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堂

共 8958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3-12-08 00:14

先賢堂

《金陵志》馬光祖建。祀周漢而下四十有一人。曰至徳讓王呉太伯。初逃句曲山中。越相國范蠡。築越城。漢嚴先生子陵光。結廬溧水。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亮。徃來說呉同伐曹操。又勸孫權定都。呉輔将軍婁文侯張子布昭。有宅有張侯橋。呉将軍南郡太守周公瑾瑜。有周郎橋。呉侍中尚書僕射是子羽儀。有宅。晉太保睢陵元公王休徴祥。有墓。晉平西将軍孝侯周子隠處。有䑓。晉太傅丞相始興文獻公王茂弘導。有宅。晉太尉大司馬長沙桓公陶士行侃。晉侍中驃騎将軍忠貞公卞望之壼。有廟。晉太傅廬陵文靖公謝安石安。有宅。晉車騎将軍獻武公謝㓜度玄。有墅。晉右将軍會稽内史王逸少羲之。晉中領軍光祿大夫呉處黙隠之。有宅。宋徴君雷仲倫次宗。開舘鷄籠山。齊貞簡先生劉子珪瓛。居檀橋。齊諸王侍讀陶通明弘景。居茅山。梁昭明太子蕭徳施統。有書堂。唐太師刑部尚書魯公顔清臣真卿。昇州刺史。唐翰林供奉李太白。徃來金陵。唐山南西道節度叅謀孟東野郊。溧陽尉。南唐司徒致仕李致堯建勳。賜號鍾山公。南唐内史舎人潘佑。樞宻使。濟陽武惠王曹國華彬。開寳中昇州行營統帥。尚書忠定公張復之詠。祥符中再知昇州。中丞恭惠公李㓜幾及。淳化中昇州觀察推官。樞宻孝肅公包希仁拯。天聖中知江寧府。丞相忠宣公范堯夫純仁。治平中轉運判官。宗正寺丞純公程伯淳顥。嘉祐中上元主簿。監安上門鄭介夫俠。有祠。少師龍圖學士文靖公楊中立時。甞家溧陽。參政荘簡公李㤗發光。紹興中宣撫使。太師丞相魏國忠獻公張徳逺浚。紹興中留守都督。秘閣忠襄公楊希稷邦乂。建炎中知溧陽縣遷通判。太師丞相雍國忠肅公虞彬父允文。紹興中督府叅謀。太師徽國文公朱元晦熹。淳熈中除轉運使。安撫殿撰宣公張敬夫拭。督府機冝文字。太師正肅公呉勝之柔勝。生金陵。太師叅政文忠公真希元徳秀。嘉定中轉運使。周應合記曰。公卿大夫士可祠三。道一。徳一。功一。金陵上下數千年間。有道。有徳。有功者相望。呉晉皆有祠。而他代闕焉。寳祐丁已公属馮君去非。定其可祠者而為之讃。越一年祠成。志又曰始定四十二人。公祖野亭先生與焉。公止之而仍虗其一云。

《太平州圖經》堂祠齊謝宣城眺。梁陶隱居弘景。本朝陳少師規。宋少師惠直。郭金紫維。子朝請詳正。王直講逢。李編修之儀。李左司檉。唐修職敏求。舊名兩賢。祠李翰林。潘逍遥。開禧間。增置像位凡十有二賢在州學。《三山志》堂在福州府學。慶暦皇祐間。陳先生襄。鄭先生穆劉先生彛。皆已登仕籍。鄉人尊師之。與周先生希孟。陳先生烈同號五先生。紹聖初。賢良陳暘始與提舉陳敦夫請置祠于學。郡守温公益從之。遂立五先生祠。政和中黄尚書裳。復以閩清校勘陳公祥道觧經。以悟學者。宣和中。余太宰深。復以候官劉公康夫教授諸生為公。其後又以福清鄭公使節義著聞。並圖像于學。先是唐觀察使常衮配享學官。政和中柯暘為漕。目試院遷其父龍圖述生祠於學。遂並稱為十先生。又其後王端明祖道亦以有功於學。祀馬。紹興九年。張丞相浚。言常公首振儒風。