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經閣祀典議

轻识古籍-繁体

共 84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0:55

尊經閣祀典議

自經師二十二人之從祀,進退不一,而儒者各持其論,有爲責備之辭者,以爲非有得於聖人之道,則不得爲聖人之徒。今宮牆數仞之中,而僅以章句之流預其閒,非所以尊道統也。有爲忠厚之辭者,以爲當世衰道微之日,遺經不絶如綫,而有能兢兢呵護以待後之學者,雖其人不無可議,而祀不容廢也。是二說者,皆是也,而未盡葢。傳經之功固大,而自商瞿子木以來,夫豈二十二人所能盡也。今貞觀之所舉。則固巳偏而不咸。若使盡列之先賢之下。則又夫人而知其不可也。是原不能不核其人之生平定之矣。乃卽以二十二人核之。而其生平巳多不能有當於聖人。所以有退祀之於其鄕者。有竟黜其祀者。雖然,彼其抱殘守缺之勞,似未合竟屛之里社之閒,況其幷或恝然去之也。愚嘗折衷於兩家之平,以爲今天下皆有先聖廟,廟旁皆有尊經閣,登斯閣者,以敬學尊師之意,修追遠報本之文,則諸君子俎豆之地於斯爲合,葢以尊經而遂及傳經之祀,則凡當年之得載於箋疏,得見於儒林者,無不可也。不特春秋之鄒、夾,詩之齊、魯、韓,以曁北宮、司馬仲梁諸子固所當預卽,以其人或未醇甚至若張禹、何晏、劉炫、郉昺者,皆可存也。何也?節取其功而錄之,固不可與坐聖人之廡下者同年而語,則稍恕焉。而非濫。夫如是,將經師之允升者無所遺憾,而兩家之聚訟可息。若其學行粹然如董仲舒、鄭?之徒應從祀者,則固兩列之而無嫌也。雖然,古之祭祀莫不有配,是舉也,當各以其鄕先正之有功於經學者配之。卽,以吾鄕而言,唐以前未有師,宋宣和以後,陳文介公經學始著,而於是王茂剛以易,曹粹中以詩,高抑崇、高元之以春秋,鄭剛中以周禮。迨至慈湖、廣平兩先生,而四明之經學始盛。深寧、東發兩先生,而四明之經學始大備。其餘專門之學,如南塘積齋遺書,至今流傳,皆吾鄕百世不祧者也。彼秦漢以來,經師遠矣,尋墜緖之茫茫,作弟子之矜式,取而配之,斯先王之禮意,而非予一人之私言也。予持此論已久,㑹吾鄕學宮新落,持節觀察西涼孫公,今好禮者也,因語及之,謂是固天下可通行之禮,而不妨竊舉於一方。孫公欣然許焉,而予爲議以上之。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