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十篇注釋序

共 100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3:18

曾子十篇注釋序

元謹案:百世學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漸遠者,其言亦漸異。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異,猶非親受業於孔子者也。然則七十子親受業于孔子,其言之無異於孔子而獨存者,惟曾子十篇乎?曾子修身愼行,忠實不欺,而大端本乎孝。孔子以曾子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今讀事父母以上四篇,實與孝經相表裏焉。患之小者,豪髮必謹,節之大者,死生不奪。窮極禮經之變,直通天律之本,莫非傳習聖業,與年竝進,而非敢恃機悟也。且其學與顔、閔、游、夏諸賢同習,所傳于孔子者,亦絕無所謂獨得道統之事也。竊以曾子所學較後儒爲博,而其行較後儒爲庸。顔子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然則魯哀公年閒,齊魯學術可以槩見,後世學者當知所取法矣。元不敏于曾子之學,身體力行。未能萬一。惟孰復曾子之書,以爲當與論語同,不宜與記書雜錄竝行。爰順攷十篇之文,注而釋之,以就正有道。竊謂從事孔子之學者,當自曾子始。又案:漢志載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書,爲第一本。隋志據阮孝緒七錄,稱曾子二卷,連目錄三卷,爲六朝以前舊本,或十八篇,或十篇,無明文,此第二本。新、舊唐書皆作二卷,較隋志亡目錄一卷,其篇數亦不可攷,爲第三本。鼂氏公武據唐本十篇,文蓋與大戴記同。有題紹述本者,紹述,卽樊宗師字,此昭德所據唐本爲第四本。昭德之從父詹事公病其文字回舛,以家藏曾子與温公所藏大戴禮參校是正,并盧辨注。此宋人以單行曾子及大戴合校本爲第五本。楊氏?卽十篇之文而注之,此宋人新注爲第六本。今第一篇爲立事,而高氏、王氏所見首篇皆作修身,與今書不同,此第七本。崇文總目、通志略、文獻通攷、山堂攷索、宋史藝文志等書皆載曾子二卷,蓋同爲一書,此第八本。周逷曾子音訓十篇,此第九本。以上九本,惜皆失傳,無從參校。今之所據,惟大戴記中十篇耳。其自汪晫以下九家,雜采他書,割裂原文而爲之,今附錄於後,不足數也。近時爲大戴之學者,有仁和盧召弓學士文弨校、盧雅雨運司。見曾刻本,有休寕戴東原吉士震校刻 武英殿聚珍板本,有曲阜孔撝約檢討廣森補注本,有高郵王懷祖給事念孫、江都汪容甫㧞貢中在朱竹君學使筠署中同校本,有歸安丁小雅敎授?本。元今所注曾子,仍據北周盧僕射之書,博攷羣書,正其文字,參以諸家之說,擇善而從。如有不同,卽下己意,稱名以別之。至於文字異同及訓義所本,皆釋之以明從違之意。又嘗博訪友人,商?疑義,說之善者,擇而載之。時嘉慶三年,敘錄於浙江使院。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