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大鹵簿

共 9434字,需浏览 19分钟

 ·

2023-12-06 03:38

中朝大鹵簿

先象車,鼓吹一部,十三人,中道。次靜室令,駕一,中道。式道候二人,駕一,分左右也。次洛陽尉二人,騎,分左右。次洛陽亭長九人,赤車,駕一,分三道,各吹正二人引。次洛陽令,皁車,駕一,中道。次河南中部掾,中道。河橋掾在左,功曹史在右,並駕一。次河南尹,駕駟,㦸吏六人。次河南主簿,駕一,中道。次河南主記,駕一,中道。次司隷部河南從事,中道。都部從事居左,别駕從事居右,並駕一。次司隸校尉,駕三,㦸吏八人。次司隷主簿,駕一,中道。次司隷主記,駕一,中道。次廷尉明法掾,中道。五官掾居左,功曹史居右,並駕一。次廷尉卿,駕駟,㦸吏六人。次廷尉主簿、主記,並駕一,在左。太僕引從如廷尉,在中。宗正引從如廷尉,在右。次太常,駕駟,中道,㦸吏六人。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掾、功曹史居右,並駕一。次光禄引從,中道。太常主簿、主記居左,衞尉引從居右,並駕一。次太尉外督令史,駕一,中道。次西東賊倉户等曹屬,並駕一,引從。次太尉,駕駟,中道。太尉主簿、舎人各一人,祭酒二人,並駕一,在左。次司徒引從,駕駟,中道。次司空引從,駕駟,中道。三公騎令史㦸各八人,鼓吹各一部,七人。次中護軍,中道,駕駟。鹵簿左右各二行,㦸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一部,七人。次步兵校尉在左,長水校尉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右二行,㦸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射聲校尉在左,翊軍校尉在右,並駕一。各鹵簿左右各二行,㦸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驍騎將軍在左,游擊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左右引各二行,㦸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騎隊,五在左,五在右,隊各五十匹,命中督二人分領左右,各有㦸吏二人。麾幢獨揭鼓在隊前。次左將軍在左,前將軍在右,並駕一。皆鹵簿左右各二行,㦸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黄門麾騎,中道。次黄門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駕駟。八校尉佐仗,左右各四行,外大㦸楯,次九尺楯,次弓矢,次弩,並熊渠、佽飛督領之。次司南車,駕駟,中道。護駕御史,騎夾左右。次謁者僕射,駕駟,中道。次御史中丞,駕一,中道。次武賁中郎將,騎,中道。次九游車,中道,武剛車夾左右,並駕駟。次雲罕車,駕駟,中道。次闒㦸車,駕駟,中道,長㦸邪偃向後。次皮軒車,駕駟,中道。次鸞旗車,中道。建華車分左右,並駕駟。次護駕尚書郎三人,都官郎中道,駕部在左,中兵在右,並騎。又有護駕尚書一人,騎,督攝前後無常。次相風,中道。次司馬督,在前,中道,左右各司馬史三人引仗,左右各六行,外大㦸楯二行,次九尺楯,次刀楯,次弓矢,次弩。次五時車,左右有遮列騎。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攝前却無常,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監,並騎。次髙蓋,中道,左罼,右罕。次御史,中道,左右節郎各四人。次華蓋,中道。次殿中司馬,中道。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右各四行,細楯一行在弩内,又殿中司馬一行,殿中都尉一行,殿中校尉一行。次?鼓,中道。次金根車,駕六馬,中道。太僕卿,大將軍叅乗。左右又各增三行,爲九行,司馬史九人,引大㦸楯二行,九尺楯一行,刀楯一行,由基一行,細弩一行,跡禽一行,椎斧一行,力人刀楯一行。連細楯、殿中司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為左右各十二行。金根車建青旂十二,左將軍騎在左,右將軍在右,殿中將軍持鑿?斧夾車,車後衣書主職步從,六行,合左右三十二行。次曲華蓋,中道。侍中、散騎常侍、黄門侍郎並騎,分左右。次黄鉞車,駕一,在左,御麾騎在右。次相風,中道。次中書監騎左,秘書監騎右。次殿中御史騎左,殿中監騎右,次五牛旗,赤青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次大輦,中道,太官令丞在左,太醫令丞在右。次金根車,駕駟,不建旗。次青立車,次青安車,次赤立車,次赤安車,次黄立車,次黄安車,次白立車,次白安車,次黑立車,次黑安車,合十乗,並駕駟,建旗十二,如車色。立車正豎旗,安車邪拖之。次蹋猪車,駕駟,中道,無旗。次耕根車,駕駟,中道。赤旗十二,熊渠督左,佽飛督右。次御軺車,次御四望車,次御衣車,次御書車,次御藥車,並駕牛,中道。次尚書令在左,尚書僕射在右,又尚書郎六人,分次左右,並駕。又治書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二人,分次左右,又蘭臺令史分次左右,並騎。次豹尾車,駕一。自豹尾車後而鹵簿盡矣。但以神弩二十張夾道,至後部鼓吹,其五張神弩置一將,左右各二將。次輕車二十乗,左右分駕。次流蘇馬六十匹。次金鉞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尚書郎并令史,並騎,各一人。次金鉦車,駕三,中道。左右護駕侍御史并令史等,並騎,各一人。次黄門後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次㦸鼓車,駕牛,二乗,分左右。次左大鴻臚外部掾,右五官掾、功曹史,並駕。次大鴻臚,駕駟,鉞吏六人。次大司農引從,中道,左大鴻臚主簿、主記,右少府引從。次三卿,並騎,吏四人,鈴下二人,執馬鞭辟車六人,執方扇羽林十人,朱衣。次領軍將軍,中道。鹵簿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矢在内,鼓次如護軍。次後軍將軍在左,右將軍在右,各鹵簿鼓吹如左軍、前軍。次越騎校尉在左,屯騎校尉在右,各鹵簿鼓吹如步兵、射声。次領護驍騎、游軍校尉,皆騎,吏四人,乗馬夾道。都督兵曹各一人,乗馬在中。騎將軍四人,騎校、鞉角、金鼓、鈴下、信幡、軍校並駕一。功曹吏、主簿並騎從,?扇幢麾各一騎,鼓吹一部,七騎。次領護軍,加大車斧,五官掾騎從。次騎十隊,隊各五十匹。將一人,持幢一人,鞉一人,並騎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並騎在後。羽林騎督、幽州突騎督分領之。郎薄十隊,隊各五十人。絳袍將一人,騎、鞉各一人,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騎皆持矟。次大㦸一隊,九尺楯一隊,刀楯一隊,弓一隊,弩一隊,隊各五十人。黑袴褶將一人,騎校、鞉角各一人,步,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步,在後。金顔督將並領之。

