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秦篆譜序劉跋

共 80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08:58

泰山秦篆譜序劉跋

史記載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縣,立石刻辭令。世傳泰山篆字可讀者,唯二世詔五十許字,而始皇刻辭皆謂已亡,莫可復見。宋丞相莒公鎮東平日,遣工就泰山模得墨本,以慶曆戊子歳别刻新石,親作後序,止有四十八字。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亦言,友人江鄰幾守官奉髙親到碑下,纔有此數十字而已。余以大觀二年春,從二三郷人登泰山,宿絶頂,首訪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髙不過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廣狹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礱。所謂五十許字者,在南面稍平處,人常所撫搨,故士大夫多得見之。其三面尤殘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審觀之,隱隱若有字痕,刮摩垢蝕,試令摸以紙墨,漸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摸之,然終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復宿岳上,親以氊推從事,校之他本,始爲完善。蓋四面周圍悉有刻字,總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從西面起,以北東南爲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東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復轉在西南稜上。毎行字數同,而每面行數乃不同,如此廣狹不等,居然可見。其十二行是始皇辭,其十行是二世詞。以史記證之,文意皆具,計其缺處,字數適同,於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歐、陽二公初未甞到,惟憑工匠所説,無足怪。人多以二公爲信,故亦不復詳閲。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制度以歸。親舊聞之,多求訪問,倦於屢報,乃爲此譜。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讀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書之,其毁缺及漫滅不可見者七十有六,以史記文足之,注其下。譜成揭壁間,乆幽沉晦之迹,今遂歷然。秦至無義,不足論,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師,經千三百有餘歳而復彰,兹可尚也。如親?逺黎,史作親廵逺方,黎氏金石刻作刻石,著作休,嗣作世,聽作聖,陲作垂,體作禮。昆作後,則又史家差誤,皆當以碑爲正。其曰御史大夫者,大夫也。莊子曰:且而屬之大夫。衛宏曰:古文一字兩名,因就注之。史記於瑯瑘臺刻石,備列從臣名氏,余家所收瑯瑘殘字,亦有五夫字,然則夫從一大因不復重出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