不可與後來者並列。乃位常公於中。益以歐陽詹與諸公列左右。乾道間。有言陸公沽亦鄉先生宜祠者。於是為十三人。 襄。字述古。候官古靈人。氣古行髙。與鄭先生穆。周先生希孟。陳先生烈為友。時學者方溺於雕篆之文。所謂知天盡性之說。皆指以為迂而莫之講。四人者獨以斯道鳴。聞者咲之。不為變。守之益堅。躬行於其家。而逺及於州閭。皇祐初知河陽縣。冨鄭公弼移鎮河陽。厚遇之。㑹入。相。以文學政事薦。召試秘閣校理。判尚書祠部。權貴人奏乞寺觀名額。且度僧道士。先生執著令。奏言近年以來。自宫闕宦官以及要近。一例陳乞。盖秉政大臣。不為陛下愛惜典刑。臣不敢奉行。尋知常州。熈寧初。召修起居注。知諌院管勾。國子監薦常秩。陳烈。管師常。程頥。經明行修。召為太學官。遷知雜侍御史。論青苖可罷。召試知制誥。先生言論事未能開悟聖意。不敢就請外補。 上批其䟽曰。朕慕卿經術行已。深惜逺去。遂復修注。尋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適河决河北。有詔先生視草。以水不潤下為言。中書攺之。乞知陳州。召還。知通進銀臺司。除樞宻直學士。判太常寺。兼侍讀。卒年六十四。有文集三十卷。紹興初。上得先生所薦司馬光以下三十三人奏草。手詔褒嘉馬。 穆。字閎中。馬學修飭。歴國子監直講。太常慱士。熈寧中。為岐王侍講。陳先生㐮為臺雜。䟽言府僚不可不謹擇人。神宗曰。如鄭穆徳行。乃冝左右王也。出知越州。元祐初。入為國子祭酒。時楊王荆王請為侍講。除直集賢院。楊王翊善。太學諸生復上書。乞為師範。除祭酒。未幾。請觧職許之。五年。除寳文閣待制。復為祭酒。踰年乞骸骨提舉杭州洞霄宫。給事中范祖禹上䟽。穆年雖過七十。祭酒為國子師。非藉其筋力。願留之。以示朝廷貴老貪賢之美。太學諸生請留者亦數百人。皆不報。公卿大夫太學之士。設祖道供張汻東門外。辭决而去。卒年七十五。希孟。字公闢。通五經。尤邃於易。取孟子闢楊墨之義以為名而字馬。初與鄭先生穆為同志友。後得陳先生襄。陳先生烈。相與講貫。力主斯道。既而劉先生彛。以問學顯名。復與定交。學者師慕之。知州劉公夔曹公頴叔。蔡公襄。皆親至學舎。質問經義。既而部使者相繼論薦。詔賜粟帛。授将仕郎試國子監四門助教。充本州學教授。先生三表力辭不許。尋以病終。年四十二。門人曾伉陸宣。朱敏中。許将。曾默。范鏜。陸衍。王晦。林璋等七百人。相與塑像立祠堂于保福寺。元符中。太守率僚屬致奠焉。有詩義十卷。易義十卷。春秋義三十卷。雜文二卷云。 烈。字季慈。年甫十四。繼失怙恃。水漿不入口五日。自壮迨老。享奉如事生。特立獨行。非禮不言不踐。雖御童僕。如對大賔。慶暦中。蔡公襄為守。下車之始。以書問閩俗利病。先生條利害二十篇獻之。甞謁襄。留建溪灘詩以諷之。襄為霽威嚴。先生通三代之禮。凡冠婚䘮祭。悉遵行之。雖愽學如陳先生襄。劉先生彛。皆問禮焉皇。祐五年。周先生希孟。及鄉老柯懷祚等。舉先生文行。太守以聞。詔授将仕郎。試祕書省校書郎。本州教授。三表辭不許。復授守安州司戸叅軍。充國子監直講。又辭。元祐元年。授宣徳郎致仕。其後監司復薦落致仕為州學教授。改京秩。凢六考。不願磨勘。不受廪祿。敝衣糲食。裕如也。卒年七十六。有孝報經三卷。授其子丞。 彛。字執中。少師事安定胡先生。初為朐山縣令。恤孤寡。平賦歛。