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註
共 4190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12-07 19:32
太上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註
脩江混然子註
太者,無也。上者,極也。昇,髙也。玄,妙也。說,開化也。消,滅也。災,害也。護,保也。命,身也。妙,玄之又玄也。經,心也,徑也,人人共行之徑路也。天尊言:無極大道,化生天地。萬物之多,無物不有其妙,唯人得其秀而最靈。然雖靈也,人生風土不同,禀受則有殊異,是有賢愚不等。故天尊以慈憫力,開方便門,普化世人,明本來之眞性,全見有之身命。以心鍊念,以情歸性,然黙運天機,流精化氣,㑹於乾宫,充周四體,乃謂之昇玄。運符火以鍊神,嚥金液以鍊形,形强神清,諸邪不入,百病不生,長生久視,超塵出劫,乃謂之消災護命。若有能受持此道,運行一身,與聖仙並駕,與天地同軀,是爲妙經也。道德經謂: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故無棄人。所以衆生雖是有貪愛之心,其中皆有善智之性。天尊說此經,開化妙理,以喻後之來者。流通讀誦,究竟大道之由,悟之者,愚可以智,濁可以清,超凡入聖,自然消災、滅罪、保命,乃得延年,豈不是妙經也哉。頌曰:無極玄元始,巍巍靈寳尊,昇玄弘教化,顯道說經文。
爾時元始天尊在七寳林中五明宫内,
爾時者,昔混沌之時也。元始者,祖氣也。天尊者,一靈至貴,天上地下,唯此獨尊也。七寳林者,心也,神也。五明宫者,黃庭也。以世法釋,當龍漢之初,八角垂芒,一㸃祖劫之氣,化正氣萬道,浮滿空中,結成聖體,一神含妙萬有,乃强名曰元始天尊也。當說之時,在始青天七寳林中五明宫内也。以道用言,人人之生,皆有元始天尊。此言一㸃眞陽之氣,居於生門宻户,中間空懸一竅,乃曰天心,性亦寓焉,爲萬神朝㑹之祖,是謂元始天尊者也。凡遇一陽初動,當轉經之時,則神下墜玄關,鼓巽風吹發離宫三昧之火,追二氣於黃道,㑹三性於元宫,混融成丹。所以鍊性,如金之堅,全藉火力以鍜鍊。火以七言,土以五言,是以在七寳林中五明宫内者也。此即度人經所謂:元始懸一寳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登引天眞之道也。頌曰:元始先天地,無爲浩劫宗,一心抱衆體,眞下翫眞空。
與無極聖衆倶,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
此承上言,一神正位,萬神朝宗。以世法言,當天尊說經之時,則諸天諸地、三界十方、無極聖衆,一時同㑹於七寳林中五明宫内,咸聽說經之妙,是時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也。以道用言,凡作丹之時,以天罡之斡運,逆回斗柄之機,則通身萬神萬氣同㑹於心,薰蒸片餉,即得神清氣爽,心廣體胖,靈含空妙,萬竅光明,是照無極世界也。此即與度人經所言:上聖髙尊、妙行眞人、無鞅數衆,淨空而來,俱入寳珠之内。既入珠口,不知所在。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倏歘之間,寂無遺響是也。頌曰:一黍藏天地,諸眞集聖軀,慧光生恍惚,徧界照虚無。
觀無極衆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廽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