皇太子安車,駕三,左右騑。朱班輪,倚獸較,伏鹿軾,九旒,畫降龍,青蓋,金華蚤二十八枚,黑?文畫轓文輈,黃金塗五采。亦謂之鵉路。非法駕則乗畫輪車,上開四望,緑油幢,朱絲繩絡,兩箱裏飾以金錦,黄金塗五采。其副車三乗,形制如所乗,但不畫輪耳。

王青蓋車,皇孫緑蓋車,並駕三,左右騑。

雲母車,以雲母飾犢車,臣下不得乗,以賜王公耳。

皁輪車,駕四牛,形制猶如犢車,但皁漆輪轂,上加青油幢,朱絲繩絡,諸王三公有勳德者特加之。位至公或四望、三望、夾望車。

油幢車,駕牛,形制如皁輪,但不漆轂耳。王公大臣有勳德者特給之。

通幔車,駕牛,猶如今犢車制,但舉其幔通覆車上也。諸王三公並乗之。

諸公給朝車駕四、安車黑耳駕三各一乗,皁輪犢車各一乗。自祭酒掾屬以下及令史,皆皁零,辟朝服。其武官公又别給大車。

特進及車騎將軍驃騎將軍以下諸大將軍不開府非持節都督者,給安車黑耳駕二,軺車施耳後户一乗。

三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河南尹、謁者僕射,郊廟明堂法出,皆大車立乗,駕駟。前後導從大車駕二,右騑。他出乗安車。其去位致仕告老,賜安車駟馬。