作陂池。教種藝。振㳺惰或類其事為一書曰治範。熈寧二年召對。言聖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取士不以體用。而尚聲律浮華。則風俗偷薄。上恱。歴都水監。除兩浙運判。移知䖍州。嵗饑。民多不舉子。俗尚巫。獄訟尤多。彛為三勸以諭之。在任四年。奏課連最。加直史館。知桂林。以元祐六年卒。年七十。先生著書以皇極為本。述七經中義。有文集三百二十卷。 俠。字介夫。嘗從王安石學。舉進士調光州司法。秩滿至京師。會安石秉政。為具言青苖免役用兵之害。不荅。復數以書論之。亦不報。乆之。監在京安上門時。初行免役。及收市利錢。會大旱。河東北陜西流民入京師。先生畫圗為書勾馬遞以聞。曰如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斬臣以正欺罔之罪。又自劾擅發馬遞。上覧䟽歎息。終夕不寐。翌日詔韓維等體量發常平倉。放商稅務。及諸門稅錢三十文以下。市利錢二十文以下。青苖免役。方田保甲並罷。凡此類十八事。民間讙呼相慶。遂下詔責躬求言。越七日大雨上。出圖示宰執。且責之。安石遂力求去薦吕惠卿執政。先生上書。言安石本為惠卿所誤。今復相拔援。以遂前非。不為宗社計。又䟽切諌用兵它語。譏大臣甚衆。并詆䑓諌。如芻靈未偶。惠卿怒。以為謗訕。編置汀州。移英州。先生徒歩赴貶所。居十年。陳先生襄在經筵。薦司馬光而下。最後言先生忠直。哲宗登極放還。用蘇軾孫覺等薦。除泉州教授。秩滿諸生借留州奏得再任。元符元年。再貶英州。徽宗登極。遇赦東歸。復為泉州教授。崇寧初。又勒停。尋復将仕郎。卒年七十八。建炎間。詔録熈寧元祐忠讜子孫。中書舎人林遹以聞。紹興初贈朝奉郎。授孫嘉正官。嘉正終朝散官。知建昌軍。 祥道。字用之。慱學尤精於禮。嘗著禮書。王安石以聞。詔尚書給筆劄以進。除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兼太常慱士。卒年五十二。有論語觧行於世。 康夫。字公南。從周先生希孟學。知州張公伯玉。元公絳。程公師孟。皆慕重之。熈寧中。五路置學官。有靖以康夫主畨禺學。進志述二十七篇。其文皆羽翼詩書。根抵仁義。元祐三年。以六舉該恩。先唱名二日卒。年五十三。鄭先生俠表其墓。 祐。字亦顔。刻意學問。為莆田簿。荆湖廣南路宣撫司。准備差遣福建茶事。司幹辦公事。所至有惠愛。察識寃枉。於茶法講究尤不苟。每謂㩁無良法。能以仁恕存心。寛其禁網。使公家不失大利之源足矣。與使者論辨不屈。泉南當海舶運輸之衝。使者欲復市易。公曰此漁奪之術。言之切至乃出。盡心職事。不求榮進。或勸以治生。笑不答。讀論語。尚書。中庸。大學。反復玩味。究其旨歸。居母憂終䘮。不忍去墳墓。不随俗之。好尚。亦不顧人之是非。率以禮經從事。既至。里居士大夫状其質徳。乞添差教授本州。帥葉公夣得以聞。從之。命下而卒。