觀者,洞觀也。無極者,言天下人物之多,生生不盡之意也。衆生者,下愚貪愛之人也,及其一切含靈之物,皆是衆生。此一節以下,天尊居靜極之中,以智慧目,洞觀大之内,劫濁之間,有等貪夫俗子下愚之人,不畏天命,不惜生身,紛紛貪愛,形雖人身,心如禽獸也。柰何此等衆生,不識人倫,不懼國法,心爲形役,逐利迷情,舍死貪求,了無厭足,造成種種之愆,作下無遮罪業。一旦自招殃咎,天災罪己,小則自陷一身,大則禍連骨肉,是以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廻生死於六道之中,永無出期。漂浪於愛河,流浪於慾海之地,汩没沉淪,無有休息。天尊憐憫衆生之苦,深可痛哉,故以此等由,開化世人,早悟回頭。殊不知造惡者必有惡報,如影隨形,竟不尋思,至此唯務縱念所爲,沉滯於聲色,耳中聽,眼中見,紛紜馳逐於外,自身精神耗散,化爲異類而不復,猶自不醒,迷惑有無而終不攺也。頌曰:衆生心自昧,造業受輪沉,愛滯於聲色,何如獸與禽。
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
此一節承上言,衆生迷惑有無,不自醒悟,於此故言大道之始,本無形、無情、無名,因氣化生物,一分爲二,遂有形、有情、有名。衆生所以不得眞道者,執著幻形爲有,昧了本來之性。道本不空,執著爲空。道本無色,執著有色。道本無形,執著有形。道虚眞有,執著無有,以此爲有。妄心不信眞道,不知其來,不知其去,是以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故造惡作非,遭於濁辱,受報無休,永失眞道也。頌曰:大道本無色,眞空非是空。若人明得透,顯出舊家風。
天尊告曰:爾等衆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爲有,非無爲無,非色爲色,非空爲空。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
空者,道虚無體也。色者,一切有形之物也。此一節以下,天尊慈憫世人不悟眞道,於此丁寧反覆告戒,形容道之體用,教人如此悟見大道至虚無體,因不虚立,故生形以立道。形爲道之室,道爲形之用,是以有其形必有其神,必有其道。人之元神本是虚靈,因形所梏,障礙不靈。譬如空中有日,千江同色,水清月明,水濁月昏。月不離水,水不離月,形不離神,神不離形。形有敗壞,神無生滅。人生不過假此幻形以成於道。何故衆生如此之愚,執此幻形,被他所使,棄其本,逐其末,終不悟性命之理。天尊故言:爾等衆生,可以諦聽吾說,從不有中有者,此言形非長有,不可認形爲有。不無中無,此言人性虚靈,亘古亘今,不生不滅,不可以性爲無也。不色中色者,此言大道清虚,本無其色,不貪迷其色也。不空中空者,此言人神含妙,主宰萬機,本無其空,不可固執爲空也。非有爲有者,此言人初生爲赤子之時,本來素儉非有,今日不可貪生厚利,爲我之有也。非無爲無者,此言人物之生,一身一竅,一物一太極,造化妙理,無不在人一身,不可棄我之有而爲無者也。非色爲色者,此言大道沖虚,無物不貫,天地神明,無處不存,本無形色之可覩,不可執其非色而爲色者也。非空爲空者,此言成道之人,變化自在,劫劫長存,本來非空而實有,不可執著爲虚無而笑之爲空也。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者,此言大道無形,變化莫測,生天生地生人物,豈有定空之理。至如青天白日,一時風雲雷雨變化,頃刻徧滿大千世界是也。知人性靜之時,乃太空也,一時發其喜怒,神機不測,亦復如是。豈不是空無定空者也?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者,人以眼觀色,眼即色也,若能覺之,得色觀色,廻光返照,了徹心空,色皆無也。且夫天地之間,隂陽化生萬物,隨氣成質,隨質變色。有情而變無情,貞女化爲石山,蚯化百合之類;無情而變有情,丹楓化羽人,腐草化爲螢之類。萬物皆化,輪廻無期,豈不是色無定色者也?是以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豈不聞金剛經云: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凡有所相,即是虚妄。若是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斯言至矣。學人於此玩味,其庶幾乎!頌曰:道妙非空法,人迷幻色心,有無都放下,陸地盡平沉。喝!㑹得麽?行到水窮山盡處,鳥啼花笑一般春。
