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性

轻识古籍

共 80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12:57

原性

或曰:孟、荀、扬、韩四子者,皆古之有道仁人,而性者,有生之大本也。以古之有道仁人而言有生之大本,其为言也宜无惑,何其说之相戾也?吾愿闻子之所安。曰:吾所安者,孔子之言而已。夫太极者,五行之所由生,而五行非太极也。性者,五常之太极也,而五常不可以谓之性。此吾所以异于韩子。且韩子以仁义、礼、智、信五者谓之性,而曰天下之性恶焉而已矣。五者之谓性,而恶焉者,岂五者之谓哉?孟子言人之性善,荀子言人之性恶。夫太极生五行,然后利害生焉,而太极不可以利害言也。性生乎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此吾所以异于二子。孟子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因以谓人之性无不仁。就所谓性者,如其说,必也怨毒忿戾之心人皆无之,然后可以言人之性无不善,而人果皆无之乎?孟子以恻隐之心为性者,以其在内也。夫恻隐之心与怨毒忿戾之心,其有感于外而后出乎中者,有不同乎?荀子曰:其为善者伪也。就所谓性者如其说,必也恻隐之心人皆无之,然后可以言善者伪也。为人果皆无之乎?荀子曰:陶人化土而为埴。埴岂土之性也哉?夫陶人不以木为埴者,惟土有埴之性焉,乌在其为伪也?且诸子之所言,皆吾所谓情也,习也,非性也。杨子之言为似矣,犹未出乎以习而言性也。古者有不谓喜怒爱恶欲情者乎?喜怒爱恶欲而善,然后从而命之曰仁也,义也。喜怒爱恶欲而不善,然后从而命之曰不仁也,不义也。故曰有情然后善恶形焉。然则善恶者。情之成名而巳矣。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吾之言如此。然则上智与下愚不移有说乎。曰。此之谓智愚。吾所云者。性与善恶也。恶者之于善也。为之则是愚者之于智也。或不可强而有也。伏羲作易。而后世圣人之言也。非天下之至精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孔子作春秋,则游、夏不能措一辞。盖伏羲之智,非至精至神不能与,惟孔子之智,虽游、夏不可强而能也,况所谓下愚者哉?其不移明矣。或曰:四子之云尔,其皆有意于教乎?曰:是说也,吾不知也。圣人之教,正名而巳。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