《輿地紀勝》堂在福州學。圗經云。以唐歐陽詹登龍榜。陳詡父子。侯固叔姪。歐陽毗兄弟。又云本朝許將。陳襄。鄭穆。劉彛。周希孟。陳烈。置先賢堂于學宫。後以陳祥道。余深。劉康夫。鄭俠。而次為十先生。至紹熈間。乃位常衮於中。益以歐陽詹。列諸公於左右。於是為十三人。《臨安志》寳慶二年。袁安撫韶。又請于朝。伏覩乾道中。忠定史越王。以故相鎮越。於鏡湖立先賢祠。凡㑹稽先儒髙士。揭石分享。遂為一郡盛典。近者朝家復賜緡錢。葺而新之。又金陵因卞壼舊宅。亦取江左諸賢萃為一祠。皆所以見尊禮名勝。昭示民則之意。杭居吳㑹為列城冠。湖山清麗。瑞氣扶輿。人傑代生。踵武相望。祠祝未建。實為闕文。仰惟聖神御極。萬化維新。飾治以文。増光儒道。其在首善之地。若兹逸禮。庸可不搜舉而振起之。韶承乏京邑。職在宣化。昨以三賢祠宇位置弗稱。已更諸爽塏獨先賢祀典未秩。營度有日。擇勝良艱。近間南山之北。新隄之上居民有以屋廬園池求售者。因捐公帑以酬其直。計緡錢七千有畸。甞躬徃相視其地。前挹平湖。四山環合。基址夷曠。意像窈深。今欲建立堂皇。表以臺門。翼以廊廡。繚以墻垣。通以橋梁。剏為嚴奉先賢之所。併欲稽考歴代史傳及百家之書。并郡志所載。凡忠臣孝子。善士名流。有徳行節義。學問功業。足以表世厲俗者。詮次事實。撰述繫賛。勒諸堅石。列置中堂。將以旌前哲而淑方來。隆上都而觀萬國。其於教化實非小補。㳙日鳩工。以次興建。所合具申朝廷。欲乞劄下本府。以憑遵守施行。從之。乃取本郡自古名徳許箕公而下。凡三十四人。及孫夫人以下五氏。具述事蹟。刻石作賛。祠宇雖濵湖。入其門一徑縈紆。花竹蔽翳。亭相望五六。來者繇振衣。歴古香。循清風。登山亭。憇流芳。而後至祠下。既又徙玉晨道宫於祠之艮隅。以奉灑掃。而易扁曰旌徳。且為門便其徃來。直門為堂曰仰髙。中書舍人王塈為祠記。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許由冢。且疑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獨由不少概見。子長愛竒入也。而於逃隠之事。猶未之信。亦以世逺。薦紳先生難言之故耳。指為杭人而列之祠。固不害為尊賢之意。然必實有所㨿。始可傳信。淳祐志。覺其非。以為晋許游居昌化晚山。即許逺逰也。嘗採藥於潜。遺迹為許游觀。盖由游二字同音而訛。此說是矣。然羊裘一翁。清風萬古。以中書舎人王塈記。今皇帝嗣位之明年。改元寳慶。既進賢舉廉以厲在位。又褒表先朝儒學之望。且訪其後而官使之。意嚮所形。天下風動。九月吉日。知臨安府袁公韶言于朝曰。聖明御極。留神治本。㣲臣承乏輦轂下。将何以宣布上指。為列州率維。昔太師忠定越王鎮會稽。甞集郡之先賢立祠鏡湖上。嵗乆弗治。近朝家賜錢増葺。所以祓飾厥文而垂後法也。錢塘為浙右都會。名人鉅公。前後相望。獨未有論次章述者。今将考此邦人物。倣會稽故事。剏為祠宫。俾國人有所矜式。於教道其有補。朝廷嘉馬。即日報可。並南山下少北新隄之上。有以園廬求售者。公徃視之。則水環其址。平湖滿抱。林巒映發。夷曠静廼深。易以緡錢。為之區畫。外堂内室。周以廊廡。門垣橋徑。各當位置。涓辰賦工。民以恱從。遂采摭郡志。旁捜史籍。上下數千載間。得全節之士。自許箕公而下。三十有四人。女婦之以孝烈著者五人。輯其平生大槩。製賛刻石。列之堂室。以代繪像。又明年移洞晨舊觀於其側。俾掌薫潔之事。請易其額曰旌徳。今丞相魯公為大書而揭之。既訖工。属壁為記。堅聞一鄉之善士。生同時居同里。耳聞目接。固有與之俱化者矣。若居雖同里而生不同時。其得於父兄長老之傳。如楚國先賢。襄陽耆舊。二傳所載。士大夫或未必盡知。而凡民何從知之。