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數二

轻识古籍-繁体

共 3730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12-07 19:01

度數二

右地方萬里卦建之圖

比之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王者,疆理天下,封建邦國,以藩衞王室,親諸侯,所以北天下也。夏、殷之制,蓋不可考妄。今因周禮辨方正位,體國經野之文,而圖次王畿十里,郷、遂、都、鄙、甸、稍、縣、畺之制,而諸侯分封大小侯、甸、男、采、衞、要、夷、鎭、藩九服,遠近因以併見焉。䟽:太平之世,土廣萬里,中國七千;中平之世,通夷秋七千,中國五千;衰末之世,通夷狄五千,中國三千。故孟子謂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公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土三等。蓋夏、殷之制,而周初因之。至周公相成王,斥大九州,増封有功諸公之地方五百里,諸侯之地方四百里,諸伯之地方三百里,諸子之地方二百里,諸男之地方一百里,不能百里而附於諸侯者爲附庸。王制云:州建二百一十國,八州千六百八十國。則大較言之耳。

周禮大司徒以上主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㑹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右言度地中,建王國之制。土圭以玉爲之,長一尺五寸,測土深,度日景長短之深也。昔周公度土中於頴川陽城,立八尺之表,以夏至之日晝刻半,表北得景長一尺五寸,與土圭等,求得地中,以爲中表。中表南千里,又置一表爲南表。夏至書刻半,表北景長一尺四寸,不及一寸,爲景短,其地多暑。中表北又置一表爲北表,夏里畫刻半,表北景長一尺六寸,過一寸,爲景長,其地多寒。中表東千里又置一表爲東表,其地近日,夏呈畫漏半,已得夕景,故多風。中表西千里又置一表,其地逺日,夏呈畫漏半,始得朝景,故多隂。如是,則寒、暑、隂、風偏而不和,惟陽城土中隂陽、風雨和㑹,爲得中也。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者,按三光考靈耀云:四游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爲地中。則是半三萬里,而萬五千里,與土圭等。是千里而差一寸也,筭法亦然。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以縣,眂以景;識日岀之景,以日入之景;畫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右言建國正位之法。水地以縣者,於建國之處,四角立柱而懸之,以水準平其地之髙下也。置?以縣,眂其景者,?臬也,古字通。立八尺之臬於地中,於臬之四角四中,縣八引而垂之,其引皆附於柱,則柱正矣。然後於日出日入之時,眡柱之景而識其端則東西正矣。又畫參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則南北亦正,而朝夕正矣。此辨方之法也。方里而井,九井則九里之地。南北之道爲經,東西之道爲緯。九經而九緯之,則四旁各三門,凡十二門,以通十二子。經緯之涂,皆容九軌,軌轍廣也。乗車六尺六寸,雨傍各加七寸,凡八尺,是爲徹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涂廣十二歩也。門有三涂,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車從中央。左祖右社,在中門之左右。宗廟是陽,故在左;社稷是隂,故在右。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處,陽故在前;三市皆是竸利行刑之處,隂故在後。市朝一夫,百畞之地,此正位之法也。

載師掌任土之法,以㕓里任國中之地,以塲圖任園地,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以宫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右言畿内郷、遂、都、鄙之制。王畿之内,地方千里,中置國城,四面至畺,各五百里。百里爲一節,五十里爲近郊,百里之内爲遠郊。郊地四同,中置六郷七萬五千家,其餘地以任九等之田。逺郊之外爲甸,甸地十二同,中置六遂七萬五千家,其餘地以任公邑之田。田有溝洫,遂人掌之。甸外爲稍,稍地二十同,以任家邑之田。稍外爲縣,縣地二十八同,以任小都之田。縣外爲畺,畺地三十六同,以任大都之田。田有井牧,小司徒經之。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野,四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與人民之數,辨其邦國都鄙。今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四閭爲族,使之相葬;五族爲黨,使之相救;五黨爲州,使之相賙;五州爲郷,使之相賔。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畞;一易之地,家二百畞,再易之地,家三百畞。

都、鄙,王子弟、公?、大夫之采地也,其制三等。公在大都,采地方百里;?在小都,采地方五十里;大夫在家邑,采地方二十五里。親五子弟與公同,次䟽者與?同,次更䟽者與大夫同。

