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要约

轻识古籍

共 5356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4-02-07 10:58

修持要约

平时斋戒洁巳,淸心静虑,面西安坐,闭目默然,观想阿弥陀佛?色金身,在西方七寳池中,大莲华上坐。其身长丈六,两眉中间,向上有白毫一条,八棱中空,光明照耀。金色面与金色身,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当令闭?开?,悉皆见之。如此久久?心纯熟,自然感应,见佛金身。此法最为上等。葢心想佛时,此心?是佛,又胜于口?也。身后必上品上生,更于行住坐卧,著衣吃飯,一?时中,默默举?南无阿弥陀佛,?返观自照,这?佛求生净土的是谁?良久,又?如是参䆒工夫,勿令间㫁。忽然亲见弥陀,尽大地是个西方净土。

莲宗宝鉴云:修净土人,凡欲入观正?,西向一心,观想阿弥陀佛而坐。或欲行持,一心观想阿弥陀佛而行。或欲睡时,一心观想阿弥陀佛而卧。功深力久,或于正观?时,?得见之,或于睡梦中见之。但办至诚,必如所愿。观经云: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如百千万亿?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如五须弥山,佛?如四大海水,淸白分明,以无缘?,摄取众生。兼观想观世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软,以此寳手,接引众生。次观想大?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举身光明,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得悉见。随想巳身亦在七寳池莲华内,结跏趺坐,见佛菩萨,并见诸佛,莲华满虚空界。如此观想,善拫愈大。倘或未能,且想丈六小像亦可。

大悲懴文云:观世音菩萨常白佛言,若诸众生受持大悲神呪,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是菩萨全以悲愿度人,大?至菩萨以?佛证无生忍,䆒其因地,纯于?佛上用工,??无间,打成一片。葢佛者心也,?佛?心,心心不二,佛佛皆然,一?贯通,是?净土。?佛之㫖,大畧如斯。辽公祖师得是三昧,以示百二十二人及十八大贤,同修同证,思专想寂,以至䆒竟。

六祖讃云:

?此一句阿弥陀佛,是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此句是三界人天之?目,明心见性之慧灯。

此句是十方虗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

此句是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

此句是渡苦海之?筏,最尊最上之法门。

所有四众弟子,若要心性明朗,时时?想弥陀名号,???功,径徃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彼佛,亲承授记。因誓曰:

我若妄语诳众生,白遭㧞舌尘沙刼。

?明寿禅师

四楝料云:

有禅无浄土,十人九错路。

隂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浄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浄土,犹如帯角虎。

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

无禅无浄土,铁床并铜柱。

万刼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灵芝法师云:愽地凡夫惑业?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刼,受诸苦恼。忽闻浄土,志愿求生,一日称名,?超彼国。若人肯?阿弥陀佛,超?一切善根。何则?虽修一切福业,若无正信,求生浄土,皆为小善根也。若?阿弥陀佛,?愿求生浄土,是为大善根也。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忆佛?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香人身有香气。如此繋心,任运常遮一?恶?。设欲作恶,心常下耎,恶不能成。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便忆佛。以佛力故,恶?自息。又若觉他受苦时,以?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㫁刑狱,以?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宻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

凡修净土,须是自信自行自办,工夫努力,向前灼然,要敌他生死始得。若也半信半,?如何出得轮??若是信得及,便从今日,?大?猛大精进,莫问会?不会,但只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弥山相似,?撼不动。专其心,一其意,或参?,或观?,或十?,或臆?,或默?,或礼?,念兹在兹,朝也?,暮也?,行也?,坐也?,日日时时,不要放舍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纵遇苦乐顺逆境界现前,只是念阿弥陀佛,无一?退惰心,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定生上品。其或力量未?,应须随力修,?朝昏礼?。纵使家缘冗繁,无忘十?称名,猛着精彩,积功累行誓?此生,同登净域,方为了事。要知此事,决定不在,广设道塲,多点香烛上,决定不在有传有授,扭揑做作上,决定不在会说会道、广化人缘上。此等之人,所谓着事相而疎正理,顺声色而背?宗,?他寳而巳无半钱者也。须是以?佛为正行,而兼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修一?善根,悉皆囘向,愿生净土,自然善果圆成,有行有愿,?入无为,此乃佛祖修净业之本也。?人皈依佛㑹,或为病苦,或为?亲,或为消灾祈福,或为修积来生,皆是了还心愿。只求富贵荣华,?耀尘世,罕有为自巳生死,?愿?佛,往生净土者。如此妄想,不合佛祖本愿,纵使一生修诵,错用工夫,临终不得往生。

