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会议事宜劄子

轻识古籍

共 128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7 11:56

论九?会议事宜劄子

为敬陈末议、以核事实、以肃风纪事、伏惟我皇上布德彰教、兴利除?、所以惠保黎蒸者、圣心所运、无远不周、群下所陈、虽微必录。每自念生逢不世出之

圣主、愧无嘉谟以勷盛治。近在九?班、见有二事返之、愚心欲缄默而有所不安、故敢敬陈、以备采择。一九?会议、宜少为变通、以责实济也。凡发九?会议、必因事体重大,或理有疑难,故博稽于众,期询谋之佥同。其或意见各有所主,本许并陈,以俟

宸断。此执两而后用其中之道也。迩来値奉旨发议事,主稿之部,先期将原奏传送九?。及期会集,则主稿之部书吏将原奏宣读一过,随将所议之稿宣读一过。即以次送九?画题,聚三四十员之九?,而取决于俄顷之闲。未议之先。既不知主稿者如何定议,俄顷之际,岂遂能耳顺心通,则是有会议之名而无其实也。亦闲有一事而再议三议者,亦不过主议数人相与商论,余惟旁观受成而已。在九卿受

皇上深恩,岂敢以雷同附和,苟且塞责。但启口而有言,无答之者,并无辨之者,不过听其自言自止,而画题者已纷纷相继矣。愚以为自今以后、凡有会议事,宜令主稿之部先行定议,然后移送九?,俾得从容审度。如所见相同,即于移稿之上,画押,送还主稿之部,不必更行齐集。如其中尙有数人未协所议,则主稿之部专会同未协各员至公所,详悉商酌,以求其是。其或必不能同,则异议者,将所议斟酌画一,画押送主稿之部,使并列上奏,以俟

圣裁。盖凡物之理偏,举其一端,皆可以言之成理,而不见其罅漏。两端并列而相形,则可否立见矣。是非之心,人所同有,主议者能平心以察异已之说,则必无护前自用之失。知异已之说可并达于

宸聪,则不敢不虚公详愼。而偏执所见如此。在诸臣既得各抒其敬事之心,而

皇上亦可以收兼听并观之益,且可藉是以知诸臣之明昧,自不敢以不当理之浮言,上烦

圣听矣。

一、詹事科道应照旧例,使与会议也。查

本朝典例,九?而下,詹事科道并列会议班,所以尽众人之思虑,以求事理之至当,非具文也。而十余年以来,批发会议事件,多止及九?,而詹事、科道不与,以为国家大事,咨询不厌其周,九?而外,未必无一得之可采者。况詹事班资淸要,不日即列。九卿科道本属谏官,唐、宋以来,虽制诰皆得封驳,官虽卑而专司言责。于天下之利?,朝政之缺失,大吏之过愆、皆得抗言不讳。使凡百有位、莫不严惮于台谏之风裁。所以立制防达壅塞也。我

皇上虚怀从善、每谕大小臣工、以时纳言、不必嫌畏。何独九卿所议之事、不使台垣诸臣得与其末邪。且诸臣与议事之班、则观其所见同异、即可以验其才识,而有心于国是者,亦得以熟练政务,则即此可为陶冶人才之助矣。自唐、宋以来,国家大事,以台諌抗言维挽救正者,史不绝书。即我

朝百年以来,科道与会议之班,未闻以狂迂之见阻挠国事者,亦其明验也。请复旧制,詹事、科道仍与会议班,其有卓见与主稿之部不符者,亦得随九卿之后,公同商酌,画一并奏,以候

圣裁。如此,则小臣咸思自奋,而我

皇上明目达聪之用,未必不少裨万一也。愚昧之见,偶有所怀,辄敢轻吐。诚以生际

圣明,土壤细流,或可裨山海之崇深,于此而不思自效,是上负

圣恩,而内欺本志也。不胜悚栗企瞻之至。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