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境第五

共 99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2:31

超境第五

十演之三也。超,越也。境?有無六塵之境,徴中欲以有無綂??槃,演中指二法俗諦之境,?槃眞諦卓然超越,以破外宗有無之見。

無名曰:有無之數,誠以無法不該,理無不綂。然其所綂,俗諦而巳。

有無雖寛?一切,但不?眞諦。

經曰:眞諦何邪??槃道是。俗諦何邪?有無法是。

義引大品道樹品云:菩薩以世諦故,示衆生若有若無,非以第一義諦。問以属體,二諦迢然。仁王經亦以有無爲俗諦。

何則?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有無所以稱有,無有所以稱無。然則有生於無,無生於有,離有無無,離無無有,有無相生,其猶高下相傾,有高必有下,有下必有高矣。

初二句明二法相因,由有於無,所以是有。下句例之。次二句承前以生二名。然則下,順明相待兩成。離有下,反顯不待皆非。有無相生下,引?。非?有無相待,至於高下、是非、前後等皆然也。

然則有無雖殊,俱未免于有也。此乃言象之所以形,是非之所以生起,豈足以綂夫幽極,而擬夫神道者乎?

初二句中,對有之時,無乃是無。若二法相待,因有生無,皆是緣有也。此乃下隨有無而興言象,依言象而起是非,豈足明於幽深神妙之道乎?

是以論稱出有無者,良以有無之數,止乎六境之内。六境之内,非?槃之宅,故借出以祛之。

初句牒前位體中結文。六境者,古譯六塵爲六境,皆緣生之事。形兆入有,緣散入無,豈?槃之居宅?故假借出之言,以顯高邁。

?希道之流,彷彿幽途,託情絕域,得意亡言,體其非有非無,豈曰有無之外,别有一有而可稱哉?

彷彿者,相似比擬也,猶言倣法。玄道而悟,如何法邪?一相絕,二言亡,不可守有無之言,而隔玄悟。體其下,但可體究其非有非無,不生知覺,自與玄會。若計有無之外,别有?槃,?入有境,豈能超之?

經曰:三無爲者,葢是羣生紛繞,生乎篤患。篤患之尤,莫先於有;絕有之稱,莫先於無。故借無以明其非有,明其非有,非謂無也。

經?羅什所譯仁王也。紛繞,煩?也,亦業也。篤患,生死也。有謂三有:有爲、有漏。故絕有下,謂欲引出有爲,則無爲第一。此意佛說無爲,令羣生息有爲之患尔。借無下,但假借無爲之名,以引著有之物,令悟非有。故放光云:若無有爲,亦無無爲等。非謂非有是斷無之無,恐儒老之流計有無遍攝一切,謂?槃亦無之所攝,曲弓佛經有爲、無爲以爲?例。?槃既是無爲,亦合無攝故。合無攝故,設此難以㨂之:一、㨂?槃非有無攝;二、㨂無爲之無,非二家所計有無之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