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恵清和論

共 57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09:21

夷恵清和論

伯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非其君不事,非其人不使,乃至餓死而不顧,是以孟子謂之清。栁下恵辱其身,降其志,不羞汚君,不辭小官,乃至三黜而不去,是以孟子謂之和。若校之聖人之道,可以進則進,可以止則止,是天下之是,非天下之非,出攣拘之域,不敢滯於物,通塞若水,變化若龍,動之謂聖,静之謂道,非可以一善目,非可以一行稱,安肯立?人之朝,黜而不羞,耻武王之粟,餓而至死。故曰。彼之所行皆一方之士也。若即而評處在於清和。互有短長。請列而辯之。彼伯夷者。揭標表不㓕蹈臣子之所難行。信道之篤執之如山。嫉?之心?之如鬼。清風所激有心必動。此其所長也。至於傳之汎愛易之随時。聖人之權濟物之義。豈止未暇。亦將有妨焉。若栁下惠,辱己以求利物,㓗身以事無道,唯斯人是哀,唯吾道是存,薰蕕雖同,河濟不雜,此其所長也。至於無道則隠,亂邦不居,而飲盗泉,食人粟,垂傲物之迹,近寛身之仁,又君子所不由矣。則清和之用於與奪,功雖均,然清之流,矯於前而激於後,使萬年亂臣賊子懼,貪夫?人耻,且衆人之所難爲者也。和之迹,疑於徃而敝於今,使夫偷苟之軰有容,貪利之徒得語,且衆人之所易爲者也。顔回曰:舜何人也?孟軻曰:謂其身不能,是賊其身。夫然,則士之率性飭躬,立志希古,當以聖人爲凖的,中庸爲慕尚。力苟不足,寕中止焉,則清與和皆非通道,不可準則。若循迹而辯,以矯俗爲心,不得已願附清者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