凡曰作福,尽属有为,乃世间有漏之因,非出世无为之道。修行佛子,宜善思维。一?囘光,愿舍娑婆,往生净土。譬如游子,久客他乡,复归故里。凡?佛人,尘根未净,恶?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妬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謟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及诸随?所生一?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佛歛?,归正?下,打倂净尽,勿令相续。所有深信心、至诚心、?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善心,常常守䕶,但能依法修持,是为净土正行。

初学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巳身,在圆光中,默观?端,想出入息,毎一息默?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勿令间断。行住坐卧,常自宻宻行持,久久纯熟,忽?心?开通,三昧现前,?是唯心净土。天台十?论云:一?诸佛,悉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系?一佛,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专令?阿弥陀佛,?是一相三昧。寳王论云:修持一相三昧者,当于行住坐卧,系?不忘。纵令昏寐,亦系?而寝。觉?续之。不以余业间㫁,不以?嗔等间隔。随犯随懴悔,??常淸净圆明,?是一相三昧也。又须?救度众生心,?至诚心,?坚固心,?深心,加以礼拜?佛。如此则现世?佛加佑,身后必上品上生。救度众生心者,愿生净土,见佛得道后,救度苦?众生,非独度自身也。至诚心者,?心归向,无邪曲也;坚固心者,坚持精进,更不退转也。深心者,用心深至?透净土,如探?底明珠也。三世诸佛,与法界众生,皆由心造。吾心如是,焉得不上品上生?

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至五六十,亦为难矣。况世间无非是苦,但不思省,故不觉知。不称意时,固为苦矣。?或称意,亦无多时。父母妻儿,或疾病死亡;或杀伤离散,或自巳太限忽然而至。平生罪恶,岂得全无?自少至老,积累既多,闭?之后,不?随业缘去。或堕地狱,受诸极苦;或为畜生,受人宰杀;或生饿鬼,饥火烧身;或入修罗,嗔恨战闘。?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受尽福?,依旧轮?,漂流汩没,无有出期。惟西方净土,最为超脱轮?之㨗径,更得不退转。色身难得,趂康徤时,办此大事。当常作?云:吾自无始以来,轮?六道,不知有此法门,故不出离。?日知之,岂可不?时下手。年高者固当急急?力,年少者亦不可因循。平时豫僃,工力纯熟,临命终时,径生极乐世界,視死入地府见圈王,受谴责者,相去万万矣。况其工甚易行,尽大藏中,八万四千法门,无如此之要㨗者,而人或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行,尤可痛惜也。

凡受师友之训诲,恩地之提挈,交游之礼遇,悉皆告以净土而为之?。以至与一?人,或一飯一茶,一言一坐,下至仆?,有事我之劳者,皆以此告之,使脱离苦海。?一?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以是化之,使?生净?。又一?飞禽走兽蜎飞蝡动之?,遇彼宰杀受困时,皆当为?阿弥陀佛数声,或往生呪数遍云,愿汝往生极乐世界。乃至形相不可见者,亦当作是?言。如此则吾善?纯熟,临终上品上生必矣。大?菩萨劝修西方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巳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巳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菩萨。又能过万数,?是阿弥陀。劝人善道,名为法施,劝修净土。又法施之最大者,斋?供佛,烧香献花,悬旙建塔,?佛礼懴,种种三寳上崇奉。以此功德,?向愿生西方,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若为子尽孝,为兄友爱,为弟敬长,乡党邻里,姻亲相接,以礼相与,以恩以至,事君则尽忠,为官则尽仁,为下则?以事上。或教导愚迷,或扶?孤?,或济急难,或惠贫穷,或修桥砌路,或施药散食,或减巳奉养,以利他人,或临财饶人,以自省约。或教人为善,或