郡縣公侯,安車駕二,右騑。皆朱班輪,倚鹿較,伏能軾,黑輜,皁繒蓋。

公旗旂八旒,侯七旒,卿五旒,皆畫降龍。

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蓋,朱兩轓,銅五采,駕二。中二千石以上,右騑。千石、六百石,朱左轓,車轓長六尺,下屈廣八寸,上業廣尺二寸,九丈十二初,後謙一寸,若月初生,示不敢自滿也。

王公之世子攝命理國者,安車駕三,旗旂七旒。其封侯之世子五旒。

太康四年制,“依漢故事,給九卿朝車駕四及安車各一乗。”八年,詔:“諸尚書軍校加侍中常侍者,皆給傳事乗軺車,給劔,得入殿省中,與侍臣升降相隨。”

大使車,立乗,駕四,赤帷裳,騶騎導從。

小使車,不立乗,駕四,輕車之流也。蘭輿皆朱,赤轂,赤屏泥,白蓋,赤帷裳。從騶騎四十人。又别有小使車,赤轂皁蓋,追捕考桉有所執取者之所乗也。凢諸使車皆朱班輪,赤衡軛。

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陣之間,是為傳乗。

軺車,古之時軍車也。一馬曰軺車,二馬曰軺傳。漢世貴輜輧而賤軺車,魏晉重軺車而賤輜輧。三品將軍以上、尚書令軺車黑耳有後户。僕射但有後户無耳,並皁輪。尚書及四品將軍則無後户,漆轂輪。其中書監令如僕射,侍中、黄門、散騎,初拜及謁陵廟,亦得乗之。

皇太后、皇后法駕,乗重翟羽蓋金根車,駕青輅,青帷裳,雲?畫轅,黄金塗五采,蓋爪施金華,駕三,左右騑。其廟見小駕,則乗紫罽軿車,雲?畫輈,黄金塗五采,駕三。非法駕則皇太后乗輦,皇后乗畫輪車。皇后先蠶,乗油畫雲母安車,駕六騩馬,油畫兩轅安車,駕五騩馬,爲副。又金薄石山軿、紫絳罽軿車,皆駕三騩馬,爲副。女旄頭十二人,持棨㦸二人共載安車,儷駕。女尚輦十二人,乘輜車,儷駕。女長御八人,乗安車,儷駕。三夫人油軿車,駕兩馬,左騑。其貴人駕節畫輈。三夫人助蠶,乗青交路安車,駕三,皆以紫絳罽軿車。九嬪世婦乗軿車,駕三。

長公主赤罽軿車,駕兩馬。公主、王太妃、王妃,皆油軿車,駕兩馬,右騑。公主油畫安車,駕三,青交路,以紫絳罽軿車駕三爲副。王太妃、三夫人亦如之。公主助蠶,乗油畫安車,駕三。公主有先置者,乗青交路安車,駕三。

諸王妃、公太夫人、夫人、縣鄉君、諸郡公侯特進夫人助蠶,乘皁交路安車,駕二。

諸侯監國世子之世婦、侍中常侍尚書中書監令卿校世婦、命婦助蠶,乘皁交路安車,儷駕。

郡縣公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會朝及蠶,各乗其夫之安車,皆右騑,皁交路,皁帷裳。自非公會則不得乘軺車,止乘漆布輜輧,銅五采而已。

