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户口第九
共 107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5 14:18
均户口第九
夫中国之地,足以养中国之民有余也,而民常病于不足,何哉?地无变迁,而民有聚散,聚则争于不足之中,而散则弃于有余之外,是故天下常有遗利,而民用不足。
昔者三代之制,度地居民,民各以其夫家之众寡而受田于官。一夫而百畒,民不可以多得尺寸之地,而地亦不可以多得一介之民,故其民均而地有余。当周之时,四海之内,地方千里者九,而京师居其一,有田百同而为九百万夫之地,山林、陵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为六百万夫之地。又以上中下田三等而通之,以再易为率,则王畿之内,足以食三百万之众。以九州言之,则是二千七百万夫之地也。而计之以下农夫,一夫之地而食五人,则是万有三千五百万人可以给于其中。当成、康刑措之后,其民极盛之时,九州之籍不过千三万四千有余。夫地以十倍而民居其一,故糓常有余而地力不耗。何者?均之有术也。
自井田废,而天下之民转徙无常,惟其所乐,则聚以成市,侧肩蹑足以争㝷常,挈妻负子以分升合,虽有丰年,而民无余蓄。一遇水旱,则弱者散于天下,而强者聚为盗贼。地非不足,而民非加多也,盖亦不得均民之术而巳。
夫民之不均,其弊有二:上之人贱农而贵末,忽故而重新,则民不均。夫民之为农者,莫不重迁其坟墓庐舎、桑麻果蔬、牛羊耒耜,皆为子孙百年之计。惟其百工?艺,无事种艺,游手浮食之民,然后可以怀轻资而极其所往。是故上之人贱农而贵末,则农民舍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利而居之,其弊一也。
凡人之情,怠于乆安而谨于新集,水旱之后,盗贼之余,则必省刑罚,薄税歛,轻力役,以怀逋逃之民,而其乆安而无变者,则不肯无故而加䘏。是故上之人忽故而重新,则其民稍稍引去,聚于其所重之地,以至于众多而不能容,其弊二也。
臣欲去其二弊,而开其二利,以均斯民。昔者圣人之兴作也,必因人之情,故易为功;必因时之势,故易为力。今欲无故而迁徙,安居之民分多而益寡,则怨谤之门,盗贼之端,必起于此,未享其利而先被其害。臣愚以为民之情,莫不怀土而重去。惟士大夫出身而仕者,狃于迁徙之乐而忘其郷。昔汉之制,吏二千石皆徙诸陵。为今之计,可使天下之吏仕至某者,皆徙荆襄唐邓许汝陈蔡之间。士大夫无不乐居于此者,故恐独往而不能济。彼见其侪?等夷之人,莫不在焉,则其去惟恐后耳。此其所谓因人之情。
夫天下不能歳歳而丰也,则必有饥馑流亡之所,民方其困急时,父子且不能相顾,又安知去郷之为戚哉。当此之时,募其乐徙者,而使所过廪之,费不甚厚而民乐行,此所谓因时之势。
然此二者,皆授其田,贷其耕耘之具,而缓其租,然后可以固其意。夫如是,天下之民其庻乎有息肩之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