况六飛移蹕。今已百年。物繁俗靡。歩城不跬歩。湖山之麗甲天下。良辰美景。婆娑遊衍。又安知許嚴亮節之在此都也。今也周列祠下。挹志士之流風。識正女之徃行。将有起敬起慕。若醉醒而夣覺者。是豈不為感發人心之地哉。公於先賢去取之際。進徳行而退文藝。先節義而後功名。使聞之者有益。蹈之者無弊。權度森然。莫不歎其精且詳也。竊考國家盛時。以三司開封為天下劇任。號稱省府。必用清流。而異時登擢俊異。徃徃由此。其選盖本之儒術以觀其識。投之盤錯以觀其能。祖宗詳試人材。盖有深意。官制行。三司職歸戸部。而行都繁穰。視開封則一。公被遇先帝。自軍器少監。擢兼府事。歴司農太府。逐由地官貳卿而陟文昌。六載于茲。淵源流通。而上有餘財。條教明清。而下無犯令。群情肅穆。百廢具舉。省府二任。處之裕如。非平時學問明於體用。則酬酢事物。馬能從容不迫。審所先後若此耶。先賢名氏傳賛紀述詳矣。兹略不叙。獨叙建堂本意。于以表明時宅牧得賢之美。且著京邑所以承流宣化之實。俾群方來觀者。知所取則焉。寳慶二年六月旦日記。 袁安撫韶先賢賛 陶唐許箕公 一身蘧廬。萬物土苴。黄屋垂裳。何有於我。洗耳之泉。晝夜不舎。稽留之山。可眇天下。 漢嚴先生 甄殷陶周。起渭去莘。先生奚為。畢世隠淪。西都之季。氣節不伸。以此助理。匪㓗其身。 呉将軍凌公 蜮視曹瞞。霆掃蜂蝟。翼蔽仲謀。脫危虎尾。忠不顧身。有霣無二。豈曰兵家。為古國士。 晉文正范先生 㴠今茹古。殫見洽聞。津航學海。從者如雲。周粟雖甘。其忍去殷。文正之謚。汗簡流芬。 晉中尉禇公 龍躍鳯鳴。人物之盛。雖有它樂。亦不敢請。晚覿清姿。瞿然興敬。悟善者機。心會神領。 晋孫先生 造物與游。盡性窮理。闇室不欺。佩仁服義。禹稷同道。飢溺由已。天嗇其年。如顔之死。 宋龍驤將軍卜壯侯 惟節與誼。天下大閑。杲杲龍驤。為人所難。死輕鴻毛。名重泰山。兇徒逆儔。胡不厚顔。宋范先生 世降俗漓。貨力為已。隣有急難。睨而不視。温温徳人。藥疾槥死。榆隂孟亭。必恭敬止。 齊禇先生 瀑布長虹。難比其潔。剡山白石。莫抗其節。蒲璧空還。不受覉紲。館巗之阿。太平日月。 齊顧先生 寒松恠節。殘膏腹笥。蓼莪廢詩。晋裒是似。山谷諌編。蛛網金匱。南風帝琴。草堂流水。 齊杜先生 軒冕市朝。醯雞舞甕。肥遯丘園。道義為重。子亦謝官。菽水歸奉。橋梓俱零。死生同夣。 梁太中大夫范公 帝師之學。惜不逢時。諤諤忠諌。汲直之遺。秩二千石。秋毫無私。家徒壁立。萬古清規。 梁范先生 抱甕生涯。山澤臞儒。匿瑕之徳。薫浹里閭。跨齊歴梁。蕭然隱居。孰云好爵。不如園蔬。 梁記室禇公 賾探羲文。學鄙歆向。孝通於天。日嚴以敬。溢米廢餐。居廬滅性。超絶古今。冠冕百行。 唐太常卿禇康公 潜龍將翔。霧雨先集。貂珥蟬聮。康濟鴻業。鳩杖之歸。遺恨黄閣。蒼梧白楊。始終遇合。 唐太尉禇公 受遺老臣。立朝孤忠。事有至難。遑恤我躬。逐餽湘水。胎禍漢宫。委階之笏。光摩蒼空。 唐禮部尚書褚文公 發揮聖真。經緯邦國。端憂言歸。廬在空谷。松栢滋榮。塵鹿攸伏。惟孝惟忠。其人如玉。唐荆州大都督許公 氣吞軋犖。屈事髯張。鯁賊喉牙。為國金湯。壯哉義士。魂兮故鄉。名存忠烈。廟食相望。 唐章先生 終唐之世。垂三百年。於杭大州。得三人焉。孝通神明。維徳之全。殺青闕文。我永其傳。 後梁吳越王武肅錢公 匹馬一呼。奄有呉會。櫝而蔵之。