王妃、特進夫人、封郡君,安車,駕三,皁交路。封縣鄉君油軿車,駕兩馬,右騑。

自過江之後,舊章多缺。元帝踐極,始造大路、戎路各一,皆即古金根之制也,無復充庭之儀。至於郊祀大事,則權飾餘車以周用。六師親征則用戎路,去其蓋而乗之,屬車伹五乗而已。加緑油幢,朱絲路,飾青交路,黄金塗五采,其輪轂猶素,兩箱無金錦之飾,其一車又是軺車。舊儀,天子所乗駕六,是時無復六馬之乗,五路皆駕四而已,同用黑,是爲玄牡。無復五時車,有事則權以馬車代之,建旗其上。其後但以五色木牛象五時車,豎旗於牛背,行則使人輿之。牛之義,蓋取其負重致遠安而穩也。旗常纒而不舒斾,所謂德車結旌者也。惟天子親戎,五旗舒斾,所謂武車綏旌者也。指南車,過江亡失,及義熙五年,劉裕屠廣固,始復獲焉。及使工人張綱補緝周用。十三年,裕定關中,又獲司南、記里諸車,制度始備。其輦,過江亦亡制度,太元中謝安率意造焉。及破符堅於淮上,獲京都舊輦,形制無差,大小如一,時人服其精記。義熙五年,劉裕執慕容超,獲金鉦輦豹尾,舊式猶存。

元帝太興三年,皇太子釋奠,制曰:“今草創,未有髙車,可乗安車也。”太元中,東宫建乗路有青赤旂,致疑。徐邈議:太子既不備五路,赤旂宜省。漢制,太子鸞路皆以安車爲名。自晉過江,禮儀踈舛,王公以下,車服卑雜。惟有東宫禮秩崇異,上次辰極,下納侯王。而安帝爲皇太子乗石山安車,制如金路,義不經見,事無所出。

中宫初建及祀先蠶,皆用法駕。太僕妻御,大將軍妻騡乘,侍中妻陪乗,丹楊尹建康令及公卿之妻奉引,各乗其夫車服,多以宫人權領其職。

周禮:弁師掌六冕,司服掌六服。非后王之制爰至庶人,各有等差。及秦變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袀玄,舊法掃地盡矣。漢承秦獘,西京二百餘年猶未能有所制立。及中興後,明帝乃始採周官、禮記、尚書及諸儒記說,還備衮冕之服。天子車乗冠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始制天子、三公、九卿、特進之服,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天子備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七章,皆具五采。魏明帝以公卿衮衣黼黻之飾,疑於至尊,多所減損,始制天子服剌繡文,公卿服織成文。及晉受命,遵而無改。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廟,元會臨軒,介幘,通天冠,平冕。

冕皁表,朱緑裏,廣七寸,長二尺二寸,加於通天冠上,前圓後方,垂白玉珠十有二旒,以朱組爲纓,無綏。佩白玉,垂珠黄大旒。綬黄赤縹紺四采。衣皁上絳下,前三幅,後四幅。衣畫而裳繡,爲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之象,凡十二章。素帶廣四寸,朱裏,以朱綠裨飾其側。中衣以絳緣其領袖。赤皮爲紱,絳袴袜,赤舃。未加元服者,空頂介幘。其釋奠先聖,則皁紗袌,絳縁中衣,絳袴袜,黑舄。其臨軒,亦衮冕也。其朝服,通天冠髙九寸,金博山顔,黑介幘,絳紗袌,皁縁中衣。其拜陵,黑介幘,單衣。其雜服,有青赤黄白緗黑色介幘,五色紗袌,五梁進賢冠,遠遊冠,平上幘武冠。其素服,白幍單衣。後漢以來,天子之冕,前後旒用眞白玉珠。魏明帝好婦人之飾,改以珊瑚珠。晉初仍舊不改。及過江,服章多闕,而冕飾以翡翠珊瑚雜珠。侍中顧和奏:“舊禮,冕十二旒,用白玉珠。今美玉難得,不能備,可用白琁珠。”從之。

通天冠,本秦制,髙九寸,正豎,頂少斜却,乃直下。鐵爲卷梁,前有展筩,冠前加金慱山述,乗輿所常服也。

平冕,王公卿助祭於郊廟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組爲纓,色如其綬。王公衣山龍以下九章,卿衣華蟲巳下七章。

逺遊冠,傅玄云秦冠也。似通天而前無山述,有展筩横于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後、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後常冠焉。太子則以翠羽爲緌,綴以白殊,其餘但青絲而已。

