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服第一
共 2731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1:26
輿服第一
大駕指南車,
起於黃帝。帝與蚩尤戰於涿漉之野,蚩尤作大霧,士皆迷四方,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卽帝位,故後常建焉。
大駕指南車,舊說周公所作也。周公治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白雉一,黑雉一,象牙一,使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文錦二疋,軿車五乗,皆爲司南之製。越裳氏載之以南,緣扶南、林邑海際,朞年而至其國。使大夫□□將送至國而旋。亦乗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還至。始製車,轄轊皆以鐵。及還至,鐵亦銷盡,以屬巾車氏,收而載之,常爲先導,示服逺人而正四方也。車灋具在。尚方故事。漢末喪亂,其灋中絕,馬先生紹而作焉。今指南車是其遺灋也。
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於西京,亦曰記里車。車上爲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尚方故事,有作車灋。
辟惡車,
秦制也。桃弓葦矢,所以祓除不祥。
豹尾車,
周制也,所以?君子。豹變尾,言謙也。古軍正建之,今唯乗輿得建之。
金斧,
黃鉞也。鐵斧,玄鉞也,三代通相用之。斷斬黃鉞,乗輿建之,以純金爲飾。玄鉞,諸侯王公得建之。武王以黃鉞斬紂頭,故王者以爲戒。太公以玄鉞斬妲已,故婦人以爲戒。漢制,諸公亦建玄鉞,以太公秉之,助武王斷斬,故爲公之飾焉。大將軍岀征,特加黃鉞者,以銅爲之,以黃金塗刃及柄,不得純金也。得賜黃鉞則斬。持節諸侯王公建之。
鍠,秦改鐵鉞作鍠,秦制也。今乗輿諸侯王公妃主通建焉。
麾,所以指麾,武王執白旄以麾是也。乗輿以黃,諸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五輅,衡上金爵者,朱雀也,口銜鈴,鈴謂
鑾,所謂和鑾也。禮記云:行前朱鳥,鸞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鑾。鈴或爲鑾,或爲鸞,事一而義異也。
車輻,棒也。漢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爲之,黄金塗两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校尉亦得執焉。御史校尉、郡守、都尉、縣長之?,皆以木爲吾焉。用以夾車,故謂之車輻。一曰形似輻,故謂之車輻也。棨,㦸殳之遺象也。詩所謂伯也執殳,爲王前驅。殳,前驅之噐也,以木爲之。後世滋僞,無復典刑,以赤油韜之,亦謂之油㦸,亦謂之棨㦸,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信幡,
古之徽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信幡。乗輿則畫爲白虎,取其義而有威信之徳也。魏朝有青龍幡、朱鳥幡、玄武幡、白虎幡、黄龍幡五,以詔四方,東方郡國以青龍幡,南方郡國以朱鳥幡,西方郡國以白虎幡,北方郡國以玄武幡,朝廷畿内以黄龍幡,亦以騏驎幡。高貴鄉公討晉文王,自秉黄龍幡以麾是也。今晉朝唯用白虎幡。信幡用鳥書,取其飛騰輕疾也。一曰,以鴻雁燕鳦者,去來之信也。
重耳,
古重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或曰:重較在軍車藩上,重起如牛角,故云重較耳。
唱上,所以促行徒也,上鼓而行節也。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魏武帝所制,初以章身,服之輕便。又作五色?,以表方面也。
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偹焉。
两漢京兆、河南尹及執金吾、司?校尉,皆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皆持角弓,違者則射之。有乗高窺闞者亦射之。魏晉設角弩,而不用曲蓋,
太公所作。武王伐紂,大風折蓋,太公因折蓋之形而制曲蓋焉。戰國?以賜將帥。自漢乗輿用四,謂爲䡶輗蓋,有軍號者賜一焉。
雉尾扇,
起於殷世。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爲王后、夫人之車服。輿輦有翣卽,緝雉羽爲扇翣,以障翳風塵也。漢朝乗輿服之,後以賜梁孝王。魏?以來,用爲常准,諸王皆得用之。
障扇,
長扇也。漢世多豪俠,?雉尾而製長扇也。
金根車,
秦製也。秦并天下,閱三代之輿服,謂殷得瑞山車,一曰金根,故因作爲金根之車。秦乃増飾而乗御,漢因不改焉。
漢舊制,乗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紺縹,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
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
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三采,靑、白、紅,淳靑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靑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靑赤紺,淳靑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凢先合單紡爲一絲,四絲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爲一圭,皆廣一尺六寸也。
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得施玉環鐍,云
玉佩之灋。漢末喪亂,絶而不傳。魏侍中王粲識古佩灋,更而製焉。
攘衣,厮徒之服也,取其便於取用,乗輿進食者服攘衣。前漢董偃綠幘靑韝,加攘衣,以見武帝,㕑人之服也。五伯,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五長爲伯,一曰戸伯。漢制,兵吏五人一戸,竈置一伯,故户伯亦曰火伯,以爲一竈之主也。漢諸公行,則戸伯率其伍以?引也。古兵士服韋弁,今户伯服赤幘纁衣素韎弁之遺法也。
警蹕,
所以戒行徒也。周禮蹕而不警。秦制岀警入蹕,謂岀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也。至漢朝梁孝王,王岀稱警,入稱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謂行者皆警於塗路也。
華盖,
黄帝所作,與蚩尤戰於?漉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故因而作華盖也。
貂蟬,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外柔易而内剛勁也。蟬,取其清虗識變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虗自牧,識時而動也。
青嚢,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嚢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靑繒爲囊,盛印於後也。謂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者尚文明,故用繒。自?朝以來,劾奏之官專以印居前,非劾奏之官專以印居後。
文官冠進賢冠,古委貌冠之遺?也。武官冠惠文冠,古緇布冠之遺?也。緇布冠,上古之法,武人質木,故取法焉。舄以木置履下,乾腊不畏泥濕也。天子赤舄,凢舄色皆?於裳。
履,屨之不帶者,
不借草履也。以其輕賤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借也。漢文履不借以視朝是也。
五明扇,舜作也。旣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也。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非乘輿不得用也。
孫文基獲靑玉馬鞍,其光照衢。
漢世傳高祖斬白蛇劒長七尺,高祖自稱提三尺劒而取天下。有客問於予,予吿之曰:高祖爲泗水亭長,送徒驪山,所提劒理當三尺耳。後富貴,當別得七尺寶劒,捨舊而佩之。後世唯聞高祖以佩劒斬白蛇,而髙祖常佩此劒,便謂此劒卽斬蛇之劒也。
吳大帝有寶刀三,寶劒六,寶劒六:一曰白蛇,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靑㝠,六曰百里。寶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靑犢,三曰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