百年有待。子孫其昌。生民永頼。錦衣故城。山川不改。 後梁給事中羅公 浣西草堂。白髮參謀。竒骨非媚。與俗為仇。鼉江百篇。擬度驊騮。異世一轍。汗漫天游。 皇朝秦王忠懿錢公 真人龍興。揮斥六合。我有土田。圖獻閶闔。吳芮分茅。忠載令甲。煌煌大星。流光累葉。 皇朝吏部侍郎郎公 名貴公車。萬乗知已。膏馥詩書。嶺嶠洙泗。鰲頭倦游。宴林禊汜。毉國刀圭。乃砭州里。 皇朝知制誥謝公 决河之諌。砥柱頽波。爰田之均。槩量取禾。象璜衆建。子衿肩摩。乃言底績。其徳不瑕。 皇朝諌院錢公 大科異等。一翁二季。白眉最良。徳稱其位。玉立朝紳。霜清諌紙。犖犖如公。百年有幾。 皇朝和靖林先生避影林壑。清畏人知。爾梅多事。漏吾天機。長風孤騫。秋鶴與飛。山髙水深無成無虧。 皇朝翰林學士沈公 伊昔繡㳺。駭耀閭里。而公之歸。仁及生死。甎花日新。遂栢風起。哲人其萎。命也天只。 皇朝太中大夫錢公翩翩王孫。侃侃儒素。國有大疑。庭杭三䟽。平生美官。一寒如故。何以贈終。知者明主。 皇朝龍圖學士陸公 琱戈盪節。邕柱延鄜。航琛輦贐。威行令孚。青苖之議。千喙囁嚅。聿端膚寸。膏澤蠶鳬。 皇朝龍圗閣學士錢公 戒得若仇。口唾鈎餌。疾惡如風。筆驅蛇豕。孤雲九華。一斥不起。名振雞林。清哉膚使。 皇朝祕閣吳公 帝學巍巍。㳺戯弄翰。言當格心。奚止筆諌。常棣專經。谷風共難。施屯豐年。識者之嘆。 皇朝龍圖閣學士虞公鴻鴈安居。鼪鼯懷惠。皇皇者華。君子豈弟。若人侵官。事特其細。投劾以爭。所重國體。 皇朝八行崔先生 尸祝于庠。惟禇及許。異世並祠。以盛徳故。行歸于周。為彠為矩。仰止髙山。尚其踵武。 皇朝太師崇國張文忠公關洛正傳。表㣲繼絶。道扶中興。大義昭揭。讒波稽天。何傷日月。揚光于今。益暢忠烈。 孫氏定夫人 烈烈共姜。英英陵母。惟夫人徳。二美俱有。嵗晚養堂。金章紫綬。受報于天。俾昌俾夀。 虞氏夫人 彤史無傳。女師罔詔。展如之人。獨懷清操。埜服巖居。名齊徳曜。爰表芳徽。來者是傚。 馮孝女 孝之大端。于終于始。有女能之。愧彼男子。靡室靡家。飬生䘮死。揭名鄉關。永錫爾類。 何氏節婦 臨難守節。哲士難之。惟此烈婦。白刄弗移。殺身成仁。其甘如飴。松栢之心。匪姑馬知。 盛氏孝婦 婦之事姑。難於事親。乃眷淑徳。今昔異聞。里闕表懿。史冊揚芬。閨門之化。式是國人。

《臨川志》鄭起濵州學重建先賢堂記 像先哲以示崇属。在在然也。夫其抱明握醇。焯焯斯世。豈非黨里之所敬慕。必表而出。以耀其覿媺其趨。亦風化之大者。此邦實昉於淳熈間趙俟為之興祠。繼而益附。今而蒐補不遺盛矣。然祠始寓於郡學之文昌軒。軒為眺翫所。吏僕道以徃來。鄰於褻。再徙于演道堂後。楹之左位所不寛愽。人隘之。刺史寺丞林公孝聞。下車不數月。每慨觀瞻未肅。展敬無容。名腆而實意歉。祀存而文獻缺。乃度地學之西偏而新其宇焉。尺梠寸瓦。悉公為辦。日在胃而址。火南正而畢。盖公以寛栗厚士俗。敬簡理官事。慈明得人心。矧景哲之誠䔍。而激奬之義宋。故能意所就而今随。費不吝而工勸。役不踰時而亟成。自晏元獻。曾南豐而下凡十有三人。咸秩有儀。或登元立要。而位與徳顯。或潜深伏隩而文與行髙。躔離相輝。圭璧交映。見者肅心。昔丹青澷漶而今顯設。昔規模褊狹而今敞晃。昔氣象秋然闇然而今儼然且穹然矣。人之所賦與其所趣。自有不同。道義所在。何間窮逹。苟立節。立言。