緇布冠,蔡邕云即委貌冠也。太古冠布,齊則緇之。緇布冠,始冠之冠也。其制有四形:一似武冠,又一似進賢,其一上方,其下如幘顔,其一剌上而方下。行鄉射禮則公卿委貌冠,以皁絹爲之,形如覆杯,與皮弁同制,長七寸,髙四寸,衣黑而裳素,其中衣以皁縁領袖。其執事之人皮弁,以鹿皮爲之。

進賢冠,古緇布遺象也。斯蓋文儒者之服。前髙七寸,後髙三寸,長八寸,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人主元服,始加緇布,則冠五梁進賢。三公及封郡公、縣公、郡侯、縣侯、鄉亭侯,則冠三梁。卿大夫、八座尚書、關中内侯、二千石及千石以上,則冠兩梁。中書郎、秘書丞郎、著作郎、尚書丞郎、太子洗馬舎人、六百石以下至于令史、門郎、小史,並冠一梁。漢建初中,太官令冠兩梁,親省御膳為重也。博士兩梁,崇儒也。宗室劉氏亦得兩梁冠,示加服也。

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一名籠冠,即古之惠文冠。或曰趙惠文王所造,因以爲名。亦云,惠者蟪也,其冠文輕細如蟬翼,故名惠文。或云,齊人見千歲涸澤之神,名曰慶忌,冠大冠,乘小車,好疾馳,因象其冠而服焉。漢幸臣閎孺爲侍中,皆服大冠。天子元服亦先加大冠,左右侍中及諸將軍武官通服之。侍中、常侍則加金璫,附蟬為飾,插以貂毛,黄金為竿,侍中挿左,常侍揷右。胡廣曰:“昔趙武靈王為胡服,以金貂飾首。秦滅趙,以其君冠賜侍臣。”應劭漢官云:“說者以爲金取剛强,百鍊不耗。蟬居髙飲清,口在掖下;貂内勁悍而外柔縟。”又以蟬取清髙飲露而不食;貂則紫蔚柔潤而毛采不彰灼;金則貴其寶瑩,於義亦有所取。或以為北土多寒,胡人常以貂皮温額,後世效此,遂以附冠。漢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黄貂,各附服色所尚也。

髙山冠一名側注。髙九寸,鐵為卷梁,制似通天,頂直豎不斜却,無山述展筩。髙山者,詩云“髙山仰止”取其矜莊賔遠者也。中外官、謁者、謁者僕射所服。胡廣曰:“髙山,齊王冠也。傳曰‘桓公好髙冠大帶’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謁者近臣。”應劭曰:“髙山,今法冠也。秦行人使官亦服之。”而漢官儀云“乗輿冠髙山之冠,飛翮之纓”然則天子亦有時服焉。傳子曰:“魏明帝以其制似通天、遠遊,故改令卑下。”

法冠,一名柱後,或謂之獬豸冠。髙五寸,以縰為展筩,鐵為柱卷,取其不曲撓也。侍御史、廷尉正監平,凡執法官皆服之。或說獬豸神羊,能觸邪佞。異物志云:“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見人鬭,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楚王嘗獲此獸,因象其形以制衣冠。”胡廣曰:“春秋左氏傳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曰‘南冠而縶者誰也?’南冠即楚冠,秦滅楚,以其冠服賜執法臣也。”

長冠,一名齊冠。髙七寸,廣三寸,漆纚為之,制如版,以竹為裏。漢髙祖微時,以竹皮爲此冠,其世因謂劉氏冠。後除竹用漆纚。司馬彪曰:“長冠蓋楚制,人間或謂之鵲尾冠,非也。救日蝕則服長冠,而祠宗廟諸祀冠之。此髙祖所造,後世以爲祭服,尊敬之至也。”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古用雜木珠。原憲所冠華冠是也。又春秋左氏傳鄭子臧好聚鷸冠,謂建華是也。祀天地、五郊、明堂,舞人服之。漢育命舞樂人所服。

