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卷第十三
共 182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4 13:57
管子卷第十三
唐司空房?龄法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术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心术上第三十六短语十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母代马走,使尽其力,母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母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道不逺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舎,扫除不絜,神乃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夫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无。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踈之体谓之礼。?物小未一道,杀僇禁诛谓之法。
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直人之言,不义不顾,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则?
天曰虚,地曰静,乃不伐。絜其宫,开其门,去私母言,神明若存,纷乎其若乱,静之而自治。强不能徧立,智不能尽谋。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殊形异执,不与万物异理,故可以为天下。
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无代,马走,无代鸟飞。此言不夺能,能不与下,诚也。母先物。动者,揺者不定,趮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位者,谓其所立也。人主者立于隂,隂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隂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故曰静乃自得。
道在天地之闲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逺而难极也。虚之与人也无闲,唯圣人得虚道,故曰并处而难得。丗。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神者至贵也,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㓗则神不处。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虚矣。虚者,无藏也。故曰:去知则奚率求矣,无臧则奚设矣。无求无设则无虑,无虑则反复虚矣。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位?。无所位?,故偏流万物而不变。德者,道之舎,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舎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闲,故言之者不别也。闲之理者,谓其所以舎也。义者,谓各处其冝也。礼者,因人之情,縁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故礼者谓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故礼出乎义,义出乎理,理因乎冝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僇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
道。
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故曰:可以安而不可说也。莫人,言至也。不冝,言应也。应也者,非吾所设,故能无冝也。不顾,言因也。因也者,非吾所所顾,故无顾也。不出于口,不见于色,言无形也。四海之人,孰知其则?言深囿也。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故曰不伐。㓗其宫,阙其门。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舎也,故曰宫。㓗之者,去好过也。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故曰圣人不言之言,应也。应也者,以其为之人者也。执其名,务其应,所以成之,应之道也。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名者,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人者,立于强,务于善,未于能,动于故者也。圣人无之,无之则与物异矣。异则虚。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可以为天下始。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故曰君子恬愉无为。去智与,故言虚素也。其应非所设也,其动非所取也,此言因也。因也者,舎已而以物为法者也。感而后应,非所设也。縁理而动,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故道贵因。因者,因其能者,言所用也。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故物至则应,过则舎矣。舎矣者,言复所于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