槃之初门;四、是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具斯四义,功强于彼。僧祗律云:作白巳,问僧成就不?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问。十诵羯磨中亦云:是初羯磨成就不?余律不言问成者,乃释人不详作法中问荅之词,彼只出得羯磨本文耳。

?既称羯磨指南,其一切问荅之词必不可缺,故依二律所说,于一切羯磨下,一一皆问成不。凡观听者,莫谓妄增圣教,其羯磨本文原不增减一字。此之问成不者,唯恐当下有七非中事,欲令他人说之,正为求其如法也。?五分羯磨中亦取僧祗问成之法,若不应问成者,如授戒七证师亦无用矣。若受戒应问者,余一切羯磨本是一体,满众之人皆是证明,又有何不可问成哉?

问曰:羯磨文中既云僧?黙然,何必又问其成?荅日:羯磨文中言黙然者,是说所作之事也。此问成不者,是问作法中有七非中事也无?若秉羯磨,言无错脱,诸缘具足,如法成就,方可荅成。若有一非,?应遮止,岂可一槩而妄荅哉?是故如法羯磨重在问成,满众之人贵乎明律,问荅相应,作法方得实济。若不尔者,有过无人遮擧,羯磨岂不虚设?故成济之功全在于斯。若果如法,不问亦得,莫若问之更善。

羯磨指南卷第一终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