方山冠,其制似進賢。鄧展曰:“方山冠,以五采縠為之。”漢天子八佾五行樂人所服,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巧士冠,前髙七寸,要後相通直豎。此冠不常用。漢氏惟郊天,黄門從官四人冠之。在鹵簿中,夾乗輿車前,以備官者四星。或云,掃除從官所服。

却非冠,髙五寸,制似長冠,宫殿門吏僕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

却敵冠,前髙四寸,通長四寸,後髙三寸,制似進賢。凡當殿門衞士服之。

樊噲冠,廣九寸,髙七寸,前後出各四寸,制似平冕。昔楚漢會於鴻門,項籍圖危髙祖,樊噲常持鐵楯,聞急,乃裂裳苞楯,戴以為冠,排入羽營,因數羽罪,漢王乗間得去。後人壯其意,乃制冠象焉。凡殿門司馬衞士服之。

術氏冠,前圓,吴制,差池四重。趙武靈王好服之。或曰,楚莊王復讎冠是也。

鶡冠,加雙鶡尾,豎插兩邊。鶡,鳥名也。形類鷂而微黑,性果勇,其鬭到死乃止。上黨貢之趙武靈王以表顯壯士。至秦漢,猶施之武人。

皮弁,以鹿皮淺毛黄白色者為之。禮“王皮弁,會五采玉?象邸玉笄”謂之合皮爲弁,其縫中名曰會。以采玉朱爲??結也。天子五采,諸侯三采。天子則縫有十二。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孤四,?大夫三。

韋弁,制似皮弁,頂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淺絳。

爵弁,一名廣冕,髙八寸,長二寸,如爵形,前小後大,增其上似爵頭色。有收持笄,所謂夏收殷哻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翹舞樂人服之。

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漢元帝額有壯髮,始引幘服之。王莽頂秃,又加其屋也。漢注曰:冠進賢者冝長耳,今介幘也。冠惠文者冝短耳,今平上幘也。始時各隨所冝,遂因冠為别。介幘服文吏,平上幘服武官也。童子幘無屋者,示不成人也。又有納言幘,幘後收又一重,方三寸。又有赤幘,騎吏、武吏、乗輿鼓吹所服。救日蝕,文武官皆免冠著幘,對朝服,示武威也。

漢儀,立秋日獵,服緗幘。及江左,哀帝從博士曹弘之等議,立秋御讀令,改用素白幍桉漢末王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是以袁紹、崔鈞之徒,雖為將帥,皆著縑巾。魏武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幍合乎簡易隨時之義,以色别其貴賤,本施軍飾,非爲國容也。徐爰曰:“俗說幍本末有歧,荀文若巾之行觸樹枝成歧,謂之爲善,因而弗改。”今通以爲慶弔服。

巾以葛爲之,形如幍而横著之,古尊卑共服也。故漢末妖賊以黃爲巾,世謂黄巾賊。帽名猶冠也,義取於蒙覆其首,其本纚也。古者冠無幘,冠下有纚,以繒爲之。後世施幘於冠,因或裁纚爲帽。自乘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之。成帝咸和九年,制聽尚書八座承郎、門下三省侍官乗車,白幍低幃,出入掖門。又二宫直官著烏紗幍然則往往士人宴居皆著幍矣。而江左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但其頂圓耳,後乃髙其屋云。

漢制,自天子至于百官,無不佩劒,其後惟朝帶劒。晉世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亦用蚌、金銀、玳瑁爲彫飾。

乗輿六璽,秦制也,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漢遵秦不改。又有秦始皇藍田玉璽,螭獸鈕,在六璽之外,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漢髙祖佩之,後世名曰傳國璽,與斬白虵劔俱爲乗輿所寳。斬白虵劔至惠帝時武庫火燒之,遂亡。及懷帝没胡,傳國璽没於劉聰,後又没於石勒。及石季龍死,胡亂,穆帝世乃還江南。