小司徒乃㑹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五帥爲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此追胥,以令貢賦。

六軍之士,岀自六郷。六鄉之内,有比、閭、族、黨、州、郷。五家爲比,凡起徒役,無過家人,故五人爲伍。五比爲閭,閭二十五家,故二十五人爲兩。四閭爲族,族百家,故百人爲卒。五族爲黨,黨五百家,故五百人爲旅。五黨爲州,州二千五百家,故二千五百人爲帥。五州爲郷,郷萬二千五百家,故萬二千五百人爲軍也。以起軍旅,謂征伐也。以作田役,謂田獵役作也。以比追胥,追謂逐㓂,胥謂伺捕盗賊。以令貢賦,貢謂九穀山澤之材,賦謂出車徒給繇役也。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部形體之法。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鄼,五鄼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歳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器,教之稼穡。

野謂甸、稍、縣、都之野。按大司徒云,比、閭、族,黨、州、師,即此名鄰、里、鄼、鄙、縣、遂也。故鄭註遂之。軍法如六郷,郷之田制如六遂,亦謂其相通也。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田百畞,菜五十畞,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㕓,田百畞,菜百畞,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田百畞,菜二百畞,餘夫亦如之。

上地,夫一?,田百畞,菜五十畞。據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畞,無菜田五十畞。蓋菜者,休不畊之地也。一易之地,家二百畝,則畊者百畞,休不畊者百畞。休一年而後畊,故謂之一易。再易之地,家三百畞,則畊者百畞,休不畊者二百畞。休二年而復畊,故謂之再易。上地則無休不畊者故也。

右萬夫之地,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此圖一方當百夫,百夫有洫,一行當千夫。千夫有澮,九澮而川周其外。若以百夫之圖觀之,則一方爲一夫,夫間有遂。一行爲十夫,十夫有溝。亦九溝而達于洫。其溝、澮廣深,鄭註與井田相凖。但井田法溝澮稀少,而此溝洫法溝澮稠多。此川廣深,當亦倍澮,與自然之川異;彼則百里之間,一大川耳。

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逹于畿。

十夫二鄰之田,百夫一鄼之田,千夫二鄙之田,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於川也。徑、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車,涂容乗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萬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萬夫而方一同。以南畞圖之,則遂縱溝橫,洫縱澮橫,九澮石川,周其外焉。

師之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夫水不外乎地,兵不外乎農。畜衆養民之道,必都、鄙有,章閭、井有伍,田有封洫。孟子謂仁政必自經界始,故因地中有水之象,兼攷周官之說,而圖叙井田之法,以附大易之義云。

右地方十里爲田一成,若以爲一同百里之地觀之,則以邑作甸,以丘作縣,以甸作都,以溝爲澮,以洫爲川也。按匠人爲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畝。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九夫爲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爲成,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爲同,同閭廣二尋,深二仭,謂之澮。畝縱遂横,溝縱洫横,澮縱自然之川橫。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四甸爲縣,四縣爲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歛之事。

此謂造都、鄙采地制井田,異於郷、遂。衍沃之地爲井,隰皋之地爲牧。地方一里,畫爲九區,區各百畞。一夫受百畞,是九夫爲井,四井爲邑,邑方二里。四邑爲丘,丘方四里。四丘爲甸,甸方八里。四旁加一里,則十里爲一成,積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井、五百七十六夫出田稅,旁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夫治洫。四成爲縣,縣方二十里。四縣爲都。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爲一同,積葛井,九萬夫。其中六千四百井、五萬六千七百夫出田稅,三千六百井、三萬二千四百夫治澮。井田之法,備於一同。今止於都者,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國,凡四都,一都稅入於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税入於王。二十五里之國,凡四甸,一甸稅入於王也。司馬法田六尺爲歩,歩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井十爲通。通三十家,通爲匹馬,士一人,徒二人。通十爲成,成方十里。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乗,士十人,徒二十人。成十爲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車十乗,士百人,徒二百人。终十爲同,同方百里,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乗,士千人,徒二千人。同十爲封,封十萬井,井三十萬家,革車千乗,士萬人,徒二萬人。封十爲畿,畿方十里,百萬井三百萬家,革車萬乘,士十萬人,徒二十萬人。魯頌公車千乗,公徒三萬,兼士而言也。

易象圖說外篇卷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