讃善止恶,随力所作,世间一?善事,不拘大小,不拘多少,以此?向,愿生西方,常使一?不㫁,?兹在兹,必上品上生。

佛言:欲修净土,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乗,解第一义,劝进行者,此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皈谓皈依佛法僧也。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佛法门,?得往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奉告世人,父母在堂,早劝?佛,更须教以至诚信向,一心专?。寳积经云:世尊父王,顶礼佛足,一心合掌,而白佛言:云何修行当得佛道?佛言:一?众生皆?是佛。汝?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常?精进,当得佛道。观此则知为人子者,断当劝进父母矣。吕文正公,每晨兴礼佛祝云:不信三宝者,幸勿生我家。愿子孙世世⾷祿,䕶持佛法。后吕氏所出,若公著、若好问、若用中,皆贵显而奉佛,竟酬所愿。况求生净土,取必于自巳,而有不可必得?乎?凡在家菩萨,无?信之斋供,必须随顺正法,度日资生。或田畴力作,或巿井经营,或富有家赀,或日求升斗。?则不缺,俭则不奢。如此修行,方为佛子。所以潭州黄老常打铁以修行,居士龎公卖笊篱而养道。喻弥陀画像为业,戴佛庵?烛资身,可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矣。

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文曰:凡一?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纒。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极称意之事。如脱?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凡遇病时,便?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佛,不得说?前闻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温言相慰,祝愿安乐。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但一时同声?佛,待气尽良久,方可哀泣。?有?毫系恋,便成?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得力。若依此者,决定往生,㫁无?也。

知归子问曰:平生未?佛人,还用得否?荅曰:此法僧人俗人,未?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定无,?常见世人,平常?佛,礼讃?愿,求生西方,甚是?拳。及至临病,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净土之事。?待气消命尽,方始十念鸣钟,却如贼去?门,济何事也。

生死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差错,歴刼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常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佛言:若人命终之际,豫知时至,正?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善俱见,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

天台十?论云:临终念佛,名最后心,其心猛利,一?佛名,?生净土。葢垂死时,其心猛健决定,胜于百岁行力,故能感佛来迎,?生彼土也。

莲池大师曰:?佛法门不论男女?俗,不论贵贱智愚,不论老少疲癃,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佛。试为众等言之: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佛。

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佛。

若人子逆,免生爱恋,正好?佛。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佛。

若人有病,?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强健,正好?佛。

若人年老,先景无多,正好?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佛。

若人处忙,忙?偷闲,正好?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净土,正好?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佛。

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佛。

若人叅禅,禅是佛心,正好?佛。

若人悟道,道须佛证,正好?佛。

普劝世人,火急?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䆒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真歇了禅师云:㨗径法门,惟有?佛,功髙易进。若不?佛而求出离者,终无所?。普劝清信,一心?佛,求愿徃生,决矣不悮。

明教大师云:吾劝学道者,若不能顿悟,且把一句阿弥陀佛,常忆常?,常觉常照。何以故?此时纵然未悟,临命终时,仗彼佛力,必得徃生。既得徃生,何愁不悟。诸仁者,要知?佛一门,实乃超出余门之上。

天如祖师云:世人愚昧特甚,教他?佛徃生,毎自诿凢夫,如何敢?,必待来世再修。不知?佛法门,一?信心,弹指可到,总仗佛力接引,何待来生?先德云:此身不向?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斯言诚宜三复。

宗本法师,禅宗净土难易说,?世人提公案做工夫,只期叅禅悟道,不愿徃生净土,此法何如?答曰:利根上智之人,可以?叅实悟,畧有差讹,便?大错。何以故?叅禅悟道者难,?佛徃生者易。古德云:叅禅要了生,?百无二三;?佛求生浄土,万不失一。正所谓有禅无浄土,十人九错路也。法门固有八万四千,总不如一句阿弥陀佛。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