立功。一有補於治教。皆聖賢所嘉尚。夷清惠和尹任。孟軻氏俱不敢廢。後世聞其風而起頑懦。易鄙薄。與期於任重者知所羡慕。誠有待於發揮其致。何獨伯夷之得夫子也哉。先覺後覺。相為師資。是數君子者。發其幽光。似有待乎。今也表宅里。植風聲。寖不古矣。視益迂矣。拳拳專以崇属為風化之大者。捨公其誰歸。起濵掾文學。公門人也。諸生以記請弗置。迺揖而諗之。曰本原師友。而納諸道徳。公之意也。扶植世教。浚源而導其流。先哲之心也。居是邦登是堂。進而瞻先哲。其知所師法乎。退而泝公之意。其亦有所感發乎。詩云。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又云以似以續。續古之人。請事斯語勉之。紹定二年已丒八月朔。修職郎撫州州學教授鄭起濵記。《陳元晋漁墅類藁》陳元晋潭州州學先賢堂記 濂溪先生起湘中。上承孟氏之傳。傳明道伊川二先生而道益明。祠于學舊矣。龜山楊先生。文定。五峯二胡先生。晦庵朱先生。南軒張先生。見知間知。發明衛翼之功尤大。其附之祠。則潭其所㳺居云。爾祠寓稽古閣之翼室。余來眡事三日。謁先聖已。則謁先賢。顧瞻位置?隘。面勢䵝昧。大懼不足以揭䖍教敬。規易置之。多事未皇也。越明年五月。上印将行。會帑有羡布。相先聖廟門之右得隙地。縱十丈横半之。草莽藂翳。下為汚池。然嚮南明敞。平治而埤益之。作祠為冝。遂出錢緍三千。米石二百。諉善化令趙君汝叙。文學雷君必奮。共圖之。且俾以故侯西山真先生列之祠。十月趙君以書來告。廼七月朔肇役庀徒。焚薉翦蕪。䟽洳决汚。築贏千夫。厥基砥如。立堂三楹。延宇垂阿。繚以修廡。屏以崇閎。工堅材良。鉅麗宋壮。可百年不壞也。余方歸憩武夷山中。士友坌集。客有詰余者曰。潭非昔康裕比。城復于隍。戎伏于莽。托裏捍表。護有慮無。是所急也。苟力之紓。釋此不虞。而顧彼之圖。子非迂乎。余曰。邇謀若切。逺猷若迂。其來尚矣。雖然。艱難危急之秋。衆心成城。以理義之強也。無競維人。以衆善之助也。學術明則人心正。師道立則善人多。潭之民以淳古稱。士以節義著。其質厚。其志美。牖之以學而表儒先以風之。俾民若士。以瞻以儀。良心典起。而知人之所以貴於物。中國之所以别於夷狄者。必尊君。必親上。可殺可辱。而不可與為亂。出而立乎人之本朝。有陳義秉法之風。有首公犯難之操。誠死社稷。誠死封疆。使姦邪閉息。而緩急有所怙。其關繫顧不重乎。是則師帥之事。而區區所為作祠之意。客乃謝不及。因書以遺趙君。㑭刻之石。以諗學者勉焉。《真西山集》謁先賢堂祝文 惟閩邈在南服。而詩書文物之盛。軼于中州者。以有牧守為之作興。鄉賢為之表倡故也。兹堂所祠。為位十有八。或以符竹。或以枌榆要皆有功於士類者也。其間經術之淵邃。徳行之超卓。名節之巍峩者。尤使人瞻慕而起敬焉。叨恩來守。緬懷前哲。釋菜訖事。祗謁于庭。髙山仰止。庻幾萬一。《北澗禪師詩》次韻盤隱陸别駕先賢堂下月夜見寄 自與先賢分不生。酒舡隙地鶴随行。橋䦨架碧疑虹跨。葑畛圍香擬岸横。凉度緑雲花不寐。燼餘紅淚燭湏更。明朝秋思誰先得。笑聽蘋花與蓼爭。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二百三十五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