革帶,古之鞶帶也,謂之鞶革,文武衆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其有囊綬,則以綴於革帶,其戎服則以皮絡帶代之。八坐尚書荷紫,以生紫為袷囊,綴之服外,加於左肩。昔周公負成王,制此服衣,至今以為朝服。或云漢世用盛奏事,負之以行,未詳也。

車前五百者,卿行旅從。五百人爲一旅。漢氏一統,故去其人,留其名也。

袴褶之制,未詳所起,近世凡車駕親戎,中外戒嚴服之。服無定色,冠黑帽,綴紫摽。摽以繒為之,長四寸,廣一寸,腰有絡帶以代鞶。中官紫摽,外官絳摽。又有纂嚴戎服而不綴摽,行留文武悉同。其畋獵巡幸,則惟從官戎服帶鞶革,文官不下纓,武官服冠。

漢制,一歲五郊,天子與執事者所服各如方色。百官不執事者服常服絳衣以從。魏秘書監秦靜曰:“漢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但玄冠絳衣而已。”魏已來名爲五時朝服,又有四時朝服,又有朝服,自皇太子巳下隨官受給。百官雖服五時朝服,據今止給四時朝服,闕秋服,三年一易。

諸假印綬而官不給鞶囊者,得自具作。其但假印不假綬者,不得佩綬。鞶,古制也。漢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紫囊盛綬也。或盛或散,各有其時。

笏,古者貴賤皆執笏,其有事則搢之於?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紳垂長三尺。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三臺五省二品文官簮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簮,加内侍位者乃簮之。手版即古笏矣。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皇太子金璽龜鈕,朱黄綬,四采,赤、黄、縹、紺。給五時朝服,遠遊冠,介幘翠緌,佩瑜玉,垂組。朱衣絳紗襮,皁緣白紗,其中衣白曲領,帶劒,火珠素首,革帶,玉鈎燮獸頭鞶囊。其大小會祠宗廟朔望五日還朝皆朝服。常還上宫則朱服,預上宫正會則於殿下脫劎舃。又有三梁進賢冠。其侍祀則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紗絳緣中單,絳繒韠,采畫織成衮帶,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帶,采畫廣領、曲領各一,赤舃絳袜。若講,則著介幘單衣。釋奠,則遠遊冠,玄朝服,絳縁中單,絳袴袜,玄舄。若未加元服,則中舎人執冕從,介。

諸王金璽龜鈕,纁朱綬,四采,朱、黄、縹、紺。五時朝服,遠遊冠介幘,亦有三梁進賢冠,朱衣絳紗襮皁縁中衣表素,革帶,黑舄,佩山玄玉,垂組,大帶。若加餘官,則服其加官之服也。

皇后謁廟,其服皁上皁下,親蠶則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縁以絛。首飾則假髻步摇,俗謂之珠松是也,簮珥。步摇以黃金爲山題,貫白珠爲支相繆,八爵九華,熊、獸、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諸爵獸皆以翡翠爲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爲華。元康六年,詔曰:“魏以來皇后蠶服皆以文繡,非古義也。今冝純服青,以爲永制。”

貴人、夫人、貴嬪,是爲三夫人,皆金章紫綬,章文曰貴人、夫人、貴嬪之章,佩于寘玉。淑妃、淑媛、淑儀、脩華、脩容、脩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爲九嬪,銀印青綬,佩采瓄玉。貴人、貴嬪、夫人助蠶服純縹爲上輿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䥖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嬪及公主、夫人五,䥖世婦三。䥖助蠶之義,自古而然矣。

皇太子妃金璽龜鈕,纁朱綬,佩瑜玉。

諸王太妃、妃、諸長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綬,佩山玄玉。

長公主、公主見會,太平髻,七䥖蔽髻。其長公主得有步摇,皆有簮珥,衣服同制。

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綵組爲緄帶,各如其綬色,金辟邪首爲帶玦。

郡公侯縣公侯太夫人、夫人銀印青綬,佩水蒼玉。其特加乃金紫。公特進侯卿校世婦、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幗,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爲簮簮珥。入廟佐祭者皁絹上下;助蠶者縹絹上下,皆深衣制縁。

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爲朝服。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