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爲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衆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
此一節承上文而言,爲化衆生。其有能悟之者,不墮頑空,不著邪見,唯存一心,湛然常寂,了了眞空,無所不知,無所不透,道在我而不在於彼。若領悟至此地位,方信知空不空,知色不色,是以名爲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自在,此心通於他心,無物不盡其性。穿山透石,無有隔礙,於我慧性生明,廣照無際。所以入衆妙門,自然解悟,頭頭是道,物物同眞。一切疑網,盡行掀翻,獨露本來,不著空見也。頌曰:空空本不空,色色即非色。直下悟玄機,知白守其黑。
清靜六根,斷除邪障。
清靜者,虚心實腹也。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斷,絶也。除,去也。邪障,一切塵勞色慾也。此承上言不著空見之意,於此教人清靜其六根,絶去其邪障,内不出,外不入,自然神清氣靜,六根安寧,邪障斷除矣。頌曰:了徹一心,通天徹地。陽威隂消,邪魔退位。
我即爲爾說是妙經,名曰護命,濟度衆生,傳教世間,流通讀誦。
我者,天尊自稱也。爾者,言悟道之人也。說,開化也。妙,玄也。經,心也,猶路也,人人共行之路也。濟者,接引之意也。度者,超彼岸也。此一節,天尊故言世人若能悟道明徹,不被形縛,不著邪障所蔽,透得向上機關,至此田地,方纔可與爾言說大道之宗,轉經之妙。這誦經之者,可以通神。悟之者,可以養命。得之者,可以長年。是名曰護命。濟度衆生,傳數世間,使人人流通讀誦,願得箇箇早悟圓成,豈不稱天尊之心哉。頌曰:箇箇身同道,人人心是經,精凝神氣固,護命保長生。
即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護法靈童,救苦眞人、金精猛獸,各百億萬衆,俱侍衞是經。
此章以世法言,凡好道持誦是經之人,當依經說,有如是神童猛獸侍衞誦經者身。以道用言,飛天神王者,意轉靈寳昇玄之道也。破邪金剛者,武鍊也。護法靈童者,文烹也救苦眞人者,退魔也,復其天心也。金精猛獸者,五色師子也。總而言之,凡行靈寳之時,則當轉護命之經。命吾黃意入東海,鞭起潜龍駕火輿,上昇玄谷之宫,乃曰飛天神王。倒流黃河之水,作他崑崙蕩氛之霖,乃曰破邪金剛。從西山跨白虎以歸家,乃曰護法靈童。戰退强魔,元神復位,乃曰救苦眞人。身坐空玄五色師子之上,凛然肅正其威儀,乃曰金精猛獸。通身萬神萬氣悉歸一心,乃曰各百億萬衆俱侍衞是經也。學人能悟此妙,内有黙運綿綿如是之功,外則自有十天善神長擁護其人。斯經玄妙,不可思議功德也哉。頌曰:一㸃無多子,超凡入聖基,道髙魔自伏,神妙頭威儀。
隨所供養,捍厄扶衰,度一切衆生,離諸染著。
此言有道誦經之人,隨身所至,自有神明擁護供養,外則攝伏羣魔,内則通眞顯聖。一切含靈,皆沾道廕,有情無情,咸登彼岸。所以捍其厄而扶其衰,度一切衆生,離諸染著也。頌曰:道妙無窮,神化莫測,救度衆生,扶衰捍厄。
爾時天尊即說偈曰: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爲妙道。
此天尊說經已畢,不敢自讚,故尊稱爾時天尊,即說偈言,形容大道之妙,總結此經一篇之玄。此四句偈,爲學人喫緊處。老子所謂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所以道在天地,天地不知,道在萬物,萬物不知。澄之不清,撓之不濁。動中不動,靜中不靜。妙體至虚,靈應萬有,不可得而形容也。可以離形棄智,即此用。不見中親見,見中不見,不聞中親聞,聞中不聞。黙識心通,神領意㑹,到此之間,自離種種諸相,方名爲妙道也。豈不爲學人希有之功者乎?頌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虚空粉碎,神昇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